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紧日子来了!医院该怎么应对“DRGs”时代的医改?

21年05月19日 阅读:15722 来源: 陈奇锐原创

  谈到“医改进入了深入区”,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官方对于医改的看法。但进入深水区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叫“医改进入了深水区”?


  改革开放最开始讲的是“摸着石头过河”,鼓励各地创新模式、发挥主动性。这曾经是很有用的,因为改革主要是松绑、做增量,所有人都能从改革中受益,所以推进顺利。


  但改革到了“深水区”,就不能只靠摸石头了——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会被淹死的。从经济学上看,就是增量改革没有多大空间了,今天的改革主要是“存量改革”,意味着改革要重新调整利益格局——医保、政府、医院、医生、医药企业,相关各方利益有冲突了,改革中有人受益、有人受损。因为是存量改革为主,需要调整利益结构,改革的难度就加大了,推动速度不会很快。


  “三医联动”中的改革重点


  我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医药改革,最近9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医改。整体来看,现在医改的动作是很大的:


  “医保”是“医改”的主要推动力量。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整体来看是以“有效医疗、控制费用”为主线的,包括药品集采、耗材集采、打击医院骗保等。现在医保局有很大的权力和充足的动力去推动“提效和控费”,总体来说,效果很明显,并且未来会加速——这部分对医院的影响相当大。


  医药方面,改革卓有成效。从科研、临床研究、审批监管、医保准入等多方面,在推动向国际规范市场靠拢、在推动向创新药市场的转型,这部分的改革,过去5年看来,成绩甚至比医保局还要大。


  医疗供给侧改革,优先级靠后。医疗服务供给方,从政策上强调“政府主导”,也强调医生多点执业、发展社会资本办医、支持互联网医疗等,各方面的意见都有反映。但“政府主导”意味着市场化改革不会大力推,这部分目前显然不是改革的重点。


  “三医联动”的改革,目前医保是发动机、医药是重要的抓手,医疗则优先级靠后。这是目前“医改”的大框架。


  当心“新政”可能产生的后果


  现在以“医保”为发动机的改革,包括DRGs、DIP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和耗材的集采、针对医院打击骗保等力度比较大、推动速度快,它直接改变了医保收入为主的医院的收入结构——一方面,削弱了医药营收能力;同时DRGs改革,还会削弱医院管理者对收入的二次分配能力。


  当前公立医院的收入端被削弱得很快,理论上医疗服务价格要先调整,才能补偿医院收入的下降。


  但实际上大家看到了,价格改革滞后了。这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因为不少科室——如儿科、急诊、妇科在公立医院中是赔钱的,如果医院管理方没有太多资源去补贴了,那么是否会导致出现我国台湾出现的“内外妇儿、四大皆空“,大家都去做美容、牙科,做高收入项目呢?


  DRGs如果快速推下去,医疗服务价格又不能很快上涨,那么假以时日,一定会对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会进一步恶化医疗服务供给能力。这是我们不能不当心和警惕的!


  我们可以参照下日本的医改经验——当初日本医改,是先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开始的,同步去推动医药分开、医保支付等改革。


  当时,日本政府将医生划入高级技术服务行业,大幅提高医生的诊疗报酬。1974年2月,当时的日本厚生劳动省将医生开具处方的报酬提高了67%,同年10月再提升4倍达到年初的8.3倍。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举措,1974年被称为“日本医药分业元年”。到了1990年,医生的诊疗报酬已经比30年前提高了12倍。


  现在如果我们只是控费,压缩医药、压缩药品和耗材的空间,一味挤水分,医疗服务费不能补偿收入,医院会怎么办?它一定会扭曲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如果我们一味强调压缩药价,那么仿制药的质量怎么保证?创新药和器械怎么可能有充足的费用搞研发?


  这是改革者不能不警惕的:要当心当初药品招标降价死重现,不过当初是个别药品死掉了。现在可能的后果更严重,会不会导致“科室死”?影响的后果比药品招标还要大、还要长期。


  医院怎么应对“DRGs”时代的医改?


  我们的医改进入了深水区,“健康中国2030规划”基本是各方意见的汇合,关于改革的总体目标、方向是很清晰的,但在改革的具体路径和进度上还缺乏清晰的规划。这意味着在改革具体推进过程中,有大量“试错”和“尝试”的时间。这种情况,我预计会持续一段时间——5年内推动医疗价格大幅改革的可能性有没有?我个人不乐观。


  这对医院意味着什么?至少在中期内,医保为主的医院要过“紧日子”。以前“量价齐升”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了,我们怎么办?我作为创业者、经营者给各位提几个建议:


  第一、提运营效率


  先把能节省的费用节省下来。以前靠扩大规模,现在医保局要控费、打击骗保,扩大规模来盈利很难了,那么就必须转变生存模式,提升经营效率,把能省的费用省下来,向效率要效益。


  第二、涨临床水平


  DRGs下,区域总额是控制的。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按照技术含量算权重,那么先进的技术、高水平的诊疗能力,就意味着更好的收入。所以医院应研究政策,以患者为中心,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比如阑尾炎能开腹、也能微创,微创的权重高,就应该发展微创——政策导向是鼓励医院提升临床能力,那些动作坚决、行动快的医院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三、做好患者服务


  我们区域内的医院,以县域、地级市为例,实际上还是有激烈竞争的。怎样服务好患者,做好患者的口碑,让患者愿意持续来医院就很重要了。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提升临床技术能力,还需要提升患者服务能力,把患者留住。


  本文为“医学界”创始人、CEO陈奇锐在5月15日“医学界·中国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开幕致辞。


  来源:医学界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897阅读

我们是如何搞死一家20余年历史的品牌医院的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5-03 17:16:52 文章来源:转载

3421阅读

【必看】2020~2024最全的医美监管文件汇总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4-30 17:10:17 文章来源:原创

3610阅读

慢病、抗衰老、精准治疗——民营医疗机构的新机会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30 16:58:39 文章来源:转载

3750阅读

中国医美:是春天来了,还是回光返照?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30 15:36:52 文章来源:原创

3209阅读

医美器械国产化,BBC拦不住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30 11:04:39 文章来源:原创

3483阅读

新政早知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障法(草案)》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5-04-30 09:55:47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医疗业综合性职业生活全媒体《医学界》创办人,服务医生,改善医疗,做医者爱看的媒体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