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医保支付DRG/DIP改革今年年底将实现统筹区域、医疗机构、病种(90%)、基金(70%)覆盖,以飞行检查为核心的医保基金监管走向法治化、智能化、协同化和常态化,集采持续扩面,优化调整在路上,住院率飙升和医保基金吃紧都给基层带来了巨大压力,企图通过做大“增量”的思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一些地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也难以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使得之前靠项目资金过日子的基层没米下锅。种种迹象表明,基层必须主动求变,在变革中寻找“出路”,找到“活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绩效薪酬体系变革,因为只有这个,才能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那么,如何做?笔者认为,需要把握好三条原则和四个导向。
三条原则
1.合法合规。即:落实个人绩效薪酬不与药品、耗材、检验、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这是绩效体系变革的“红线”,也是绩效薪酬体系变革的难点,具体怎么变,建议门诊改为医疗服务性收入提成+药占比考核。住院按照总权重或总分值计算绩效。
2.有效激励。即让绩效变革成为员工内生动力的方向盘、发动机和变速箱。方向盘就是发挥绩效薪酬体系的导向作用,发动机就是让绩效薪酬体系成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不竭动力,变速箱就是发挥绩效薪酬体系的调速作用(即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3.易操作。即绩效薪酬方案要容易操作,不能让绩效考核变成负担,要根据基层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合体合身,同时要教会使用者自己会用会调,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四个导向
1.降本。即唤醒成本意识、树立成本概念、降低运营成本。
2.增效。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由治病为中心转向“治病”“防病”并重、促进医院运营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促进医疗收入由“追求增量”变为“结构优化调整”,实际效益持续提高。特别是一方面要积极主动适应医保DRG/DIP改革,将入组率、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有效收入占比、CMI值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与绩效薪酬挂钩,另一方面要逐步改“按收治病人量计算住院绩效”变为“按DRG总权重或DIP总分值来计算住院绩效”的模式,以实现增效目标。
3.提能力。即通过绩效变革最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善意和潜能,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迭代提升,快速促进员工持续成长,与此同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全面升级换代,以重获辖区群众的信赖。
4.促发展。即围绕人民群众不但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费用更有保障的要求,努力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不断努力促进业务范围扩大与转型,具体转型方向应该包括由重住院转向重门诊,由重医保内项目转向重医保外项目,由专注于传统内外妇儿转向慢病专病门诊、慢阻肺门诊、口腔门诊、减重门诊、盆底康复、中医、康复理疗等。具体目标是留住外转的,接住下转的,救活急危的;治好常见病,管好慢性病,防住传染病。
来源:老徐评医
作者:祁冉 时间:2025-04-16 17:27:5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16 14:16:4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16 11:53:30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15 11:33:3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14 17:32: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14 11:15:32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