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6月9日至2024年7月8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布了《医保赋能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保基金使用,来看看这些医疗机构怎么做!》(一)到(五)。分别介绍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管理为基、信息织网,加强知法守法培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数智赋能自查自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流程溯源,提高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创新医保基金运行监管模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聚焦队伍建设,提高医保基金监管效率
妥妥的全是各地有名的三甲医院,特别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这些案例来看,虽然医保赋能医疗机构的方式方法各家看似各有不同,但细细品味,其实都是由于医院领导重视,书记、院长亲自管理,构建医院四级或三级医保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医保处(科)的作用。
最最重要的是数智赋能,信息织网,强化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系统事前提示预警、事中智能监控、自主开展智能分析等手段,利用及时、便捷、全面、精准、闭环等特点,进行每月院内数据自检、每季度模拟飞检,变“被动监管”为“主动自查”,形成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纠正问题的良性循环。
看到这些,确实是好,可以很高效的、科学的主动规范医保基金使用。
是可以给很多好的三甲医院提供学习参考的作用,应该很多三甲医院也都是这么做的。
今天想说的,除了这些好的三甲医院以外,全国还有那么多的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民营医院,有很多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简单的HIS系统阶段,这些高大上的案例又有多少参考价值?
今年全国的医保飞检,目前通报的基本上是以二级医院或民营医院为主,说明这些医院才是医保管理的重点、难点部位。
那如何在不增加医院的信息化投入和更多人力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做好二级医院、民营医院的医保规范管理?
因为信息化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如果都像华西等那些医院那样的信息化投入,那估计很多医院都应该关门大吉了。
中国地大物博,但也发展极不平衡,既然想要医保赋能医疗机构,那就不能只关注三级甲等的大医院,还要更多关注关注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包括民营医院),能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在不增加这些医院资金和人力投入的情况下,做好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毕竟,医保监管的目的,也应该不是以罚款为终极目标,还是得做更多的工作,能让更多的医院完成自我监管,知道如何不去触碰医保的红线和底线,合理使用医保资金,尽量减少因医疗机构和医师不懂医保规则,而受到事后的监管处罚,既让医疗机构觉得委屈,又让医保资金受到损失。
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都能花在刀刃上,使医保基金的使用会越来越规范!
作者及来源:医路有道
本文由(秦王)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PqJ3xj6w2qMcWU4EFFZGoA作者:元辰 时间:2025-03-18 17:13: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0:58: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5-03-17 14:51: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3-17 14:26:5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