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吸引人才,是必须的,但是,决不能为吸引而吸引,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把人才的作用发挥好!否则,就是浪费人才!
落户降门槛、买房有补贴……今年以来,部分二三线城市纷纷出台引才新政,除了继续向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伸出“橄榄枝”,还大规模引进高校毕业生。一时间硝烟弥漫,被舆论称为“抢才大战”。
然而,这场“抢才大战”才刚刚开始。这不,最近一条新闻再次刷爆网络,有单位愿意为医学博士提供最低80万元的安家费。
媒体报道的这一现象,大有让人产生八十年代“科学的春天”来临的感受。地方政府如此重视人才的引进,毫无疑问将给人才带来巨大的施展才能空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振兴等做出巨大贡献。
事实也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形势又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人才确实已经成为左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谁抓住了人才这根弦,谁就能弹出美妙的音乐。反之,不重视人才引进的地方,将有可能失去发展的机会,失去与其他地方并驾齐驱的条件,甚至会成为拖后腿的地方。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凡是重视人才、关心人才、使用人才的地方,都在每一轮的发展中居于有利位置,也成为了人才聚集区,形成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聚集人才越来越多、经济发展越好、人才越愿意聚集、人才聚集越多、经济发展也更好的良性格局。相反,那些不重视人才、不关心人才的地区,则处于步步被动的局面,不仅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其他地方好,经济发展质量也没有其他地方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更是远不如经济发达地区。
也正因为如此,重视人才的引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它极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筹码、最关键的要素。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才能让人才真正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除了大力引进人才之外,使用人才,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可能比引进人才更为重要。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各地在引进人才方面,可谓力度不小、魄力也很大。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每年都到高校和研究院所引进大批人才,且利用各种手段,让院士、专家们也能够与之挂上钩。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并没有引进人才那样的效应好,人才们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发挥作用。很多被用各种政策引进的人才,要么“飞”到了其他地方,要么碌碌无为,人才引进,俨然变成了政府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是创新工程、基础工程。尤其是那些被人为挂上钩的院士、专家们,除了参加地方的一两次会议、让地方作为宣传的工具之外,对地方也没有任何的贡献和作用。
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不对地方引进人才的问题产生担忧。尤其是一些高校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的地区,驻地高校的毕业生都没有能力留下,留下的比例极低,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其他地方的高校去招聘人才,本身就让人难以理解。更重要的,这些地方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基本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免费培训基地,或者是人才的跳板。看似每年都引进大量人才,两三年后能够留下的人才比例极低极低。那么,这样的人才引进,除了效应之外,还有多大的作用呢?所谓的人才大战,岂不成为了政绩大战、形象大战。
我们说,地方重视人才引进,是必须的,关键在于,要营造出人才发挥作用与才能的良好环境,要让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能够成为一个个的示范。很显然,在很多利用一切手段引进人才的地方,只把眼睛盯住“引”,而不重视如何“用”,人才使用的环境极差,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引进人才,真正是劳民伤财。不仅如此,还损坏了地方的名声,让那些原本愿意来地方发展的人才也望而却步。
人才引进,最重要的还是要靠环境营造,靠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而不是政策。政策只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昧抬高政策的杠杆,最终会出现外资引进方面的问题,让人才变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最终不去考虑效果,而只考虑影响。显然,这是不符合人才引进的目标和要求的,是与人才引进大相径庭的。真正的人才,不会把给什么政策放在第一位,而会看能不能发挥作用。为什么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远大于其他城市,原因就在于,能够给予人才的机会和挑战。没有机会,谁愿意去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奋斗的目标。所以,地方如果真的重视人才,不妨先从环境改善入手,从人才使用入手,多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人才的成功案例,而不是多少政策。政策用完了,人才也就走了。环境改善好了,则是永久的吸引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