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说,“我们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是非常适用的!温家宝总理也在讲要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想,医疗保险制度,确实是举足轻重!而自古以来,“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怎么多雪中送炭,怎么少锦上添花,具体做这项工作的有关部门也不一定都有办法。
首先,不管是医保也好,是社保也罢,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制度,其宗旨就是将个人有可能遭受疾病的风险分担到社会。--这个宗旨我们应该都能认同吧?那么,我们再进一步理解:基本医疗保险,除了是一种分担风险的社会保障之外,还可以视为是一种社会福利。尤其是对享受公费医疗的干部而言,更是如此。
通常我们所谓的“小病”和“大病”,其实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对象而言。对于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对象,“大病”很可能也不算什么。而且,有时候往往所谓的大病,还可能会浪费很多医疗资源。另一方面,就算是“小病”,对穷困人群也是灾难性的。他们很可能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而丧失了宝贵的救治机会,以致疾病恶化甚至死亡。--而其中,很多疾病预后效果原本是很好的,其救治意义原本是很大的。尽管从边际效益的角度来看,同样的资源投入,对穷困人群的意义会更大。但实际上,社会现实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其次,医疗消费和其他消费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趋高性--简单地说就是喜欢往大医院跑;再比如无限性--即治疗某个病花多少钱都不为过,等等。所以,在制定医疗保险制度的时候,政府考虑到这些特点,制定了很多限制措施。特别是对门诊、住院报销的比例和起付线等,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规定。这一方面,抑制了医疗消费的不正常扩张;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
在我看来,医保政策要解决的问题,说到底,可以认为是国家以第三方的立场,来协调医疗服务的供方(医疗机构)和需方(患者)之间的平衡。现在国家的主要意图,似乎是把钱投给需方,然后让需方去消费--比如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而不是投给供方--比如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补贴。或者,尽管供方和需方都有支持,但明显侧重在支持需方。有可能是为了经济发展的增速吧。但是,我不是很认同这个政策思路,因为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解决供方的逐利行为,还会导致投入的浪费,降低资源使用效率。
最后,基本医疗保险的重点,应该要公平,覆盖尽量多的人群。对于公共卫生服务要全部免费,例如预防接种。但对于体检,则不属于公卫服务的范围,除非特殊人群,一般都没有必要列入医保范围。至于“保大病”还是“保小病”的侧重,我们应该从资源使用效率和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考虑。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重点,应该是加大对穷困人群的救济力度。
白云岛作于2010-3-18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9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