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谈发展中医心理传承与创新在践行“中西医并重”中的作用

20年09月14日 阅读:13582 来源: 马恩祥原创

  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于党和国家对中医的重视,也由于在抗疫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让全国人民和全世界感受到中医药的这种独特魅力。


  从2003年非典流行、到今年新冠肺炎流行,中医再次让全社会认识到在防治传染病中的独特作用及与西医的互补作用。这次表彰全国抗疫英雄,最高领导人亲自给钟南山院士和张伯礼院士等人颁奖,并一起合影留念。呈现一幅真正的中西医并重的激动人心的景象。


  在湖北省新冠肺炎抗疫过程中,全国的精神医学与心理专家驰援武汉,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做了卓有成效的心理疏导。随着疫情的控制,疫情防控的重点转向了出院患者和疫后人群的心理疏导。此时,心理健康工作者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相当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及新冠肺炎疫情恐慌者并不愿意接受基于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心理疏导。这一问题在汶川大地震中也普出现过。


  笔者以为,这是与东西方文化环境不同所导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为主体的心理疏导技术与方法是基于西方医学与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产生于西方海洋文化的观念思维的外向文化背景。而东方文化是基于强烈的“形而实”大陆文化的意象思维,具有明显的内向特征,即人心难测。东方人的心理疾病往往是通过整体医学思维为特征的中医药来实现的。


  西方哲学中兴起的科学唯物主义及神学唯心主义,让医学与心理学实现了分离。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观念思维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环境,又促进了心理学重新回到科学的道路上,譬如心理测验就是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西方的心理学不仅仅与医学在早期实现了分离,而且在现代还与医学产生了很好的结合,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三维医学模式。


  然而,中医药在技术方法中实行的阴阳相伴的整体医学观,让人们只感受到中医药学的有形作用,而看不到中医药学的无形作用。用阴阳学说来说,有形作用属阳,无形作用属阴。有形作用包括中医药的药物运用、中医外治对于作为生物疾病的治疗作用。无形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中医药的药物运用、中医外治对于作为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上,同时还表现在运用中医理论思想与方法,通过四诊、外治和一整套独特的中医医患沟通方式来呈现心理治疗效应。


  这种效应呈现让患者不知不觉,因而不会出现病耻感,也不会出现抵触与排斥。而是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中医整体医学思想,形成了对中医的信仰,建立起中医正确的心理观念的认知,以替代原有的不正确的观念认知,从而解决了患者的心理疾病。另外,通过长期的中医调理,使患者建立起中医养生行为习惯,从而预防性的解决情绪与心理障碍问题。


  从健康中国战略来看,卫生健康领域当前一个非常的任务就是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中医来说属于治未病的范畴。不论从传承中医还是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心理的研究与应用。从社会大战略层面来说,需要通过对于中医心理的研究与应用普及,使中医心理从传统中医中细分出来,与其他传统文化心理融合,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心理理论与技术,使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心理形成一个基于传统医学的现代大中医体系。


  一般认为,中医心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汲取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心理与西方心理技术最大不同,在于中医心理技术不仅仅拥有类似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中的各种“话疗”,还包括中医外治技术、运动及物理疗法、中医饮食疗法等有形的非药物应用技术。


  由于中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性,同时也由于中医技术的普及与大众性,就使得中医心理技术更容易为普通群众所接受。由于这种中医治疗技术的共同性,更好地保护了心理障碍人群的疾病隐私,有利于消除病耻感所带来的对心理疏导的排斥与抵触。


  中医技术更多地是以中医理论来阐述疾病,使得社会不会形成对于心理障碍患者的标签化,患者也就能安心接受中医心理治疗。


  中医心理发展首先在于整理传统中医的心理学思想与技术以及传统文化思想在心理中的应用,建立起中医心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这是中医心理的学术方向。另外一方面,要通过整理中医心理理论与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心理技术,丰富和发展传统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医与传统文化通过中医心理这一环节,而成为大众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与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传播相比,中医心理技术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的传播将主要在专业化的方向,而中医心理技术还可以沿着中医适宜保健技术的方向(如刮痧、推拿和拔罐等),通过积极传播而进入家庭,也成为一般中医文化及心理学爱好者学习与掌握并加以日常生活应用的自我保健技术。


  笔者以为,发展中医心理技术,更能有效传承包括中医的传统文化、发展包括中医的传统文化,真正起到推动中西医并重的作用。相反,如果不能把中医心理发展起来,中西医并重只能发挥中医医生的作用,而无法调动心理学工作者、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作用。中医单纯依靠中药而不依靠心理很难与西医形成平衡发展的局面。


  来源:医管之窗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7534阅读

民营医院LGBT收购模型全解析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9 11:28:37

15934阅读

民营医院估值破局:FFR动态融资模型设计与实操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16 10:46:03 文章来源:首发

18330阅读

社会办医之去从:给行业的十条忠告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15 15:58:08 文章来源:原创

25953阅读

行业危机,正是个人积聚能量的时机:与年轻同行谈职业生涯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7684阅读

这个世界从不会为任何人网开一面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5332阅读

《西风不相识》征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国内首批卫生管理学士,健康教育副高职称,公共卫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医学教育、医政管理、医院职业管理及心理咨询35年。出版有《把脉中小民营医疗:无障碍思想探索》、《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无障碍管理》、《医疗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三部医院管理著作,发表医学、心理学及医院管理论文30余篇。是国内著名的无障碍医院模式理论及实践创导者之一。早上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