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而京津冀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一体化更为社会所热切关注,并被寄予“打开突破口”的厚望。虽然在全国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制度碎片化的大背景下,要在京津冀的局部地区率先实现一体化实属不易,但《法制晚报》日前以“京冀医保,年内有望实时报销”为题的报道,仍然给公众带来了惊喜和希冀。
仔细阅读报道的内容,报道的标题以“京冀医保”为主预,实际上有些夸张。因为有望年内在北京和河北之间“试点医保互通互联,实现实时报销”的,至少目前仅限于坐落在燕郊地区的燕达医院。此次燕达医院试点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北京朝阳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签约,后者成为“朝阳医院河北院区”——这意味着燕达医院成为北京在河北省境内一块“医疗飞地”。
其二,虽然燕达医院的“户籍”改落北京,但到燕达医院就医的“河北省直参保人员”则仍然视同到河北省直定点医院看病,住院手续、报销比例等医保待遇照旧,并凭医保卡即可结算——这意味着“河北省直参保人员”在河北境内即可到北京的三级医院看病,且医保待遇不变。更重要的是,朝阳医院已经从今年5月开始,派出医疗管理团队长期入驻燕达医院,并派15名专家在燕达医院定期出诊。
其三,在北京市参加医保但住在燕郊的北京市民乃至“北漂”一族,到燕达医院看病,可拿北京市的医保卡实时报销,享受北京同等报销比例——这意味着解除了在北京参加医保但居住在燕郊的常住人口在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后顾之忧。
当然,以上的愿景还要等“河北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建成并且“连通北京医保”后才能全部实现。但是,从技术的角度,应该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障碍。寄望今年可能有点仓促,但应该会很快实现。
报道中还提到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省儿童医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北大第三医院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牵手建立跨区域医联体,这些合作和联合是否可以享受和燕达医院一样的试点的优惠政策,报道中没有详细介绍。当然,希望同样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的试点能够尽快扩展到河北全境,以使京津冀一体化具有更多的实质性突破。
最后还要就燕达医院的试点谈及另一个医改上的突破,燕达医院本是一家民营医院,有着良好的硬件条件。现在公立医院朝阳医院派出管理团队参与其经营管理,并派专家进驻定期出诊,促使本为营利性的民营医院向“非营利”的方向转变,这个试点的意义重大——民间资本投资硬件建设,公立医院参与服务管理,两者结合扩大医保定点——这可能是医改中引入民间资本的一个发展方向。当然,需要经受考验的是能否做到真正的“非营利”。但从某个角度看,公立医院在“非营利”方面的所作所为也还值得探讨甚至屡被诟病。当然,这时另一个话题。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