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医生沟通与品牌塑造的基础是什么?

16年06月08日 阅读:23424 来源: 韩晓峰原创

  从2013年开始,我在北大的院长班授课,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公立医院的院长和民营医院的院长。期间,我会谈一个当下比较时髦的话题,就是医生的沟通与品牌塑造,大家很喜欢。而当我提出问题:医生沟通与品牌塑造的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答案则变得五花八门:重视、学习、训练、发表文章、专注、行业地位等等。而我觉得,医生沟通与品牌塑造的基础是人文情怀,这是这个问题的本源。


  著名作家六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从共情与人文情怀的角度审视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我在医院碰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医生,一度颠覆了我对医生的全部判断。


  他是医院里处理医患纠纷的院长兼办公室主任,本人也是一位医生。他跟我说,我告诉你一个事实:60%的医患纠纷,责任都在医院。这句话对我实在是太震撼了!他说,病人到医院来是干什么的?看病的。谁吃饱饭没事干,到医院来吵一架、弄点钱花花?


  他的说法,被我在医院里当“卧底医生”的那段经历验证了。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来说,我起到了甚至连医生都起不到的作用,这是令我极其诧异的。我的医生朋友们在解决完他们的工作以后,便将这样一部分病人转移给我,我的功用就是出借耳朵和同情心再加上温存软语。


  我抽出相当一部分时间听他们说疾病的起源,家庭的纠纷,老板的残酷,未来的担忧,甚至房贷还有多少没还等等,听到动情处,我会提出我的意见甚至给予拥抱。在我离开医院以后的好几个月,还有病人跟人打听那个‘张大夫,人特好’。


  所以我尽量地告诉医生朋友们,你如果换一种柔和的语气,多说哪怕一句关爱的话,病患和家属,都对你恨不起来。


  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一定需要有一方先伸出手来。相对而言,可能医生更简单。”


  就是这段话,让刚才还非常活跃的课堂变得一片寂静,学员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中国的医生、特别是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可能是全世界最辛劳的人,所以儿科泰斗、医学院士张金哲说,中国的医生是高强度、高风险、不等价的职业劳动者。但这是不是我们可以忽略、漠视一个医生必须具有人文情怀的缘由呢?上海一位优秀的妇科手术医生,在意外被查出患癌症之后,根据自己手术、化疗、康复的过程,写了一篇感慨颇多的文章《医生杀人的三句话我信了!》她在文章中说:“患者身体的伤痛肉眼看得见,故我们在乎淋巴是否剔除到位,是否出现并发症;而患者内心的痛苦和悲伤,我们因为看不到所以忽略,因为不影响对技术的评判,所以我们漠视。对于患者而言,医生鼓励安慰的作用是任何亲人、朋友、甚至心理医生都不能企及的,也许医生短短几句的鼓励,就能成为患者做完整个治疗的支撑。等我重返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我一定会面带微笑地和每一位病人问好,握着要进手术室的病人的手,轻声地告诉她:‘别怕,我也是一名癌症患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样一篇展现癌症患者心路历程的文章,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医生都是在得病之后,才体会到患者的不易和希望医生给予关爱的缘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中国的医学教育在医学人文方面是落伍的;中国医生的晋级与评价体制,在医学人文方面是苍白的;中国医院的培训在医学人文方面是匮乏的。


  环顾当下的中国,它已开始从初级发展阶段向中高级发展阶段迈进,改革开放的拐点已经显现:从以往的招商引资为主,变成当下的海外投资为主;人均收入达7000美金,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富人比例高居全球第二;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异常强烈,个性化的要求急剧膨胀……等等。在这样一个社会已经变化、急需变革跟进的时代,临床医生若还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维与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我们的患者,演变成的一定是医患矛盾的加剧并形成破窗效应,更多的患者也必然会离我们而去到国外去看病、诊疗,因为有钱的人就这么任性。


  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首先要有赖于我们的政府,能够把医生的劳动量和劳动的复杂度、风险度用价格体现出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并一直回避,现存的各种矛盾就不会减弱或自行消失,只能愈演愈烈;其次,医院必须加强在医学人文方面的培训,唤醒沉淀在医生心底、但已经淡漠、忘却了的人文情怀;第三,就是医生本人,即便在劳动强度大、价值不对等的情况下,也要努力以关爱之心、职业良心对待我们的患者,把“病”与“人”分开,把“治”与“疗”分开,能够以感激之心面对我们的患者,因为患者至上的本源不是给患者看好病,而是因为患者是医生的老师,是他们用痛苦、鲜血乃至生命,成就了医生的技能、成长与辉煌,我们需要回报他们。


  因此我总结:中国医生在医患沟通与品牌塑造方面的成功,大概需要三个层面内涵的叠加:中国医生的诊疗经验、现代医学的沟通技巧、西方医学的人文情怀。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2941阅读

钱要“聪明花”——民营医院投融资后的价值最大化策略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1-18 10:58:54 文章来源:首发

1330阅读

沉舟侧畔千帆过:社会办医行业会议巡礼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1-10 12:12:17 文章来源:原创

27805阅读

不只是钱的事:民营医疗机构投融资并购中的三个价值洼地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31 14:28:08 文章来源:首发

4148阅读

医美的风,有股子邪劲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10-28 15:13:43 文章来源:原创

69739阅读

明晰界限,合规共建:科室承包与技术共建的本质差异与路径选择

作者:凌晓 时间:2025-10-27 15:58:31 文章来源:首发

36764阅读

司法破产,并不是医院的首选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10-25 16:03:46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著名医院管理营销专家,微信公众号《医疗商数》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中国品牌医院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大学EMBA特聘教授。   长期以来,韩晓峰老师植根与民营医院发展的土壤,思考、创造了诸多民营医院经营的典型案例,从“女性性文化馆”、暖宫等营销事件与案例的创造,到回归医疗本质、感动服务、医生关爱控等先进经营理念的提出,都像其所著的《医院经营方阵》一样...
职业亮点
公众号《医疗商数》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