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进入深水区的感叹,意味着我们面临的问题远远大于我们预计的。只有坚定我们的信念,勇于面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用“断腕”气概解决它,中国人的医改梦才能变为现实。
李克强总理在他第一次主持的国务会议提到医保存在的问题:“大病保险没有覆盖到的人口比例虽然不大,但在新闻中出现的一些‘等钱救命’、‘无家可归’等情况,对我们的社会道德底线是极大的冲击。”总理的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一个政府的执政伦理问题。
医改四年了,还有不少的人因为大病之后失去治疗的时机和丧失治疗的能力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病人离开人世,这都是一个文明社会不应该出现的事情,听起来也很辛酸。
医改对于民众来说,最关心的是看病我付的钱是否与改革前有绝对值的改变(量),和我看病的质量是否有变化(质)。按照目前来看,有的地区这质量两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是满意的。但是也有不少的地方,大家对大病救助很无奈,很困惑,事实上,我们这个机制很虚弱,建立起来基本医疗保障网依然没有满足面临的“质和量”的问题。
首先谈一下“小病该不该保”的问题。什么是小病呢?小病,从概念上讲是一个可花较少的钱达到防治的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这些工作做好了,费用自然就少了,社会与家庭的负担就小,病就“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指标要求,小病更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责任。所以中国医改应该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大病要管,小病更要管。管就是技术问题了。一般认为,花多少钱做多少事,医疗质量与效果的实现,不与费用无关。预防是要投入,治疗更是要投入。相比之下,预防的费用少得多,但是我们投入更少得多,这是不正常的!怎样才能实现大小病同治的有机结合?现在中央也重视到因病致贫的大病问题,大病就是因为患了一些疾患消耗的医疗资源很多费用很高,长期困扰着居民、市民、村民以及所有的人正常生活,所以大病怎么样去建立一个保障机制可以说不是在医院,因为医院只是一个治疗疾病的机构,关键是保障体系。如果预防做不好,大病的发生年龄提前,而治疗的手段提高但不能使之恢复到健康水平,其费用哪有不高之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何有不增加之理?毕竟我国“中农”以下的人群占了大部分!美国中产阶级随时都面临因病破产的威胁,中国就不用多言了。
再说一下我们目前的保障体系,它主要由医保、新农合来维系着,承担的是一种基本而较为低级的医疗保障,也就是为了“小病”撑起的一张保障网。除此之外,我们正在建立一把“大病”保护伞,这就是以商业保险为主的大病兜底。另外还有就是社会团体,包括慈善资金组织的防跌杖,它不是保障网的全部,而是一个辅助。再有就是主要由政府建立或参与的大病保障机制的建立。我现在所说的政府的大病保障机制就是由政府的财政来直接资助他们,而不是一种虚名的,或者说以政府的名义去集合社会的资金。
政府怎么拿这个钱?这主要是观念的问题。政府财政,各地的多少不一,但是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投入,积少成多。同时这种投入也是在提醒政府,事实在关心民众的疾苦。假如单纯依靠社会的力量去做善事,这远远不能解决当前群众大病治疗的无费用问题。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很多得癌症、白血病还有很多先天性病的人,他们面临的是一种家破人亡的威胁,当然还有不少年轻力壮的丧失了劳动力。所以这些单纯靠社会慈善的捐助实际上是不够的。
我觉得如果医改把焦点放在公立医院上,那是本末倒置的问题,把医改的大方向也搞错了。公立医院需不需要改革?那是一定要的,尤其是过度医疗,这是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是与外部政策相适应的。本人认为医改今后的目标是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网,这才是真正的意义。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和医疗安全水平、资金水平上谈医疗费用的下降,可能会引起这样的结果:医疗费用下降的同时质量同时受到影响。所以如果你不投入,怎么会有安全,又何来质量呢?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5:3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1 10:14:3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1 10:11:5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0 17:01:1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吴启峰 时间:2024-12-20 16:16:06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