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医生最近有些烦闷,他从毕业到现在已经在乡镇卫生院干了6年的内科医师了,去年过的主治,今年在三甲医院进修,见贤思齐,萌生了去更大平台的心思,就想试试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于是他开始投简历。谁曾想半个月过去了却没有收到任何反馈,他心生沮丧,难道基层医师真的不行了吗?和身边同行朋友交流,大家为小陈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建议一:跳槽风险大,还是慢慢熬 在基层坚守也是一种选择,时间长了也是可以做出价值的。因为在乡镇卫生院,老年人看病一般只认老医生,不管有多高的学历多高的职称,只要是年轻医生就容易被晾在边上,老医生却忙不过来。至于手术,基层一没有设备二没有团队,根本做不了,跳出来估计很难找到如意的东家,还是慢慢熬吧!
建议一:放平心态,一步一步跳 小陈投简历收不到反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站在用人单位角度想想看,小陈在卫生院累积的工作经验对上级医院来说可能没什么用,还要重新培训,且不说在基层工作久了可能带些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愿意“自降身价”做住院医生,无论是学习能力、稳定性、服从性等都不如招个应届生,“一张白纸”又便宜,还好培养。一般县级医院都要求应聘者有二甲医院的工作经验,像小陈这种从卫生院直接跳二级医院的,除非招聘单位真的很缺人,像急诊科这种,不然很难成功。不过,万事没有绝对,努力还是会有所收获。小陈医生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心态,一次性跳太高不容易,每次站在原来的基础上跳一点,底子夯实了,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机会了。
作为在乡镇卫生院工作6年的内科医师,小陈完成了进修,获得了主治医师职称,想出去找工作换个更大更好的平台也是人之常情,但说实话不太容易。
当下,尽管我国新医改已经进行了10多个年头,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里所谓的没有根本性解决,主要是指公立医院行政化依然,人员编制管理不但不见弱化还在进一步强化。去年疫情之后,很多地方都拿给编外人员解决编制作为一项重大福利待遇,不久前国家卫健委也明确公立医院编制非但不能弱化,还将进一步强化。因此,要想进公立医院,即使从卫生院进县级医院都非常之难,尽管你是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就是从全额事业单位进差额事业单位。而且,进人潜规则依旧,单凭“投简历”,很难入得了一派衙门气的公立医院管理者的法眼,因此不可能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一份好工作。
目前进公立医院,学历是个比较硬的杠杠,如果能有硕士学历,二级医院或市级三级医院还有机会,如果取得博士学历,进三级医院应该问题不大。这方面,小陈如果没有就比较困难,可以考虑提升学历。但这个就跟买房一样,等你钱攒的差不多了,房价困难更高。
去民营医院倒是一种趋势,但说实话,平台也很有限,因为新医改以来尽管民营医院数量发展很快,但服务能力并不怎么受社会公众认可,更重要的是很多民营医院也没有办出非常明显的特色来,管理水平像样的也不多。所以,像小陈这种并不足以成为扛鼎之人的普通医疗技术人才估计也难有非常好的岗位并得到医院的青睐。那么,面对此情此景,小陈应该怎么办?
一、给自己做一个客观评估
一看环境。看看自己目前所处环境是极差,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还是基本可以,但总感觉没法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更好的发展。如果是前者,那就破釜沉舟一走了之,即使去不了二三级公立医院,选择一个合适的民营医院也应该不错。因为,一旦环境已经见底,已经恶劣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就无所谓了。但如果是后者,那就应该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环境,客观上是为单位,主观上是为自己。
二看自己。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能否独立从事一些有价值的医疗服务。对于“建议一”说到老年人看病只认老医生不管学历和职称,这个我不太认可。我1989年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到卫生院,那年我只有23岁,也曾经被安排上门诊,也是一个愣头青,但自己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热情服务,认真看病,处方用药以花最少的钱解决病人之病痛为目的,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工作第一年看诊病人数量就跃居前三名。最关键的不在于年轻,而在于你有真才实学而且千方百计对病人好。看诊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三要有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是走还是留,都不能自暴自弃,我同意“在基层坚守也是一种选择!时间长了也是可以做出价值的”的观点,但不赞成“慢慢熬”。实际上,就算成功应聘去了上级医院,如果干的是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也未必就好。如果能够放平自己的心态,每天成长一点点,过不了几年,就会发出灿烂的光芒,这时候一切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前呈现的机会就会很多,就会变成你选择别人而不是别人选择你。
二、给自己确定一个五年规划
不管在什么岗位,有理想的人总是比没有理想的人有更多成功的可能与机会。而这里说的理想,就是给自己做一个五年规划,明确自己未来五年要实现几个目标并写出5条或10条保障措施,坚持不懈去做。国有国的规划,人也一样。有了五年规划,也要围绕规划做一个年度计划,就是每一年完成多少。就这么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一年两年后,你的成绩就会很大,甚至令你自己也感到惊奇、兴奋。
单纯从医疗技术水平看,基层的平台确实无法与上级医院比,但基层给人的见识并不一定比大医院少。要想实现上述理想和梦想,作为基层医生首先要避免两个问题:一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整天在混日子中丧失进取的动力、成长的信念;二是趾高气扬。进修学习后又觉得自己很牛逼,沉不住气。我曾经在基层当过医生,在县级医院管过医生,看到过基层医生到了县级医院后,很多医疗行为比较粗野,处方不规范,操作不规范,诊疗行为不严谨,病历书写基本功不扎实。因此作为基层医生最重要的是不能自由散漫,不能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放纵自己,要努力按照规范去做。
记得多年前参加清华大学继教学院院长管理班学习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小小的案例:两位大咖去一家大酒店讲课,乘坐电梯去会议中心。开电梯的是一位小姑娘,一招一式很规范,礼仪做的很好。两位就闲聊说,这姑娘肯定在这儿干不长久。过了一个月,他们俩又一次来这儿开会,坐电梯时并没有再看到这位姑娘,问工作人员得知,这位姑娘已经被调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做秘书了。
这个故事说明,每一个平台都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了施展的平台,就算是当前做着并不起眼的工作,只要你做得足够优秀,很快就能被高人发现,也许去更大的平台,都不用自己去求人。毕竟,有能力愿干事的人处处受欢迎。
(该文首发于《医师在线》2021年第10期 发稿编辑 孙敏)
来源:老徐评医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