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鹏哥,你好,作为一名管理者,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说服教育、制定制度、尊重需求、设立机制、文化建设等等,做了很多管理尝试,但总感觉没有找到最关键的核心,感觉很累,但收效甚微,问题出在哪里?你能不能给些启发?
探索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有很多人一上来就直接问我解决方法,就像你提到的培训教育、加强制度、尊重需求等等,都可以解决问题,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有一天我在看到“界限”这个词时,有一种瞬间醍醐灌顶的感觉,且听我先来说说这个词。
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医院的日常工作,日常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夫妻感情、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进行管理。那么单看一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可以总结几点:
1,父母很痛苦:为什么付出这么多,孩子不成长,更不理解,我都是为孩子好;2,孩子更痛苦:认为父母为什么要管那么多,能不能把尊重我,给我自由;3,孩子长大以后一事无成,父母与孩子互相指责,推卸责任。
这是比较常见的,有人总结为:以“爱”的名义绑加了爱,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教育的话题,我们不在此深谈,不过我们的教育者们是时候要觉醒一下了。
稍加对比一下西方的教育模式:尊重孩子意愿,让孩子自由成长,十八岁以后成人独立。再来看,我们提到的一个词:界限。很明显,中国的父母习惯“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思想、行为、成长,这就跨界了,严重的侵入了孩子的界限。
简单再来理解一下,教育中跨界带来的是什么呢?孩子没有独立思维,不能独立承担责任,没有远大梦想和行动力。这和我们在日常管理中的结局是不是很相似呢?员工缺乏独立思维,不能承担责任,不成长还将责任推给管理者。
至此,我们找到了我们平时的很多管理行为,都是“以爱的名义”,堂而皇之的跨界了。我经常在很多课堂说:我们成功的把员工培养成了没有独立精神与人格的“乞丐式员工”。面对这样的员工,再多的管理模式都会因为精神的不对等而最终败得体无完肤。
尊重界限,莫要跨界
篇幅有限,我们不再详解这一部分。直接进入如何来培养界限感,让员工独立而成长,让管理工作渐渐进入“无为而治”的境界呢,我从三个部分来抛砖引玉一下:
一,不再认为“你是我的”:从家庭教育来看,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得听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负责。家庭教育需要从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否则就会把自己的认知与行为强加给孩子。
对比到医院来说,如果认为是自己的,这在医院发展初期没有问题。随着医院的发展,更多人才加入、更大的市场竞争来临,如果不能让更多人才、更多资本来分享,必将被两者抛弃。
二,不再认为“我是对你好”:家长经常把这样一句话放在嘴边,我做一切都是为你好。且不说给孩子带去多少的负罪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不好意思表达自己,因为一反驳就是不感 恩,不孝顺。
无数的案例可以证明:越是认为“我是对你好”,越是没有好“结局”。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给员工谈话、推出制度、进行培训,但员工并没有接纳,没有主动进入。如何不再一厢情愿,让员工跨出一步,主动参与决策与执行中来,这是管理思维的重要转变。
三,其实孩子自己可以长好:家长总认为孩子离开自己不行,事事参与。早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本意在于环境可以影响孩子,虽然教育不止于此,但家长应该是一个优秀的设计者,通过环境改变、激发潜力、契约精神建立等等多种方式,让孩子能够“自然成长”。
“设计”这个词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较多, 这也是“无为而治”的核心境界。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是一个员工成长的设计师,让员工自我成长,自我成熟起来。
关于“界限”与“界限感”的话题还很深、很多,期待与你深入讨论。
总结
很多问题都是无视界限,随意跨界引起的
管理的起点在尊重界限,才能无为而治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6 10:33: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5 11:22:04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5 10:54:42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4 11:16: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9-23 14:03: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张木宁 时间:2025-09-23 13:53:17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