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行业风云变幻的格局中,民营医院近年来的处境愈发艰难。2025 年,一则则民营医院主动解除医保协议的消息不断传出,引发广泛关注。仅在 4 月,内蒙古通辽就有 87 家医保定点机构自愿解除医保,全国范围内超 200 家医院和药店主动申请退出医保定点服务,其中私立医院占比极高 。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民营医院在医保政策调整下的无奈与挣扎,也蕴含着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新审视与探索。
医保支付改革的重压
国家大力推行的 DRG/DIP 打包付费模式,本意是规范医疗服务,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却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砍向不合理收费的同时,也让部分民营医院 “伤筋动骨”。对于规模较小、病种相对单一、手术量有限的民营医院而言,新支付规则下,高分值获取困难重重。以某地区 DRG 分组为例,小型私立综合医院收治常见疾病病例多,分组后支付标准低,出现干得多赚得少甚至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追回医保基金 275 亿元,查实欺诈骗保机构 2008 家,在这一背景下,民营医院因病例复杂度低、难以获得高分值,收入大幅缩水。如天津 DRG 试点中,病例入组率超 97%,费用差异系数(CV)小于 0.8 的组别占 95.76%,精细化控费要求使低技术含量病种盈利空间锐减。这
种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状况,使得许多民营医院在医保体系内的运营难以为继,主动解除医保协议成为一种无奈之举。
医保监管高压下的运营风险
医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民营医院倍感压力。近年来,国家医保局通过飞行检查、骗保专项整治等手段,严厉打击医保违规行为。
哈尔滨某药店因伪造万张假处方套取医保资金被查处,涉案金额过亿元;马应龙旗下药店因参与 “回流药” 销售被终止协议。自 2025 年起全面实施药品追溯码管理,民营医院需投入大量资金升级系统以满足合规要求,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稍有不慎,便可能面临罚款、暂停医保资格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在这种高压态势下,一些管理不规范、合规成本高的民营医院,选择主动脱离医保体系,以规避可能的高额风险,换取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
经营困境与市场定位调整
民营医院在人才引进、设备购置等方面本就成本高昂,而医保结算周期长、到账慢,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影响日常运营。同时,部分民营医院难以达到医保监管标准,服务质量不达标,进一步影响医保资格与患者信任度。
从市场定位来看,医保体系的束缚限制了部分民营医院特色与优势的发挥。例如,专注于高端医美、口腔正畸等领域的民营医院,其服务项目多不在医保覆盖范围内,医保反而成为枷锁。脱离医保后,它们能更加自由地定价,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有支付能力的患者群体,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促使一些民营医院主动调整战略,放弃医保定点身份,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断保” 后的连锁反应
民营医院主动解除医保协议,对患者、医院自身及医疗行业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对患者而言,就医选择减少,尤其是依赖医保报销的患者,不得不重新选择其他医保定点医院,增加了就医时间和经济成本。对医院自身来说,虽然摆脱了医保的一些束缚,但也面临患者流失风险,如何在失去医保支持后吸引患者,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这一现象可能加速行业洗牌,促使民营医院重新审视自身定位,走向差异化发展道路。一些民营医院开始转向公立医院覆盖不足的领域,如老年康复、消费医疗(如医美)、高端定制(疼痛、免疫力提升、两性抗衰)服务等,降低医保依赖。
民营医院主动解除医保协议,是医保支付改革、监管高压、自身经营困境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关乎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也对患者就医、医疗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民营医院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还是医保部门完善政策、加强监管,都需要在保障患者权益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民营医院而言,这或许是一次 “破茧重生” 的机遇,通过精准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创新发展模式,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19 14:13:0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5-04-18 15:51:41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18 14:37:0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17 09:39:2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4-16 13:36: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5 14:51:52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