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需要多长时间?——至少5到10年!一下子开那么多的医院出来,哪来那么多的医生?”
“传统医疗服务资源还是抓在公立医院的手上,但是公立医院院长出来做非公医院、诊所的管理层,却并不见得是好的候选人。”4月21日下午,在星未来资本和看医界联合推出的星分享沙龙主题研讨会上,对于非公医疗的管理难题,星未来资本总裁管涛如是说道。
在这场以“非公医疗十年变革和挑战”为主题的小型研讨会上,上海市非公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武汉北斗星儿童医院创始人姚洪武、星未来资本总裁管涛等众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为目前非公医疗面对的种种挑战各抒已见,为参会嘉宾带来一场头脑风暴。
人才: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难适应
什么样的医生适合走向市场?武汉北斗星儿童医院创始人姚洪武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原来是只要有专家出来,我们就张开双臂欢迎,只要来就OK了,现在我们是有选择,只要你来,我们先跟你讲一讲,会有哪些问题出现,你能不能接受?你能接受我们往后走,你不能接受,千万不要出来,出来会把你自己害了,也会伤害医院的品牌。”
会上,姚洪武总结道,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会面临八种不适应的状况:
首先是每个病人要交流15-20分钟,但医生会觉得没什么好交流;
其次,出现过站在关爱孩子的角度去呵斥家长;
第三,专家认为看常见病多发病这种小儿科的病没意思;
第四,一言不合就签字,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第五,不愿意主动留联系方式积累粉丝;
第六,不讲究仪表和礼仪;
第七,不能把临床医学用科普的方式表达,不会做患者教育;
第八,只愿意谈工资,不愿意谈及服务考核,还有留存率考核。
姚洪武认为,整个医疗大环境和体系决定了能够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的医生,还是非常少的,哪怕是多点执业。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一部分人要从体制内出来,在这一部分医生里,也不见得都能适应私立医院。医生进到私立体系之后,是需要思想上有一定改变,才能很好地适应。
除此之外,医生走向市场后的价值如何确定,也是非公医疗机构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之一,邻家好医创始人罗林认为,前两年医疗投资火热的时候,导致部分医疗机构把医生的价格提高了很多,“但当时我们认为这是很难持续的一些事情,如果用高价从体制内挖来一位非常牛的专家,在市场环境下,这个专家出来之后,可能都养不活自己,那这个商业模式可能很难持续。”
运营:非公医疗3.0版本是专业化
“非公医疗的发展,我个人把它分为三个阶段,1.0版本是野蛮生长,就是莆田系的阶段;2.0版本是一哄而上,三五年之前,一些资本放下豪言,要投几百亿新建、收购三甲医院;3.0版本是专业军进场。”段涛对于非公医疗的发展阶段进行了这样的划分。
段涛表示,目前3.0版本的非公医疗,一切亟需专业化,需要专业的投资人,专业的医院运营管理人,专业的医生,一起来做这件非常专业的事情。“2.0版本之前的非公医疗投资、管理和运营,靠的‘三拍’——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那些不算真正的开放,那是野蛮生长,没有规矩,没有章法。”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医院已经超3万家,其中私立医院数量已超2万家,每天还新增5-6家私立医院,新增诊所超30家,然而,段涛介绍,按照这样的增量,合格医生的供给是个很大的问题。
“大家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需要多长时间?——至少5到10年!一下子开那么多的医院出来,哪来那么多的医生?公立医院问题再多,很多人还是不舍得,或者不敢、不想、不愿意离开。所以你想想看,哪里有这么多的医生呢?没有。”
段涛认为,非公医疗最重要的是回归本质,踏踏实实的把诊所、医院的服务做好,安全质量做好,特色做好,一定会有病人的,而他也给致力于非公医疗的创业者三句话:“伟大都是熬出来的;医疗要注意慢就是快;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
投后管理:公立院长不是好候选人
无论是曾为公立医院院长的段涛、私立医院创始人姚洪武,还是做为知名投资人管涛,对于医疗都达成了一项共识,就是医疗是一个很慢的行业。管涛认为,专科连锁可能会快一点,因为对于人才的需求会单一化,而且对管理要求会低一些。
“以前我们一般不会去碰医院的,就是因为综合医院的科室多,学科管理要求非常大,投资也非常大,而如此大的投资之后商业上能不能够赚回来,压力非常高”,管涛介绍,在成熟的发达国家,有很多人投医院确实不是为了赚钱,但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商业逻辑如果不通,指望着NGO或者公益机构来投钱,想把医疗服务体系改好,这并不现实的。
“都说医生难招,但是从我们做投后管理的角度来看,真正有医疗服务管理经验的人才非常缺乏。”星未来资本总裁管涛认为,非公医疗的管理逻辑和传统医疗服务并不一样。
管涛介绍,传统医疗服务资源还是抓在公立医院的手上,但是公立医院院长出来做非公医院、诊所的管理层,却并不见得是好的候选人。
“因为面临的问题根本不一样,公立医院的流量是不用担心的,是有体制和很多东西来支持的,但出来做一个新医院的时候,怎么能把这个事情做好?病人流量怎么来,医疗技术人员怎么培养、怎么招聘等等,这里面会衍生出很多很多的变故。”管涛以原来投的一个公司举例,业务方面做的是跟三甲医院做学术共建,把美国好的大学模式跟中国做一个对接,但是最终面临供给端的压力,市场化矛盾问题很难解决。
政策:非公医疗面临史无前例政策春风
会上,段涛分析,非公医疗发展趋势,政策放宽是必行的。他透露,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出台新的非公医疗支持政策,有些条例甚至是史无前例的。
那么,从上海已出台的政策来分析,未来社会办医的导向是什么样的呢?闫东方介绍,上海社会办医政策,首先鼓励发展的是高水平,国际化特色化的综合医疗中心。
“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细分领域,建立一批品牌化的专科医疗集团,形成专科医疗品牌,成为了上海的一个重要举措。最近上海的眼科发展得很好,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眼科品牌,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推进,多培育一批专科医疗品牌,冬雷脑科,马上医院要建成了,这样的品牌专科,是上海社会办医的重中之重。”
闫东方认为,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政策对于社会办医都是非常有利的,业内认为的春天来了不无道理,但他提醒,即便春天来了,局部地区还可能会下雨,而且还有面临倒春寒的可能,“关键是要审慎、谨慎地思考投资策略,一定要想清楚办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假如仅仅是想短时间内取得回报的,我建议还是慢一点投入到这个领域当中,这个领域风险很大很大。”
作者|子叶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