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去医院看病,为了节省时间,特地和大夫约在周六晚上八点,但没想到周末、半夜大夫办公室门口还是人头攒动,短短20分钟的治疗,在离开医院时已经快12点了。整个就诊体验并不太好,可看医生精疲力尽的样子,我也不好说啥。
我真心觉得这家医院向会员制医疗模式升级的时机成熟了。
会员制医疗的国际趋势
国际上把会员制医疗称为 concierge care,这不是新的理念,已经存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甚至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医生将上门治疗作为服务内容的时候。我的姥爷做医生时也采用这种模式。参见:一个老大夫的定价策略。
会员制医疗的核心定义是:医疗服务提供方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合同契约关系。患者支付年费,并为此获得特殊服务内容,比如更少的候诊等待,24小时与专属医生团队沟通,甚至上门送药和治疗等。在美国,采用会员制的医疗机构有很多,尤其以内科为主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会员费每年从几百到几千美元,这还不是商业保险费用,需要另付。国内比较接近的模式是新世纪的熊猫医生会员。
对医疗机构而言,会员制医疗的价值是筛选了一批优质的客户,有支付能力,有支付意愿,愿意建立长期服务关系的高价值客户。
会员制医疗不仅仅是高端医疗
会员制医疗和国内的特需医疗概念不一样。他们更多面对的是老客户,有长期诊疗关系的。更多是围绕相对固定医生或特定专科的。医疗机构提供的不光是好的硬件环境,还有更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特色化服务的。具体大家可以参考代表性的会员制医疗的权益项目。
开展会员制医疗的两种类别
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适宜开展会员制医疗,在国内导入会员制医疗服务模式出现在两种情况下。第一种,你设计的医疗产品在一开始就具有稀缺性,采用会员制限制客流,保证服务体验和医疗品质。第二种,在医疗机构的业务完成爬坡期,进入成熟期,需要采用分层次的、精细化的维护高价值客户,以获得更好的经营效率或投资回报率。大部分医疗机构适用于第二种情况。
开展会员制医疗时机有三个特征
首先,市场有需求。当机构已有的患者群中有大量声音对目前的服务不满意了,尤其对非医疗的服务体验提出比较多共性需求时。比如等候时间,员工态度等。这提示你需要对患者服务的方式进行改变了。
第二,供给有限制。当你对现有的服务流程、硬件环境已经尽力优化,提升潜力不足时。这提醒你需要在服务模式上做系统性升级了。
第三,支付方愿意付出溢价。当你通过患者深度访谈和商保机构谈判后,大家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体验支付溢价的时候。你的财务模型支撑每月以原来1/3的客流,完成同样甚至更高的收入规模和利润率的时候。
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就可以考虑开展会员制医疗服务了。如果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说明时机还不成熟,经营上的重点还应该在扩大患者服务量,盲目推进会员制服务的风险都会很大。管理者不要盲目追新概念,要有经营的节奏感。
会员制医疗潜在的道德困境和平衡
当然,会员制医疗一直饱受伦理上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它加剧了医疗不平等,给富裕人群提供更多特权等。
但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有了稳定的客群和高确定性的收入预期,他可以更细致、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疗效一般也会更好。所以很多医生认为,与其给几千名患者提供流水线式的治疗,不如给几百名患者提供高度定制的治疗。
也有些医生为了平衡普惠和高定医疗的关系,专门开辟每周半天、一天的固定时间做会员门诊,其他时间出普通门诊。
你怎么看会员制医疗?在中国市场有机会么?
作者及来源:张琨随笔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