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买卖小程序
转型已经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词语,尤其是民营医院运营管理者开口不谈“转型”,就好像OUT了。对于民营医院的转型,我们真的了解透彻了吗?
01、关于医院转型的典型对话
最近拜访了很多民营医院,在交流探讨中发现:虽然是言必“转型”,可是每次的对话内容都不尽相同:

后续对话一:

后续对话二:


后续对话三:

上面不同的对话,显示出不同的医院对于“转型”的认知层次和实践结果,也不尽相同,来具体看一下:
对话一,经营管理者面对发展困境时,知道需要转型,但对于如何转,没有相应的系统认知;
对话二,片面认为转型就是回归医疗本质,对于转型的认知不够系统;
对话三,医院已经开始转型,由于运营系统不够全面,转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让医院陷入两难境地,转型找死,不转等死;
转型,不仅仅是医院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发展困境的钥匙,其实是社会发展对于运营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然而,转型的意义已经非常明确,可为什么就是无法很好的推进“转型”工作呢?
02、民营医院转型的难点在哪里
不仅仅是民营医院行业的发展,遇到了转型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所有的行业,甚至包括个人的发展,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呢?
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不连续性”,这个词是李善友教授经常在各种场合着重阐述的,也被称之为“双S曲线”理论: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一下:马车与汽车。
马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从轴承、马速等不断提升优化,但到一定程度后,再提升就遇到了瓶颈。汽车的刚刚出现时,很少人使用,速度也不及马车,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完善,最终还是替代并淘汰了马车。
进一步来理解一下:
1、在马车的基础上,提升轴承、车况、马的奔跑速度等等,达到一定水平后,怎么努力都提升很缓慢,依然摆脱不了被淘汰的结局;
2、刚刚出现的汽车,从各种体验,如:速度、成本、稳定性等,都还不及马车,但它有一套与马车不同结构模式,这套模式是基础可用的模式;
3、通过汽车的不断迭代升级,体验越来越好,最终淘汰马车,成为新的主流交通方式。
用到医院行业的发展上来看看,转型的难度到底在哪里?
1、在原来发展模式基础上,对过去医院运营管理模式的局部调整,无法让医院持续发展,获得持续竞争力;
2、即使刚刚出现的“转型”模式,至少从模式或系统上,需要是健全的,需要是一套系统,是不同于原来的一套“不同以往却能用”系统;
3、新的“转型”后的运营管理模式,要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医院的强势发展,最终赢得竞争。
至此,可以延伸出,民营医院转型的难点在于:
1、缺乏“转型”所需要的新的系统:哪怕不太成熟,也是一套“新而能用”的模式;这里强调能用,就是一个完整的组合系统,虽然不完美,但可以运行,不是原有模式问题点的简单修修补补;
2、缺乏“转型”初期的心理准备与耐心:第二道S曲线,起步点较低,并需要时间提升至原来的点,并超过它,形成新的发展状态,这两条线之间的更替的过程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这对转型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3、存有对过去系统的不切实际的期待:不想放弃对过去已经成功的经验和系统的期待,只是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修正,或有所提升,但依然没有未来。
发展的不连续性,双S发展曲线,让民营医院大多走向这三种结局:
第一种死法:抱着原来的模式不变,只针对症状,不断调整或提升细节,治标不治本,最终全身染病,不治身亡;
第二种死法:在原有模式与转型模式之间,来回犹疑,丧失最佳的诊疗时机,自我折磨至死;
第三种死法:对转型需要的模式认知不够全面,系统不够科学,激进、冒险,最终死在其他的并发症上。
03、三点关于“转型”的深度认知
认知决定行为,民营医院转型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认知层面寻找到真相。下面从三个认知角度,打开一下关于“转型”的深度认知,期待找到更多的支持。
1、现在,真的非转不可吗
这句话,不是一句废话吗?
很多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深度感知到这一点:在转型执行过程中,停下来甚至放弃,就是还没有下定决心一定要转。换句话说:还没有意识到,非转不可,所以决心不够,能量不足。
为什么“转型”为成为如此热词?根源在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不安全感,希望用一种新的模型来应对未知世界。不确定性的第一来源,就是过去的经验,如: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都受到了质疑与失效,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关于底层规则及标准的变化,可以通过一个角度来感知到:
越来越多的运营者,会认为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满足。为什么呢?至少来源于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1、患者在生活中,有机会得到更加高端、全面的服务体验,会以体验到的标准来衡量诊疗中的体验;
2、患者对于诊疗服务价值的判断与交换规则变化了,我的世界我做主;
3、患者可以打破时空局限,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得到更多的评价信息……
还有诸如提供服务者——医护人员的变化等变化,当下医院所面临的运营、管理、服务等问题,都不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而是几乎所有规则与标准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能全方位构建新型模式,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衍生问题。
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变化的特点:
A、这种变化,不是单点,而是全面的,必须用一套系统系统解决;
B、这种变化,迭代频率越来越快,需要有持续迭代更新的准备与系统。
转型,必须达成这样的共识,不只是处理眼前出现的问题,更是医院能否在未来持续拥有话语权、竞争力所必须做到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战略顶层的事情。
2、转型,你真的弄明白了吗?
转型,就是从“马车”转为“汽车”。显然汽车与马车是两套完整而不同的模式。因此,转型,最重要就是建立一套“汽车”系统。
那,医院转型的新系统,应该要从哪些方面来推进呢?就是一套“汽车系统”是什么?
首先,转型是一套系统:
规则与标准的变化,是全面的,是深入的,任何单点的突破与改变都无济于事,能够应对全面的变化的,必须是一套系统。
民营医院的转型系统包括什么呢?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分系统:
A、顶层系统:这相当于人体中的大脑系统,也就是指挥中枢系统,包括顶层设计、目标规划、老板能量等多个层面的问题。这个系统的大与小、是否科学、能量大小等等,对转型系统的推进具有决定性;
B、组织系统:所有的转型,必须有配套的组织转型,许多转型的失败,就是没有解决组织障碍的问题。原有组织系统里,多有既得利益者,这也成为最大的障碍。在这个层次里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转型组织创新、组织的哲学共有、激励机制创新等等。
C、产品系统:转型必须基于强有力的产品,并基于这个产品系统,如核心病种,在顶层系统内构建产品矩阵体系。
D、管理系统:有了顶层框架、组织支撑,还有强有力的产品,剩下的就是“执行层面”了,执行中要解决员工主动性、执行力、能力等多个角度的问题。

其次,转型需要迭代
转型系统模型有了,其实只是走了第一步,初期的模型还只是处于“能用”阶段,需要不断的持续迭代提升,才能真正完成转型的全过程,直至成功。
强调一点:迭代常态化,不断迭代,持续修正,直至成功,既需要有常态迭代的心理,同样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来推进这样专业工作,这也是“组织系统”中组织创新中关注的焦点。

3、转型,你真的准备开始了吗?
转型是主动找死,不转型是被动等死。转型对于民营医院而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之举,这种壮士断腕,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强大的心理准备来支撑。
民营医院的转型升级,第一个阶段很难避免有一个阵痛期,在这个阵痛期里,不能对转型期有的难度估计过低,也不能对转型期的时间预期过短。
一旦决定转型,就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就是在一定时期,在内部将出现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外部市场占有率的降低、短暂的混乱,这是医院共识和组织能力在重新聚集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一种正常的成本支持。在双S曲线是也有显现。
这个话题的延伸,以后有机会再来展开。
转型,不仅是医院扭转局面的权宜之计,而是医院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之根本。向前尝试与摸索,很重要,更加重要的是,一起打开认知,更全面、更系统的认知“转型”,才能走好“转型之路”。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7 09:57:5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4 16:06:39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4 13:37:3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3 15:38:0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11-13 13:42:11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11-13 10:03:05 文章来源: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