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很多医院都在探讨转型的方向,社区医疗成为一个热点,我们也看到恒大、强森等都在这一块有一些先行的尝试。显然,基础医疗对于投资者仅仅是一个入口,以此为基础构建的生态体系才是重点。对于基础医疗的未来,鹏哥你有哪些看法?
探索
对于基础医疗,最直观的信心就是来源于医改。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这十六个字的医改政策,给医疗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
以基础医疗市场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发展:以基础首诊带来的基础医疗重建、基础诊所的标准连锁化;急慢分治带来的慢病管理、第三方检验与影像中心;还以各种入口而建立的医联体系统等。基础医疗给投资方与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再回看一下,我们的基础医疗体系,多是公立的基础医疗,如:村卫生室、乡医院等等,基本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在信任面前,人们不得不先选择放心,然后再选择价格,于是纷纷拥向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一再扩张规模。
当部分县域一类的医院,也在以冲“三级、三甲”为目标时,我们畸形的就医形态越来越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只能简单问诊,基础医疗却无患可接。
所以到这里就有一个基础的判断,就是基础医疗市场必须高度市场化,也就是社会资本将成为主要的改革力量。
当然,基础医疗行业的未来毋庸置疑,但由于投资重资产、消费低频次、获客营利难,还有专家资源等等多重的压力,让市场依然没有进入快速发展的态势。所幸的是,我们已经看到恒大、强森等已经在做一些模式上的探索。
所以,有了这样的定义,基础医疗,就是一个“大家都叫好、人人都怀疑”的行业,就如现在的养老产业一样。
社会资本对于基础医疗的追捧,根源在于其“入口”的特征,可以想象的是:如果能在某个区域内占领这样一个线下的强大的入口,形成了规模,就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场景,延伸很多的想象空间出来。
基础医疗的未来前景,想象空间丰富,但模式并不明朗,这也是很多资本谨慎和市场缓慢的主因。
基础医疗:大家都叫好,人人都怀疑
那进入基础医疗市场,要跨越几个关健的坎:
第一个坎,就是服务的产品化。当下消费的升级需要,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多样化,基础医疗必须摆脱过去的形象与感知。
服务产品化的过程,就是回归关注患者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应用相应的产品方法论,全面从流程、组合、体验等多角度来构建更加适应患者需要的产品。现在我们也已经看到很多医疗产品化的案例,如:套餐化、社群化等等。
这里的坎,就是产品方法论,就是如何将服务进行产品化。我的四维十二相,就是一套产品化的方法系统。
第二个坎,就是模式的明确化。这个坎重点在于当下基础医疗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如,重资产、获客难等。如,重资产这方面,需要投资方有具体的解决方法,要么是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要么是有好的合作模式。
重点还是在获客难上,这里有几个主要的原因:消费频次低、患者认知度低、医院运营营销方式落后的。所以需要快速探索并形成一套模式。医院提供多样的服务模式,可以增加患者的入口,提高患者的黏性,提升医疗运营营销的转化。
第三个坎,就是生态体系的配套。基础医疗对资本最大的吸引,还是在生态系统的想象力。
基于基础医疗生态体系的配套与发展,对于基础医疗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如,基础医疗平台上产生的更加深度医疗需求,需要配套与之配套的专科医院提供同品质的服务;又如:基础医疗本身的投入,需要第三方检验/影像中心来完成配套等等。
如果生态体系的配套,跟不上,也会限制基础医疗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当然基础医疗的坎,还有诸如:医疗保险、支付、IT系统的等。
总结
基础医疗:大家都叫好,人人都怀疑
转型基础医疗,应该要资本与初心共同的坚守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6 10:23:2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2 18:21:4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2 14:13:4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1 11:58:2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1 10:33:24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