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海外考察中医市场的老大哥语音我说:“中医在海外有大市场,要大力做。”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主要讲了以下三点:
一是海外的生活方式如生完孩子不坐月子、经常喝冷饮等会造成巨大的慢病、疼痛市场。
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事,曾经听过一位专家说,国外疼痛药种类繁多,哪种疼痛吃哪种药非常细分、明确,这印证了我朋友的这一判断。
还有就是新冠疫情后,强壮的老外身体也变得虚弱很多了,后遗症多,各种毛病不断,市场需求庞大。
二是海外的医疗模式,小病不治靠熬,大病排队,中国的医疗模式和中医过去是有巨大优势的。
三是当前一些在海外做中医的,绝大部分是从别的行业转过来的,学了几招就去做了,水平有限,但挺挣钱。
想象一下,国内真正有技术能力的中医过去,肯定能做得更好,会更受老外欢迎,前景自然更好。
从去年开始,我身边不少朋友深入东南亚、欧美、非洲各国了解中医市场,布局海外中医市场,也有不少朋友定期去国外坐诊,大部分觉得中医出海时机已到,但需要长远规划,谨慎行事。
因为,中医出海面临三个障碍:
一是海外对中医医疗行为越来越规范,门槛也越来越高,直接把国内的套路移植过去,存在诸多法律风险。
以艾灸为例,虽然简单实用,疗效确切,但在国外做艾灸,如果给客户烫出个泡,可能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这也是为什么艾灸在欧美国家一直做不起来的核心原因之一。
二是海外老百姓有钱的不多,他们没存钱的习惯,结果有个小病小痛是拿不出多少钱来治的,更直白地说没这个预算。
因此,海外中医市场是需要培育的,是需要不断宣传中医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来影响和改变他们的。
这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国家、中医组织、中医人等方面的合力才能达成。
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真正有过硬技术的中医人才去服务,把中医的疗效做到立竿见影,这对当前绝大部分中医技术来讲,是个巨大的挑战,除了针灸,别的技术很难达到这个层次。
三是中医人才稀缺,国内都不够用,拿什么去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如果没有好的中医人才去做海外市场,有可能推广得越好越容易玩砸。因为国外的医疗市场相对来讲更加靠疗效和口碑,特别是欧美,他们不会跟你不绕弯子,更不会听你那些虚头巴脑的说辞,一切眼见为实,疗效见真章。
最后朋友说出了他的一个担忧,也是我一直以来担忧的事。
中医在海外发展,单纯靠国内输送中医人才是不现实的,一定要本地化。
但本地化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如果把中医技术真正教给了外国佬,特别是欧美人后,他们会反过来把我们整死。
国外研究技术的精神和方式,跟我们中医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实打实以团队研发为主,结合科技手段会把中医系统研究的明明白白,而且还能不断优化、迭代,把中医技术跟商业结合的更加合理,让中医技术更适合普及、推广。
所以,中医在海外推广发展,必须做到保护好核心技术不外传,又能借助外国人把疗效做起来。
这对中医来讲非常难,核心原因是中医上千年的发展,一直延续着非常落后的传统师徒传承模式,而在科学探索、技术产品化、专利保护上,不仅认知跟不上,实操水平跟日本、欧美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以日本为例,他们拿着我们的中医方子研发出汉方药,走向全世界,而我们国内的中医人还在夜郎自大和意淫,说日本没有学到中医的精髓。
中医走向世界,一定是中医结合现代科技为前提,以专利产品、设备为载体,而不是按传统的师徒模式去传授老外技术,最后他们学会了,通过强大的团队研发能力和科学求真精神来反杀我们。
前几天,我看到南阳吴氏福远堂家大公子的一个视频,讲中医能不能教老外,说他们举办了意大利的传承班,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大意就是要教、应该教。
这就是典型传统中医人的认知水平,活在“天朝”的二愣子,是非常危险的。
切记,中医出海大潮下,我们一定要谨慎,防范中医核心技术外泄,以免被反杀。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1-21 11:30:2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4-11-21 11:27: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11-21 11:26:1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1-21 11:25:2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1-20 17:21:2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11-20 17:07:58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