中国长期形成的观念是认为基层全科医疗养不活自己,需要政府的保护。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定价不合理。世界各国的基层医生、全科诊所可以养活自己,且老百姓非常方便。反而是大型三甲医院,要投入大量资金买设备、盖房子,承担着教学、科研、培养医生工作,需要一定的外部支持。很多国家采取的是企业或慈善支持的方式。结合我国情况,现阶段可以采取政府补贴。
过去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各地惠民保的出现。这是政府和市场一个很好的结合。政府不出钱,但是政府背书,提高了老百姓对商业保险的信任度。这非常重要。因为长期以来,商业保险赔付率低,百姓已经不信任商业化保险。
笔者感触:
基层医院是谁
是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包括诊所。某种意义上,也是包括二级公立医院、十八线小城市三甲医院及一些民营医院。千万不要走极端:要么关注最顶层的协和,要么关注最基层的瓦窑沟村卫生室。
基层医院的概念关键在于有效运行,在有扎实的、实惠、安心便捷的基层业务。不能一棍子拍死所有基层医院,是有领军者的,它们作为当地医改的领头羊们。
从建成现状来看,基层医院是个体系,是发展中联盟,需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只要讲合作、有团结,方向不是问题,配套资源不是问题,供需导流只欠东风。
严控基层医院大干快上
市场现状是基层医院上马一家,将尾大不掉一家。花公家钱上马,不知道心疼。基层医院体系庞大,普遍已经不缺医院。在城边边、山沟沟的短缺情形可除外。医保资金明确向基层倾斜,仍然僧多粥少,更不可容忍地方上基层上抢盖违建。要是相关审批部门盲目审批新建怎么办?说的就是亟待做盘整规划,不利不批。
深化医改主要是发挥存量改革效率,像一个塑料袋,不能一边灌水、一边漏水。医保这边放水,基层医院这边肥水不外流。滴灌可期,漫灌是医保家底不允许。让基层医院中的定点医院成为真正挣到医保资金的定点,这是精细化管理基础。
相对不属于基层医院的那些医院们怎么办?由基层医院来导流,也走高质量路。主要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各级区域医疗中心、非常必要新建情况及民营医院。
唯此,层级分明、分类清楚、标准客观。支付方式监管与分级诊疗将形成合力。
组织稳定、投资稳定的辩证
分级诊疗不再是云淡风轻,先有基层业务保障,再有医院等级待遇差别乃至就医秩序引导、强制。
要先有基层业务保障,离不开一些辩证:基层医院组织、基层医院体系组织要稳定,唯此吸引人。澄清:组织稳定不见得是编制刻板、一个萝卜一个坑。是强化治理结构、人才活水,搞专业保障。组织稳定是要坚持保留编制定员的,加强年资、风评等方面的医务医管,这方面有很多成熟经验。
基层医院投资、基层医院体系投资要稳定,不全是硬碰硬的投资,还有很多软件、软性资产建设。不全是信息化、多花钱,还有很多管用高效、运行顺畅合理的好制度。不全局限在基层医院体系。还有与上级医院的打通建设,与其他基层医院、基层业务的交通,与患者到家、到院方面的建设。
分级诊疗总是从零开始,怎么办
分级诊疗年年办,年年从零开始。甚至年年调查研究,年年都是问题多。这一点应该向商保学习改进。商保销售保单,每年都要落袋为安。干事,必求结果。今年收的豆角种子,明年还要下地种,有收成。这叫守成和收成。奖励勤奋、负责。讲长期主义,半途不荒废。即便有偏颇,不能总是画圈不进中心。
分级诊疗、家庭医生、上下转诊,都是大健康的事业机会。从特殊群体、特定疾病下手也能做出模样。总的来看,要实现:医生动、患者动、资金动、业务动。同时,实现:基盘更稳,战略岿然而且敏锐。
分级诊疗就是在一个个属地闭环里,分资金盘子、讲业务干事。再接着算大健康效益,这些都靠实干。这些都依赖支付方式改革、药耗价格改革、薪酬分配改革来扛鼎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分级诊疗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动静结合,主要是静。分级诊疗运行是动静改革,主要在动。暂可规导,不可强制。
医联体的概念将无限放大,有形的、无形的。医联体支付方式,对内是组织建设,对外形成普世价值。某种意义上,基层医院及体系也是区域医疗中心,甚至是去中心化的努力。需辩证政策、市场、合理。
感谢蔡江南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