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靠内容运营,复诊靠医生和服务。一定要理解这个逻辑关系,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怎么玩“医不叩门”、“八不治”,患者都在排队,然后美其名曰“疗效口碑”,这种情景,在落后山区今天依然很常见的,然后被大家形容成“神医”。
当前,在一线城市,如果引流工作还是停留在“疗效口碑”这种落后的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基本上被玩死。
因为“疗效口碑”积累的效率太慢了,还没等你做到正常运营,资金已经耗完,关门大吉。我曾经运营过一个医生,技术很好,开了个医馆,线下1天来2-3个患者,200多平方的医馆,能维持住成本吗?如果不是因为线上打造个人IP做科普进行引流,估计亏2年都不一定能熬出来。
所以,不要高估技术的能力。一个壮汉饿了,首先得吃到第一碗饭,然后才有第二碗饭,直到吃饱,但你吃饱了,有力气了,打架能打赢别人了,这个时候你不能说你能打赢别人是因为你本身力气大,说吃的饭不重要了,这就是我们很多医疗人特别是中医人的认知。
这个案例,不是说技术不重要,非常重要。只是市场运营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运营策略,有个逻辑先后顺序,没有初诊客户,哪来“疗效口碑”,初诊客户一天2-3个,积累到何年马月才能形成“疗效口碑”累积效应。
最近拿到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怡禾健康,明确说:“获客方面主要通过健康宣教场景达成,由医生们生产的科普宣教内容,每年有上亿阅读人次,读者主要为一二线城市高文化水平、高消费能力的女性群体。此外,由于怡禾健康着重品控,用户体验比较好,复购率比较高,口碑传播也是主要获客途径。”
今天我们医疗行业里,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医疗机构就当成医疗机构”。眯着眼睛说“技术第一、疗效第一、学科建设第一”等等。但如果在市场运营层面不创新不作为,这些所谓的“第一”都是要靠“拼爹”的,没资本这个“爹”让你经年累月的烧钱,能跑出来?
所以,对内重视学科建设,紧抓人才引进和梯队建设,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打造重点特色科室等;对外,要做成一家内容型、快消类的医疗机构,存活下来的机会才会更大。
针对新开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馆,一定要对内对外两手抓,不要迷信“疗效口碑”一条腿走路,残疾儿即使活下来,也可能活得生不如死。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2 11:16: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22 09:50: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9 11:24: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7 11:45: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6 10:23:2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