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抨击“莆田系”民营医院的观点商榷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先生写了一篇文章《莫把办医当“生意”》,很多媒体转发后重拟标题,什么《抨击‘莆田系’”》,什么《“莆田系”一心赚快钱》,什么《人民日报火力批判莆系医院》等等不一而足,似乎又在掀起一个抨击民营医疗的小高潮。但我这个北方人认为:白剑峰先生文中的诸多观点值得商榷。
白剑峰先生在文中例举了“莆田系”在医院经营方面的“问题” ——
“最早的莆田办医者并非医生,而是农民,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他们凭借生意人的精明,靠治性病游走江湖,赚得盆满钵满。当原始资本积累完成后,一个个小诊所摇身变成大医院。虽然医院门脸越来越豪华,但办医者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变,即一心想着“赚快钱”。因为“莆田系”选择医疗行业纯属机缘巧合,他们只是把办医院当成了一门“生意”,并非出于治病救人的理想。这样的“基因缺陷”,是其野蛮生长的根源。”
在此想与白剑峰先生商榷:农民怎么了?农民不可以办医院吗?国家对此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吗?毛泽东也是农民出身,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电焊工出身的张勇,把海底捞办的那么好,违反了餐饮界的什么清规戒律了吗?医院投资与临床诊疗是两个概念,我们不可混为一谈,出身论、成分论的观点可以休矣。
白剑峰先生说民营医院“靠治性病游走江湖”等,是一种典型的“原罪”视野,用历史的有色眼镜看待、替代、否定现在民营医院的发展状况,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问题。
“一个个小诊所摇身变成大医院”——民营医院“靠治性病游走江湖”不对,把小诊所变成大医院似乎也不对,那您到底想让民营医院怎么样呢?这不由的使我想起一位公立医院医生写的帖子:我给你做全面的检查,你说我赚你的钱;我让你减少检查,你又说我不负责任,那你到底要让我怎么样呢?
“虽然医院门脸越来越豪华,但办医者骨子里的东西没有变,即一心想着“赚快钱”。因为“莆田系”选择医疗行业纯属机缘巧合,他们只是把办医院当成了一门“生意”,并非出于治病救人的理想。这样的“基因缺陷”,是其野蛮生长的根源。”
再次与白剑峰先生商榷:这段话主题先行、主观臆断的色彩十分浓重。先申明:您说的不是一家民营医院,而是占民营医院总数80%的“莆田系”民营医院。那好,您有证据吗?对这近万家“莆田系”的民营医院您都调研了吗?如果没有,那您这种明显以偏概全、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如果这近万家“莆田系”民营医院在全国各地用法律的手段起诉您诽谤,您将怎么应对呢?
说到“基因缺陷”,我想谈一个医疗权力寻租的问题。大家从江苏如皋市外科医生阮德章申办诊所两年未果、怒告卫生局这个事情上,可以想见民营医院的审批该有多么艰难,于是权力寻租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那么,这种权力寻租的“租金”成本,最后是一定会转化到患者头上的。那这是不是民营医院“基因缺陷”的成分之一呢?我们为什么不对此深究细挖呢?
白剑峰先生在文中说: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是商业交易的场所。无论是非营利性医院,还是营利性医院,都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坚持患者利益至上,而不能把追求利润放在首位,否则就是自掘坟墓。
我以为白剑峰先生这段话说的好,说的非常好。但非常可惜的是,白剑峰先生把这个中国医疗系统的共性问题,仅仅归结为了民营医疗、特别是“莆田系”民营医院的个性问题,这是有失偏颇与公允的,如同卫计委关于医院患者死亡率的规定或指导意见,绝对不仅仅是给民营医院规定的一样。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很多市、县、区的公立医院,只能靠诊疗患者的收入弥补财政补贴的不足,以此获取医院发展资金和医护人员的收入与奖金,这种以公益的旗号赚钱的公立医院现在比比皆是。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先生对此撰文说:“我们的公立医院,本质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类似于国企但却享受免税待遇的营利性机构。相比之下民营医院情何以堪?”但我们能由此就谩骂公立医院及医生道德败坏、医德低下、自掘坟墓吗?好的制度能使坏人从良,坏的制度能使好人行恶,由体制与制度上的问题导致的行为偏差,是不能把脏水一股脑地泼在医院和医护人员身上的。现在在中国,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在从患者的健康需求中获利,这是合理合法的或者是没有办法的,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道德高地,如同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性医院一样。
白剑峰先生在文中断言:办一家医院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到10年。而要培育一个医疗品牌,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所以,选择投资医疗行业,必须耐得住寂寞,有“等得起、亏得起”的心态。如果仅仅把办医当成做“生意”,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就会误入歧途,不如及早退出医疗行业,以免骑虎难下。
我不知道白剑峰先生的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谁规定的“办一家医院收回投资,一般需要5到10年”?如果比这个时间提前收回医院投资就是做“生意”?就是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这符合逻辑吗?倘若这种观点是所谓的行业规律,那这个规律就不能打破吗?打破了就是赚快钱、就是做生意,就一定是对患者下了多少次黑手?这个等式成立吗?倘若如此,马云的余额宝在短时间内就吸引资金近6000亿,岂不是弥天大罪?倘若如此,广州恒大足球队在冲入中超第一年就夺得中超冠军、第二年又夺得亚冠冠军,岂不要罪加三等?!
商榷的文章写到此,我不能不感叹:这种商榷的本质实质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经济、民营经济、包括民营医疗的问题,应该说观念陈旧、偏见深重的大有人在,舆论也太爱减软柿子捏。民营医院打破了建国以来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使医疗服务具有了有利于患者的竞争机制,这个功绩是历史性的;民营医院没要国家一分钱,却解决了百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并上交了大量的税收,这对我们的国家是有担当的;民营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节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是有目共睹的;民营医疗极少有收受贿赂的情况发生,这对净化行业风气是有促进作用的;民营医院的环境与服务不断改善,给予了患者新的就医体验,患者对此是欣然接受并热烈欢迎的……。这些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主流!
和任何新生的事物一样,在民营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出现问题,但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角度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民营医疗现在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还很弱小,需要我们的帮扶与监管,而不是以一种歧视的态度高高在上、冷嘲热讽、满脸鄙视。
民营医疗是国家鼓励、倡导发展的服务产业,是发达国家成功的医疗发展道路之一;中国的民营医疗必将长大,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与趋势,对此历史和未来都将予以证明。
注:作者韩晓峰先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社会办医管理分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