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质疑者看来,类似“智能体”的产品在过去若干年间已经有了不少实践案例,无论是用户评价还是商业回报,都远远低于预期。然而这些声音的存在,并没有影响玩家们在“智能体”方向发力,因为质疑者们暂时并未给出比“智能体”更好的替代方案,而已经入局的企业则必须尽快做出选择。
无论是在B端还是C端市场,“智能体”都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智能体”在B端商业化的可能性要超过C端,同时C端市场的想象空间要大过B端。换句话说,B端市场胜在稳定性,C端市场胜在爆发性。
笔者感触:
“智能体”偏内向、偏封闭数据。自大地认为历史数据、静态数据、存储数据、购买数据就是中心,就可以完成很多改变。
“超级智能体”偏实际、偏新生成数据、甚至摆脱数据,就是业务。可以是互联网医疗、可以是非结构化数据、场景丰富。
在“超级智能体”中,“智能体”辅助、存储、或交换。“超级智能体”不止一个大脑,从大脑到精神,从业务反哺组织。
从组织到品牌的培养,在“超级智能体”,还可能培育出和一百年前的商界顶流品牌一样的新兴品牌,而“智能体”很难。
仍然以互联网医疗为例,“超级智能体”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动态、新环境,可以进化出很多不属于“智能体”的相关智慧。
总的来说,“智能体”是一个窄瓶口容器,易碎。需要非常小心。而“超级智能体”学贯中西、接天连地,适应能力极强。
感谢格路人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1-22 10:53:0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2 10:20:1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1-21 17:15: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21 16:27:4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1-21 10:44:2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21 10:40:2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