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青年中医如何快速成为一位“名利双收”的好中医?

24年03月01日 阅读:9311 来源: 蒋小富原创 IP属地:上海市

  每个行业的年轻人,只要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混起来都不容易,只是中医行业的年轻人更加不容易罢了。


  一个年轻中医从学习中医5-10年,毕业后拜师跟诊加做兼职抓药煎药工3-5年,自己独立出诊坐冷板凳加积累经验5-10年,再到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差不多就去到40-45岁了,有些甚至到了50岁。


  曾经听一个中医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不是技术进步让我成了名老中医,而是时间自然造就。


  成长和煎熬所需要的时间,似乎是年轻中医不可逾越的门槛,看似公平,实则残酷无情。因为,在你最需要钱的年龄,钱似乎遥不可及,在你对钱有些看淡释怀的时候,它却翩翩而至。


  那年轻中医有没有办法攻克“时间”这个障碍,快点实现“名利双收”呢?办法肯定有的,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效。


  下面我们就探讨下年轻中医如何快速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好中医?


  一、何为好中医?


  让大家来回答“何为好中医”,估计脱口而出的是:医德好、技术好。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医德好、技术好的中医,并不一定容易被老百姓发现和认可,反而是那些江湖医生、情商高的医生更受欢迎。


  特别是今天,很多“技术”并不怎么好的中医反而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信赖和爱戴。


  所以,单纯用传统认知里的“医德好、技术好”来作为评判好中医的标准,只有在特定的场景和需求下是成立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徒增烦恼。


  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客户连接的方式、路径一直在变化,对医生所要具备的素质、技能、成长修炼方式、服务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自然,“何为好中医”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客户需求多样化,客户既有低频的诊疗需求,更多是高频的健康和情绪价值需求,不能狭隘的把“技术好”理解成“救死扶伤”的技术,一切让客户更健康更快乐的都可称为“好技术”。


  客户连接方式、路径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三次迭代。


  过去是人传人的模式,只有靠技术和时间在一个区域慢慢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积累,属于被动不可控的传播模式,最有效的驱动方式就是医生救死扶伤的技术好,这是农耕时代最典型的传播方式。


  后来有了报纸、电视、广播等工具,扩大了传播范围,提升了传播效率,只要你花钱,完全可以主动创造传播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找到你。


  我曾经帮曾小平老师拍摄他过往获得的荣誉,看到全国各地患者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到曾小平老师的技术,纷纷写信过来求医求药和表示感谢。


  今天,依靠新媒体、智能技术、内容创作输出来实现传播,建立人设,一篇文章、一条视频可能创造上千万的阅读量、播放量,让上千上万个客户从全国各地来找你,上万上百万千万的粉丝关注你、喜欢你、认可你、信赖你。


  更为重要的,这些新的变化改变了很多东西,如把“技术好”的外延给扩展了,让“医德好”的无形人设可以用粉丝数量、互动率、转化率做评估了。


  所以,好中医简单来讲,就是借助更高效的连接、互动工具和自身技能帮助更多客户解决疾病健康问题。


  二、为什么中医要名利双收?


  中医忌讳谈钱,并不等于做中医不能赚钱,更不等于不能赚更多的钱。


  大企业家宗庆后先生仙逝,引来全国各界人士的好评和不舍,无数人眼含热泪前往悼念,开创了我们这个社会对善良“资本家”尊重的新高度。


  我相信,中医的钱只要不是通过坑蒙拐骗,而是通过为客户解决疾病健康问题而来,你赚得再多,都没人觉得不应该,甚至有更多人主动送钱过来让你帮他解决问题。


  我们中医人可以不谈钱,但心里要有成为一个“名利双收”的中医梦想,这既是我们中医人该有的追求,也是这个时代大众的需求,更是中医本身发展和进化的要求。


  回望中医整个发展史,以及中医的振兴,我们试着去回答下面4个问题:


  1、为什么门派林立的中医,技术却止步不前?


  2、为什么中医技术按传统传承模式很难传承下来?


  3、为什么中医在西医的冲击下,毫无反击之力?


  4、为什么中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如此困难?


  翻遍研究中医发展的书,无非就是从政治、文化、起源等方做一些解读和总结,最后这些解读和总结根本没法用来推动和指导中医下一步发展,甚至连如何高效吸引和培养青年中医人才都找不到方向。


  保罗?斯塔尔在《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一书中的观点也许已经对上面的问题做出了更好的回答。


  “一个专业在历史上的成功,根本上取决于其权威的增长,这是其财富与地位的特有来源。得到承认的技能和文化权威之于专业阶层,正如土地和资本之于有产阶级,都是获得收入和权力的手段。”


  “权威的积累都需要解决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一是内部共识问题,二是外部合法性问题。这二者是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共识有助于阐明共同利益和动员集体力量,而尊重和顺从,尤其是来自更强大阶级的能够为获得资源和法律认可的特权开辟道路。”


  “尽管个体行医者拥有自主权,甚至可以说是彼此孤立,但他们的成功(或者说是应对)只能依赖自己的聪明才智:医学专业本身并没有让其成员赢得公众的尊重。”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断积累的权威和财富,才能让一个行业分散的个体团结起来形成共识,才能推进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


  中医没钱,拿什么做研发推动中医技术进步;技术不进步,靠什么来推动中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中医产业化疲软、规模化不够,靠弱小的个体投入来驱动技术进步,基本上不可能,甚至害怕并阻碍新技术的出现。


  师父没钱,要么忙着赚钱养家糊口,要么想方设法用传授技术这个钩子来钓徒弟,师徒之间很难形成有共同事业目标的商业组织。


  中医没钱,自然不会分钱,不会分钱,在市场经济下,靠什么整合更多资源、赢得法律认可和让更多人支持你。


  所以,有更多的中医实现“名利双收”,中医行业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未来。


  对青年中医来讲,有一个“名利双收”的中医梦想并付诸实践,不仅仅关乎自己命运,更关乎中医的振兴和发展。


  三、青年中医如何快速实现名利双收


  青年中医的成长无非卡在两个方面:技术和流量。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按传统方法做的话,大概有2种方式:


  一是拜名师学技术,确定性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找到真正有技术的名师不容易,找到真正有技术、愿意教你的更难,找到真正有技术、愿意教你、懂得如何教你的难上加难。


  二是通过自学加大量临床来积累技术。少数中医能走通,因为有一定的天赋,无师自通,能够在3-5年实现技术和流量的飞跃。但对大部分中医来讲,很难,需要更长时间坐冷板凳,很难坚持下去。


  当然,我们今天谈的青年中医如何快速实现名利双收,并不是排斥传统方法,只是在结合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一些新的方法,来启发青年中医更高效更快捷地达成名利双收的目标。


  1、学会用技术


  学技术和学会用技术是两个概念。


  学技术是指医生通过拜师、自学或者跟同行交流,掌握某项技术核心。


  学会用技术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别人成熟的技术直接应用,而不是要求自己一定要掌握某项技术核心。


  平时跟很多青年中医交流,我经常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学中医,有执业医师证,即使不拜师学习,只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沟通技巧,都有可能比80%以上的中医做得好,为什么?


  核心就是我不强求自己去掌握一项中医的核心技术,而是以解决客户问题为目标,通过引进别人成熟的技术即可。


  如你要帮客户解决多囊问题,不一定非得自己要花很多时间去学多囊技术,而是找到在多囊领域技术成熟且经过验证的机构如泰坤堂,跟他们合作即可。


  这样做,不仅能高效帮客户解决问题,还让技术提供方增加了收入,同时弥补了自己缺技术的短板,妥妥三方共赢。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可以让好的中医药技术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市场价值,实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从而鼓励中医人更加勤奋地钻研技术,促进中医技术优化迭代。


  我进入中医行业7年,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医通过引进和应用别人成熟的技术实现了逆袭,也看到了一些青年中医结合中医AI,快速成长起来,客户比大部分老中医还多。


  中医行业不缺好的技术,但缺如何把好的技术通过市场进行合规化、商业化、产业化,惠及更多人。


  所以,青年中医,不要把学技术跟学会应用技术对立起来,而是要两手抓,最终落实到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准则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2、打造个人IP


  今天,青年中医应该都认识到打造个人IP的重要性了,疑虑比较多的就是权衡入场时间和能否坚持下来。


  第一,打造个人IP,任何时候入场都不晚,但越早入场越好,一般建议你读大一就要开始,根本没必要等到工作后,更没必要等到自己技术大成后。


  第二,打造个人IP,不要动不动就找借口,说没时间,说你老师或师父反对,觉得打造个人IP跟当前学习技术相冲突,新媒体平台越来越严,身边很多医生朋友做失败了等等。第三,打造个人IP,不要老想着依赖别人,而是自己要一头扎进去。很多中医跟我说,不懂如何运营自己的IP,不懂做内容,不懂……,总之有1000个不懂,然后想找懂运营的机构或者个人来帮自己,最后一晃3年过去,还是不懂,还是没人帮他运营IP。


  第四,打造个人IP,跟你技术好坏没半毛钱关系,核心是了解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你去看看很多中医养生博主,根本没技术,不照样受到几百万粉丝的欢迎和爱戴,变现上千万,你去看看一些没技术的中医医生,通过打造个人IP,满足用户健康和情绪需求,变现能力远超大部分名老中医、国医大师。


  第五、打造个人IP,核心是展现真实的自己,不要怕犯错,只要你坚持下来,通过不断地输入输出,就能够快速、全面地提升自己。


  最后,说一个扎心的事实,据我的统计,有个人IP的中医和没有个人IP的中医,其收入最低差10倍,多则上万倍。


  3、合作和分享


  假如让我说,我们中医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就是不懂合作和分享。


  平时跟青年中医交流,不断重复一句话,学技术可以向老中医学习,但做人千万不要跟老中医学。听起来有点绝对,听进去则大有益处。


  老中医的成长环境今天已经完全不具备了,他们的那个时代可以以我为尊,吃独食。因为有足够长的时间和宽松环境让他修炼成长、积累客户,最后形成自己的势能。


  但当下青年中医面对的市场,竞争激烈不说,对医生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而且用人单位对青年医生的筛选更加看重团队精神、契约精神和健全人格。


  如深圳大通中医2023年招聘青年中医,唯一的要求就是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如姚梅龄老先生的德馨中医馆,招聘青年中医,要求是有新媒体运营经验,做过自己IP的。


  我曾经跟一个开医馆的青年中医交流,他告诉我:“这是他第三次开医馆了,前两次都是跟师父合伙,按师父的理念和套路做,结果都做死了。这次自己投资,按自己的思路做,不到3个月就实现盈利,目前非常稳定,马上要开第二家,朝着连锁方向做。”


  按道理来讲,自己师父技术好,一起合伙开医馆更容易成功,为什么两次都做死了呢?这位青年中医说:“师父觉得只要技术好就足够了,完全不考虑运营,不从客户需求来调整服务项目,营收分配不合理等等,自然很难做好。”现在自己开,按自己的思路经营,谈好分配和分工,让师父过来坐诊,结果越做越好。


  另外一个青年医生,刚毕业去一家医馆坐诊,刚开始没有病人,他就时不时给馆长、馆员带点零食小礼物,主动帮针灸医生和理疗师推荐客户,结果半年多,做到一天15个病人以上,一年后做到一天30多个病人,为什么?因为这家医馆所有的人都帮他介绍客源。


  今天,像老中医吃独食的年代一去不复还了,青年中医要放开胸襟,通过跟不同的人学习、合作和分享,学会成人达己,而不仅仅局限在自己跟患者的良好关系上。


  4、做健康产品


  在我认识的所有中医里,真正赚到大钱的,是把技术进行产品转化推向市场的,而不是坐在医馆看病的。


  这么说,不是贬低那些有好技术但只会看病的中医,而是说明一个现实情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医生变现有三种方式,不同的方式变现能力不一样。


  第一种是开个体医馆(当然也有开连锁的),多依靠自己的技术看病变现。


  第二种是在别家医馆坐诊看病变现,不少医生在多家医馆多点执业。


  第三种是把自己技术做专利授权或者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变现。


  第一种第二种,某种意义都是靠医生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受制于时间、精力和客户数量,医生再怎么努力,一天只有24小时,精力有限,服务客户数量有限,变现天花板低。


  第三种,把自己的技术转化成产品,完全不受时间、地点、精力限制,可以产生源源不断的销售,变现天花板高。


  如青年中医邱XX,通过做养生茶、祛湿茶、泡脚丸、四神汤等等,在新媒体平台一年实现几千万上亿的收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真正的大市场和赢利点,不在诊疗,而在产品。


  中医产品才是中医技术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大数据结晶,只有把中医技术产品化,才能更方便满足客户需求。


  做好中医产品,是年轻中医必然的使命。


  最后,希望更多年轻中医能攻克“时间”的障碍,保持医者仁心、善良慈悲的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成熟的中医技术,积极打造个人IP,积极拥抱中医产业化浪潮,学会合作分享,实现名利双收。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50阅读

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商保目录下,再分甲乙丙类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09 13:59:39 文章来源:原创

418阅读

由琼瑶辞世想到“诗和远方”

作者:王秀华 时间:2024-12-09 11:50:59 文章来源:原创

479阅读

AI时代个人能力需要快速提升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4-12-09 11:07:25 文章来源:原创

501阅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乘医养结合东风”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2-09 11:05:21 文章来源:原创

456阅读

百万医疗,责任内报销10%-100%,带来什么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09 11:03:56 文章来源:原创

459阅读

单病种保险不是健康险的蓝海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12-09 10:58:2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医生IP和医馆运营领域专家,《医生IP运营和进化之道》、《自媒体时代,中医馆客户运营指南》作者。
宣传口号
独立、洞察、跨界、原创,探求中医馆运营管理底层逻辑
职业亮点
对医生自媒体品牌打造、变现模式和中医馆运营有深入地理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