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医疗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谁在裸泳,谁在突围?

25年04月07日 阅读:2623 来源: 元辰转载 IP属地:辽宁省

  一边是大批医院财政吃紧,科室收缩,员工降薪甚至裁员;另一边却是各地依然新建起一座座现代化大型医院,装修气派、设备先进、人手齐全。表面热闹,内里却一地鸡毛。


  这不是普通行业的洗牌,这是医疗行业的“淘汰赛”。


  这个词,听着冷酷。但它的确发生了,而且正加速进行中。


  一、“温水煮青蛙”到了最后阶段


  过去二十年,中国医疗行业在政策红利和资本热潮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公立医院扩容、民营医院崛起、医生需求激增,大家都在“抢人”“抢设备”“抢地盘”。


  但现在,所有人都发现水变冷了。


  医保控费越来越紧,病人越来越少,项目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低。更要命的是,不少原本靠“创收科室”撑起运营的医院,突然发现那些曾经稳赚不赔的“金科”也失灵了。肿瘤科做不了靶向药,内科不能多开检查,外科项目被压价,耗材要带量采购。


  医生不敢做、患者不敢花,医院越来越像一个“关灯工厂”。


  而这一切,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逆的趋势。


  二、医保控费,是“准淘汰赛”的发令枪


  很多医生都在抱怨医保卡越来越不好用了、药越开越少、检查越来越受限。但很少有人真的搞清楚,这是政策主动推动的方向:限额、限量、限价,是为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


  医保改革,不是要打击医疗行业,而是要让钱用在“该用的人身上”。


  但问题在于,一刀切控费的做法,让大量中小医院、低效运营医院、甚至部分大型医院的“造血机制”彻底崩了。过去靠“开检查、做项目”养人的模式走到头了,可新的收入模式又迟迟没跟上。


  这就是淘汰赛的起点:没有能力适应新医保逻辑的医院,会被慢慢边缘、削弱,最终退出赛道。


  三、哪些医院在被淘汰?不是规模,而是效率


  很多人以为,被淘汰的是那些小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未必。


  真正危险的是那些:


  依赖旧有医保创收路径的医院


  管理混乱、运营低效、技术水平平庸的医院


  科室设置杂乱无章、定位不清的医院


  领导只会等政策、不会主动找出路的医院


  有些地级市医院,床位数上千,人员配置齐全,但运营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停留在10年前,只靠医保输血维持运转。一旦医保控费,就像拔掉了插管,只能眼睁睁地等着慢慢“缺氧”。


  而有的县医院、甚至民营医院,虽然规模不大,却靠专科特色、管理灵活、服务扎实反而活得不错。


  淘汰,不看你有没有房子,是看你有没有“造血”能力。


  四、医生个人的淘汰赛,也在悄然进行


  过去,医生只要“有编制”就等于一辈子稳定。现在可不一样了。


  不少大医院已经开始清退“吃大锅饭”的人——绩效改革、按工作量计酬、“末位淘汰”,这不是口号,而是制度。


  医院活不下去,科室就会合并、裁人、压编。医生也不再是铁饭碗。


  你会发现,医生群体也在被分层:


  技术硬、能独立开展项目、手术量大、患者信任高的“骨干医生”,越来越吃香,不愁饭碗,收入甚至逆势上扬。


  只会看常规病、没有专长、也不擅长沟通的“流水线医生”,在被边缘化,薪酬下降,甚至被动转岗。


  中青年医生中,不少人不愿加班、不愿值班、不愿科研,但也没有临床亮点,这类人群最危险,淘汰概率极高。


  一句话,医生这个职业仍然是金饭碗,但前提是:你得是个有能力、肯担当、能适应新规则的人。


  五、科室的生死线,已经越来越清晰


  过去医院扩张时期,科室能开就开,只要有人、就能上。现在不一样了:


  能不能自负盈亏?


  有没有真正特色项目?


  有没有持续吸引病源的能力?


  有多少医生是真的能做项目、能出成果的?


  这些都不是“汇报材料”上的字,而是考核分配、资金支持、生存资格的标准。


  不少医院已经开始清理“空心科室”——挂着牌子、没几个病人、医生流失严重,既不赚钱,也不转化科研。这类科室即使不被直接砍掉,也会被边缘、合并,变成附属“单位”。


  而那种有清晰主攻方向、能扎实做出成绩的专业组,会被重点扶持,哪怕规模小,医院也愿意投。


  六、谁在突围?哪些人、哪些机构有机会?


  别被“淘汰赛”这词吓着,危机背后也有生机。真正抓住机会的,不是在抱怨的人,而是在默默做事的人。


  1. 聚焦专科、做深做透的人


  很多医生、团队开始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型。比如专做静脉曲张、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消融治疗、胃肠镜下早癌治疗等,靠精准技术和良好口碑打市场。


  不用太多设备、不靠大平台,靠手艺、口碑、结果说话。这样的医生,在新形势下活得很滋润,反而逆势成长。


  2. 擅长整合资源的人


  有的医生,虽然本身手艺一般,但懂管理、会团队建设、善于链接外部资源,能组建平台、打造品牌,也能杀出一条路。


  如今医疗是团队的竞争,不是单兵作战,谁能组织起高效、稳定、互信的团队,谁就有机会。


  3. 懂传播、会运营的人


  别笑,现在连老专家都知道要“打造个人品牌”了。视频讲科普、公众号写案例、抖音发经验、知乎做答主,不再是“作秀”,而是患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你不说,别人说。患者就去了别人那。


  很多“默默无闻”的医生开始试着做内容,效果显著——来找他看病的人,真多了。线上影响力,正在变成线下信任力。


  七、破局靠什么?不靠等,靠变


  现在的医疗环境,不靠“忍”,靠“转”。每个医院、每个科室、每个医生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


  “我未来五年靠什么活下去?”


  这个答案,不能是“等政策”“看院长脸色”“靠老病号”,而应该是:


  我有什么别人没有的能力?


  我的服务是不是可以升级?


  我的项目有没有未来?


  我的团队是不是稳定?


  我能不能建立口碑壁垒?


  未来的医疗竞争,不是设备比谁新、建筑比谁大,而是“你是否值得患者为你花钱”。


  八、写在最后:不怕变,怕等


  医疗行业进入淘汰赛,这不是末日,而是“重建”的开始。


  这轮洗牌后,留下来的医院会更精干、效率更高、运营更合理;留下来的医生会更专业、更有品牌、更受尊重。


  怕的是还在等,等医保放水,等收入恢复,等“回到从前”。那是不可能的。


  历史不会倒退,制度也不会。


  唯有主动拥抱新格局的人,才能在新的秩序中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


  所以,不妨现在就问问自己一句话:


  你,是在等命运决定结果?


  还是,自己准备走上赛道,跑赢这场淘汰赛?


  作者:Dr.MB


  来源:超声介入技术


本文由(元辰)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Bire6HF6scl8Vsfw-dhf-g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29阅读

美国关税飙到145%,医院的麻烦来了!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11 17:37:18 文章来源:转载

660阅读

三度递表港交所!华东最大民营医院赴港上市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4-11 17:26:39 文章来源:原创

687阅读

中小企业是否有必要自建商城?

作者:袁昆 时间:2025-04-11 17:21:49 文章来源:原创

1163阅读

重磅!12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来了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4-10 17:13:07 文章来源:转载

1257阅读

中医专业学生要提前做好去国外就业的准备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10 10:59:58 文章来源:原创

1311阅读

近年养老、医疗、残联等国家政策中植物人相关内容梳理

作者:相久大 时间:2025-04-10 10:36: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大连某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某民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某大学兼职副教授。曾担任某大型医院总监,对医院管理与运营方面颇有研究,经验丰富。
宣传口号
成功是属于最先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