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条令人心痛的新闻冲上了热搜,一位年仅25岁的规培生被曝自杀身亡。
一个人绝望到什么地步,才能产生与世决绝的勇气,才能举起刀,划断自己的颈动脉。一个学医的人,知道人体的要害在哪里,在哪里下单刀无法挽救,在哪里下刀,可以一了百了。本是一把救命的刀,却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这是一个医院规培生。
“规培”是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源于1993年,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临床实践、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课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需要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后才可以上岗就业,这是很多医院招聘的硬性条件之一。所以,规培,是医学生必须要跨过的一个门槛。
曹同学就是在规培期间,举起手术刀,刺向自己的颈动脉。
“规培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被别人任意拿捏,只要不死,想拿规培证,就得服从。是啊,26岁的年龄,身体,是很难猝死的。即使是在猝死的边缘,只要不死,就得像牛马一样干活。”曹同学在“遗书”中说。
本来, 国家设计的规培教育,是希望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为下级医院输送优秀人才,同时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当然,有的医院也用于帮助解决医院劳动力不足
的问题,同时又可减少医院开支。
规培生虽然是一个学生,但在医院里干的却是医生的主要工作,不少人在充当着管床医生的主要角色,工
作量比在编医生大的多,但在医院的眼里,没有地位,没有报酬,是理所当然的应该奉献的。
直到曹同学拿命,让我们似乎看清了什么,一层美丽的面纱,盖在中国医学的教育史上,盖在医院的文化上。看上去很美的一层面纱,现在,被一把手术刀,戳开了。
医院对于病人,就治病救命的地方,对于医生,则是一个工作场所。病人需要温馨的环境,而医生呢?更需要一个充满关爱、充满鼓舞、充满理解、充满尊敬的环境。但现在的医院,给医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呢?除了工作之外,除了薪资之外,医院给医生提供了什么关爱呢?面对繁重反复的工作,无尽无休的手术,堆积如山的病历、永远完不成的经营指标……当下,医护人员的工作枯燥无味,如同嚼蜡。没有人关心,没有人过问,没有人同情,认为那是医生份内的事情,就该如此!
曹同学的事件更折射出当下素质教育的一种缺失。教育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体能及心理素质的塑造严重缺失,以前提倡的“智、德、美、劳、体”全面发展,还有几所学校能做到位?现在遇到大雨暴雪遇到特殊一点的自然天气,有的地方就停课停学了,生怕学生出现意外,学校要担责。连一点暴风雨都承担不了的孩子,如何面对复杂的人生?如何扛得住大风大浪呢?
曹同学的生命给了我们亮了红灯和警示。医院不但要有好的诊疗技术,要有好的服务,更要有温度。我们要打造有温度的医疗,不单单对于患者,更要关注我们的医护人员。如果我们的医护队伍都没有自信,都没有底气,都没有精神,哪来的好心情对待患者呢?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4-12-08 17:05: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睿泽 时间:2024-12-06 17:29:22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王杨 时间:2024-12-06 11:37:03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4-12-05 17:30: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4-12-04 16:53: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逸轩 时间:2024-12-03 17:33:4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