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医院住院收入中,平均16%来自耗材,而三级医院中,这项占比达到了19%,仅次于药占比。在药占比降低的同时,耗材比也“异军突起”,导致“摁下葫芦起了瓢”,政府“九龙治水”剑指耗材反腐,同时加大对医院耗材考核管控,医院绩效“咋整”令医院头痛。
一、医改新政背景
长期以来医疗领域的腐败和行风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最大的“民生”。
随着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虽然导致药品、耗材回扣推动了看病贵,全民医保制度的红利很多被药品、耗材回扣严重侵蚀,也严重影响到医患互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矛盾冲突频频,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加大反腐纠风是必然的事情。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38号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国务院2017年05月05日发布,国办发〔2017〕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制定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的指导性文件。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按照《2017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席会议制定了《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公布《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未来三年价格改革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意见中提出要“巩固取消药品加成成果,进一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快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受理审核,促进医疗新技术研发应用;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和数量。
二、卫生材料令医院“头痛”
可以预见随着对耗材的管控力度加大,反腐力度增加,耗材的利益链条有可能被打破,与药品回扣一样,对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
头痛一:卫材加成切掉,与药品不同,还有调整物价、财政补助,卫材切掉成本如何消化?
头痛二:卫材考核涉及到医院的等级评审、学科审批、医保定额、财政补助等等,直接关系医院的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大事。
头痛三:关键是医务人员的社会补偿逐步被切掉,医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头痛四:大病重病往往是卫生材料消耗的主流内容,管控卫材使用如何保证业务能力的的提升?
头痛五:政治风险提高,涉及到院长的“帽子”?
三、卫生材料占比上升原因分析
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原因,有医学进步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政策机制推动原因,有医务人员原因,有患者需求提高原因等。
1、医学进步
由于医学进步原因,导致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术的广泛应用,对卫生材料使用需求提高,是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客观原因。
2、卫生材料产品升级
伴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卫生材料要求提高,卫生材料生产成本在上升,是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客观原因。
3、进口卫生材料价格垄断
由于我国高值耗材,生产技术和质量还不稳定,进口高值耗材具有价格垄断优势,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客观原因。
4、政策机制驱动
原来的政策,允许医院使用卫生材料加成,医院有一定的利润,医保也可以报销,驱动医院多使用卫生材料,既可以赚取一定的收益,医保也承认买单,这是政策机制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原因。
5、医务人员自身原因
由于使用卫生材料有一定的回扣,刺激了医务人员多使用卫生材料的动机,甚至出现过度治疗使用卫生材料。
6、患者需求提升的原因
患者对医疗需求提高,主动要求使用高质量、高价格的卫生材料,这也是造成卫生材料上升的原因。
总之,导致卫生材料上升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是利益驱动,卫生材料回扣的“黑洞”功不可没。
四、卫生材料管理中有哪些漏洞
卫生材料管理中“漏洞百出”,猫腻游戏潜规则要了解清,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加强管控。财务实行“定额定量定耗”管理,希望“勤领少领”,库管希望“多领快领”。材料
出库财务记账作为支出,在用卫生材料管理失控等现象发生。
(1)不收费送人情:医院内部员工、亲属等,使用卫生材料不收费,送人情,科室也不好意思拒绝。
(2)走穴使用:随着自由执业放开和流行,科室二级材料库的资料方便走穴使用,通过走穴使用提高科室或个人的利益分成。
(3)管理不到位:科室或个人直接联系供应商,卫生耗材不入库直接使用,库房也不核对,不见实物空验收,导致合谋贪污内控风险丛生。
五、卫生材料“咋管控”
医院的卫生材料有收费的和不收费的之分,收费的卫生材料是物价许可,允许医院收取患者的卫生材料,不收费的是科室领取不允许收取患者费用的卫生材料。所以考核医院使用两个指标,一个是卫生材料占,一个是百元卫生材料消耗。
1、把好“入口”是关键
(1)分析筛选降低非必须卫生耗材进入
(2)货比三家降低采购价格
(3)选择可替代的进口高值耗材
入口是关键,从卫生材料使用申请审批、采购招标价格审核、厂商确定,能用国产质量保证的尽可能不用进口价格贵的。
2、控制好“出口”是基础
(1)定量领取:结合正常业务发生情况,对卫生材料领取实行基本量管控,超过基本量建立审批制度才能放行。
(2)定额管理:结合科室业务开展情况,按照业务收入情况,实行耗材率定额控制,找过定额建立审批制度。
3、延伸管好“在用”是保障
真正要管控好卫生材料,单纯使用耗材率比较粗放,不可能详细分析和了解到底哪些哪些耗材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建立在用二级库管理,实现精准的管控。
六、降低卫生材料管控有哪些“秘诀”
1、粗放式卫生材料率管控
医院耗材率计算,按照卫生材料支出总额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耗材率=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
每个科室计算耗材率,要注意使用科室直接医疗收入,不包括共同收入,这样测算的各科室的耗材率,符合收入匹配原则,也便于直接评判耗材使用状况。
耗材率与卫生材料占比不同。
卫生材料收入占比=卫生材料收入/医疗收入
在信息化达不到的情况下,使用粗放式的耗材率和卫生材料收入占比指标,加强对科室卫生耗材的管控,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设定考核目标值,超过目标值科室承担,低于目标值奖励科室,调动科室降低卫生材料的积极性。
2、精细化卫生材料占比管控
真正要管控好卫生材料,单纯使用耗材率比较粗放,不可能详细分析和了解到底哪些哪些耗材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现象,就需要建立在用二级库管理,实现精准的管控。
在用耗材管理,建立在用二级库管理辅助账,财务支出不按照科室领用作为支出,按照在用二级库真实使用发生的作为支出,对科室卫生材料结存数量始终监控,保证了卫生材料支出的真实性,防范了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中的漏洞,例如验收入库套取资金、走穴使用科室卫生材料、熟人免费使用科室卫生材料等现象。
3、卫生材料信息化管控
进行在用耗材二级库精细化管理,必须借助信息化才能完成,人工实现基本不可能,特别是对重点使用耗材的科室,例如检验科使用试机量大,到底用了多少,还结余多少,不使用在用耗材二级库管理始终是个密。通过在用二级库管理,实现了精细、精准的卫生材料管控,同时每月科室可以清楚卫生材料自己的结存,也便于提出申领计划,库管人员也便于了解科室卫生材料结存情况,结合库房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医院财务、主管部门及绩效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盘点,检查结存情况、保管情况、报废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极大提高了卫生材料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此誉方医管精细化运营管理软件专门开发在用耗材二级库管理模块,与工作量效能积分绩效管理模块关联互通,对于堵塞卫生材料管理漏洞,降低卫生材料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临时措施大放送
(1)集中退库:卫生材料管理中,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勤领少领比较好,但是耗材管理不到位,库管总希望一次性多领取,在医院绩效咨询中,到科室小仓库查看,处于流转的科室二级库卫生耗材,超储备现象很严重,也容易导致实效、流失和浪费。借考核之力,重新盘点,采取集中退库的方式,冲减卫生材料费用支出。
(2)限购限行:从源头做起,对卫生材料重新梳理,对可用可不用的,对价格偏高的,采取限购限行措施,严格管控。
(3)患者自费:对于计费卫生财力,患者提出需求,通过患者自费的方式处理,不通过医院入出库,患者自费购买,实现了卫生材料收入占比的降低。
(4)卫材托管:报卫生材料库托管,委托第三方公司成立卫生材料直营店,方便患者,不纳入医院卫生材料支出。
七、降低卫生材料绩效配套“咋整”
卫生材料的回扣“黑洞”潜规则,业内人都清楚,各科室对使用卫生材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特别是一次性卫生材料,使方便快捷,再加上回扣刺激激励,对于弥补医务人员价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突然要切掉社会补偿,医务人员会阶段性产生逆向选择,积极性不高,甚至推诿病人、辞职流动现象,但是伴随着医药供应秩序的清明,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上升必然行。医院要与时俱进“借东风”,加强对卫生材料的“管控”,需要绩效配套行。
1、高度关注卫生耗材涉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使用卫生材料较多的医疗项目或病种,往往是大病、重病,利益人往往也医院重点专科的带头人,绩效要充分体现这些高价值、高风险因素,实行重点倾斜,实现降低卫生材料目的,同时不影响到积极性,防止因为管控卫生材料不顾科室实情,导致积极性下降,推诿病人等,牺牲患者利益和医院利益为代价现象发生。
2、保护医生核心资源积极性
伴随着打击医疗腐败的高潮的到来,赚老百姓医保的保命钱,必然风险越来越高。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认识,保护医生核心资源,逐步提高医生绩效正向收入空间,防范和降低违规收取回扣风险。
3、耗材内部考核要合理
耗材比考核是一个宏观的管理指标,不是医院内部业务管理指标。医院内部考核,切忌大轰大嗡一刀切的粗放管理,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考核卫生材料占比时候,要扣除药品收入,与直接收入关联互动。
4、绩效变革回归医疗自然配套行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色”,回归医疗本质属性,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迟缓,医生群体用耗材受到限制,新技术带来的耗材考核影响创新,大病种较多,等等导致医生承担风险意愿下降的“逆向选择”。伴随着医生社会补偿机制空间被压缩,随着医生自由执业的全面开放,医生从不很关注绩效薪酬,开始对绩效薪酬关注度提高,对医院绩效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果药占比和耗材比考核过于严厉,正向价值补偿不到位,医生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影响,防范医生的外转介绍病人、推诿病人、到药店取药等灰犀牛现象蔓延,必须加快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打破与收入挂钩,按照《工作量效能积分绩效管理模式》,充分体现量效和质效,充分考虑业务量多少,劳动强度大小,医疗风险高低,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医生价值合理体现,回归医疗自然。
八、降低卫材倒逼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
降低卫生材料消耗,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随着医院的收入增收进入瓶颈,必然向成本管控要效益,分析一下医院的支出结构,人力成本在上升,固定运营成本在上升,留下了最大可下降的空间只有卫生材料,卫生材料里面的“猫腻”需要绩效的重新调整。但是卫生材料的回扣“黑洞”,医院绩效已经很难填平,但是绩效也必须引领,给医务人员心理的公平,一般使用卫生材料较多的医疗项目或病种,往往是大病、重病,利益人往往也医院重点专科的带头人,绩效要充分体现这些高价值、高风险因素,实行重点倾斜,实现降低卫生材料目的,同时不影响到积极性,防止因为管控卫生材料不顾科室实情,导致积极性下降,推诿病人等,牺牲患者利益和医院利益为代价现象发生。
药占比、耗材比的考核,是医改大正方针,医院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适应,不是消极抱怨被动,而是应该借医改大环境之力,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才是真谛。请把“药占比”和“耗材比”数字,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考虑,要会算数字,提高科学化管理能力,否则真地会影响到自己的“帽子”。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