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公立医院转型“康复”,日子过得怎么样?

18年01月11日 阅读:12589 来源: 齐厄转载

4.jpg

5.jpg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紧邻居民区,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摄


  近几年,医改任务重心下沉,伴随着以“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为宗旨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发布,政策的倾斜已逐渐开始吸引患者回到社区。这也使得夹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间的“夹心层”医院——二级医院的日子过得有些尴尬。“除了便捷性与报销力度等方面比不上社区医疗机构外,二级医院更大的压力还来自大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接受采访时坦言:“二级医院提供的服务与大医院基本一致,但由于二级医院普遍缺乏准确定位,导致与大医院竞争毫无优势。”


  其实,展览路医院的上述境遇是所有二级医院的一个缩影。令人欣慰的是,展览路医院认清问题找准定位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转型前,手术患者流失严重


  走进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这个紧邻居民区的二级医院又多了块牌子——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这还要从医院此前面临的生存“危机”说起。


  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地区的展览路医院,是西城区一家公立二级综合性医院。虽然周围有多个居民区环绕,看似有着不错的“群众基础”,但却敌不过比它“更强更壮”的“老大哥”——三级医院的吸引力。展览路医院周围,有近10家三级医院,尤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相距仅400米。“与数家三甲医院相邻,开展综合医疗服务,毫无竞争优势。”王雪松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随着2007年前后医疗市场的放开,三级医院逐渐做大做强,医保报销赋予患者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的空间越来越大。比起医疗服务项目近乎相同的二级医院,患者更愿意选择实力更强的三级医院。“尤其是,二级医院开展的手术,三级医院也都有,所以作为二级医院,我们面临着手术患者严重流失的危机。”王雪松甚是感慨地回忆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手术收入在展览路医院总收入中占比高达60%~70%;而到了2007、2008、2009年,手术收入则降低到10%~20%。在路子越走越窄的现实面前,二级医院唯有与大医院形成差异化发展,找准特色,形成品牌,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二级医院的生存困境,政府也看在眼里,不仅医院生存面临转型问题,广大的市场需求也需要医院转型。数据显示,我国现有2.7亿名慢性病患者和1亿名慢性疼痛患者,且发病率不断攀升,这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慢性病患者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步伐的加速,以及疾病谱与慢性病发展态势的变化,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同时缓解大医院过度集中、康复护理机构严重不足的现状,2016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等九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的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按照计划,未来全市所有三级医院都将开设康复医学科,还要推动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加强社区医院康复能力建设。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医改政策强调将大医院患者分流、资源下沉,为何还要在所有三级医院中开设康复医学科,而非直接将康复护理服务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呢?对此,王雪松解释,三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非常必要,其作用主要在于,越早让患者介入康复,会使后续的康复治疗越有效果。而且,康复治疗分为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服务的对象分别为康复治疗不同阶段的患者,三级医院更多为急性期患者。”王雪松进一步介绍说,例如,一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一般为3~10天,患者需要绝对卧床。这期间,康复治疗更多体现在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床上简单功能锻炼等服务,以及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方面的教育;急性期过后,进入稳定期的患者需转入二级康复医院进行肢体锻炼,通过康复设备锻炼肢体的运动意识;稳定期过后,患者进入恢复期,可下床走动,此时可回到社区进行居家康复或社区门诊康复,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自理的能力。


  随着《意见》的发布,2016年初,展览路医院与其他5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第一批转型康复医院的医疗机构。同年年底,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的康复转型机构阶段评估中,展览路医院获得综合评分第一名。2017年9月,获批增加“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第二名称,这也意味着展览路医院的“翻身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转型后,康复门诊需求增长迅速


  能打赢这场“翻身仗”,王雪松认为关键还在于找准了定位。其实,鉴于自身生存现状,展览路医院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以骨科疾病康复为特色的综合康复门诊的探索,针对康复所需的康复功能评定试验检测、专业治疗设备也已逐步配置齐全。形成以骨关节康复为特色,涵盖心脏、脑血管病、妇科疾病等多种康复亚专业、多科室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康复服务体系。


  在展览路医院5层约800平方米的康复治疗中心,摆放着30多种共计百余件针对不同康复需求的设备,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大部分设备都有患者在使用。从丰台区慕名而来的刘阿姨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她今年已经64岁了,不久前趾骨骨折。此前在一家专科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带着支具一个月后,没受伤的另一条腿因为承重太大造成半月板受损,膝盖又疼又肿影响行动。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展览路医院继续治疗。“刚来医院时,腿疼得都打不了弯,还得坐轮椅,但住院治疗第三天就不疼了。”刘阿姨满意地说,“现在已经一星期了,我都可以不用辅助工具下地走路了。”


  像刘阿姨这样的患者在展览路医院还有很多。截至2017年10月31日,医院共收治门诊病人2万余人,住院患者6557人,累计为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骨科术后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近30余万人次,治疗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王雪松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医院的病床使用率由2010年的79.15%提高到2016年的89.62%,如今使用率约为95%。不过,他也坦言,就在几年前,虽然病床的使用率也不算低,但其中大多均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有些甚至不需要长期住院,床位的长期占用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无法被最有效利用。不过,转型后,长期占用床位的现象明显减少。“这正是得益于三级康复体系建立完善后转诊通道顺畅。三级医院急性期过后转来康复医院的患者,在约20天的稳定期过后,将由康复医院进一步转至社区医疗机构进行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康复医院的床位将继续留给更有需要的人。”王雪松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转型后,展览路医院门诊仍以综合服务为主,不过近几年,康复医疗方面的服务需求增长较快。转型前,展览路医院每年门诊量仅有15万人左右;转型后,2016年,门诊量增长为30万人次,较2010年增幅58.29%。如今每年康复门诊量约为2~3万人,约占总门诊量的15%~20%。不过,王雪松也坦言,对于门诊量而言,理想的状态是,康复服务的门诊量应占门诊服务总量的一半。2018年,医院的工作重点将在增加康复门诊量方面,为进入稳定期的康复患者提供服务。


  将来,增加门诊康复比例,康复治疗师缺口大


  在展览路医院的妇科康复治疗室,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妇科主任申志茜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着女性年纪的增长,肌肉功能的减弱及退化使得老年女性尿失禁、盆底痛等症状发病率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达40%~50%,但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这些不适及难以启齿的症状可通过康复治疗得以缓解。”申志茜向记者讲述,随着康复医疗观念的普及和深入推广,将来患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记者了解到,展览路医院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住院患者约有90%都由三级医院转来,目前住院床位已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另外,在康复区训练的患者多数都是住院患者,只有约20%的康复患者来自门诊。今后,出于周边居民居家康复治疗的需要,医院将增加门诊康复患者的比例。门诊提供的康复服务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居民居家养老的服务需要,这无疑也将促进医养结合的进一步深入。王雪松介绍,下一步,展览路医院还将与养老机构合作,设立医养结合门诊,通过一些康复项目,提高机构养老的医疗安全和康复需求。


  不过,王雪松强调,康复医疗的人才队伍特点是,与普通医疗相比多了一个康复治疗团队,而康复治疗师缺口大。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实现每千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建设目标。“由此推算,康复医疗师在整个团队中占比约40%。而由于受人才培养周期性的限制,目前医院的康复治疗师缺口约为30%~40%。”王雪松如是说。


  原题:找准定位 二级医院转型“康复”迎来“翻身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本文由(齐厄)转载自:网址http://mp.weixin.qq.com/s/8BxO2njl7q4PSfAbd9aWKA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711阅读

【必看】2020~2024最全的医美监管文件汇总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1772阅读

慢病、抗衰老、精准治疗——民营医疗机构的新机会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1747阅读

中国医美:是春天来了,还是回光返照?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1856阅读

医美器械国产化,BBC拦不住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1849阅读

新政早知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1859阅读

论解剖学逻辑对医美行业的重要性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29 17:06:25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齐厄,投身医疗行业20年,对医院管理有着独特的心得体会,目前在某民营医院担任总经理职务。座右铭: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事业的征途也充满崎岖艰险,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