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最揪心的事,便是无论是各种网络、自媒体平台,还是行业圈子里,几乎每天都在传播民营医院关门歇业的信息。就像一家医院内,每天都有病人死亡的信息一样。
这两年在研究行业,研究医院的生态,尤其民营医院的生态。于是,对行业内某种现象的出现,便会去了解、去研究。
于是我也对行业这个医院停业的极端现象做了较为细致但无法全面的了解。得到的信息大抵如此,一是确实每天都有医院停业,而且不止一家,甚至是2位数;二是停业有两种情况:或是永久性停业,彻底死亡型,或是暂时停业,希望再次复业的;三是停业的直接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医保,暂停甚至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致使医院无法开展依赖医保支付的全部业务。
于是,医保协议暂停,似乎成了医院的死亡通知书。
医保违规甚至违法在所难免,任何医院包括公立医院,都无法避免。就像任何一个人,不可能不生病,哪怕伤风感冒总要患。所以,我们不要谈起医保违法违规,只是民营医院的事。
于是,违规被罚也是司空见惯。被罚形式多种多样,扣款、罚款、暂停服务协议、处罚当事责任人,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刑事责任。除了刑事责任,暂停医保服务协议应该是对医院最为严重的处罚了。
暂停医保服务协议,就是在一定阶段内,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暂时停止履行协议约定,期间产生的医保费用不予结算。通常称为停保。
停保的直接影响是,要么看病不收钱(仅收自费部分),要么病人全自费,要么不收治(医保)病人。前者选项医院不愿,中间选项病人不愿,那么只有后者可选,不收治病人。不收治病人意味着医院没有业务,没有业务意味着只有关门。这是那些高度医保依赖的医院,一旦停止医保服务协议之后,医院只能关门歇业的底层逻辑。
停保处罚规定也因时因地而异,总体政策在不断趋严。
停保一般也就限于民营医院,好像还没有听说过哪家公立医院被停保的,此间缘由,懂的都懂。不过早先,停保处罚相对人性化些,比如局部停保,就是你哪个部门或哪个项目违规,就停那里。如一个病区停保、一个检查项目停保、门诊停保,等等,这样尚不致伤及医院根本。有的地方,停保处罚,只是针对新到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而那些住在医院里的“老病人”,只要你不办出院手续,他还是可以支付的,只是结算支付时间要到医保恢复。这样,对很多以老年康复为主营业务的医院,一般病人是一些长期住院的病人,医院可以采取停保期间不办出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医院运营可以照常。一般也不影响本级被处罚医保以外的异地正常医保结算。
但是,现在,医保处罚已不像以前那么“友好”了。一方面,医保一停,基本停止全部病人结算支付,包括老病人,这样,住院病人也必须限期转出;另一方面,全国一盘棋,本级被停,异地医保也会同步跟进暂停。这样一来,医保依赖度大的医院,基本停止运营。
本来,在行业形势尚可的情况之下,少数投资人或许会以适当的方式,保持医院的持续运营,开展一些非医保业务,亏损运营,等。但是现在情形之下,那些本来就举步维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医院,就干脆彻底关门了之,或破产清算,或自行处置,甚至不了了之;而那些规模较大、尚不死心的医院和投资人,则采取暂停的方式,向卫健申请,暂停几个月运营,过后视情再做打算,看看要不要复业。至少停保期间每个月不菲的支出可以省下来。但是,这些医院,可以这么说,复业的可能性基本也不大。
所以,医保协议暂定,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那些在疯狂扩张年代举办的10年以上的老医院,规模不是很大、硬件设施也不是很好且基本过了使用年限、也没有什么特色、钱也赚到了的医院,确实也就乘机关了吧,不用纠结或可惜。大趋势之下,本来最先淘汰的也是这批医院,先死先投胎。
然而,那些10年甚至5年以内新办的,投资与规模较大、硬件设施较好、处于刚有起色且良性发展阶段的医院,即便遭遇医保暂停,也必须谨慎歇业。
一是投资初心不能说没就没。投资办医,不是小投资,动辄数千甚至上亿。作为投资者,投资办医决非心血来潮、意气用事,随便为之。而肯定做过谨慎全面的可研,最终做出投资决定。这或许是这辈子最大的投资和决定。所以,轻易放弃,实违初心,务必谨慎。
二是投资损失何其大焉。数千甚至上亿的投资,如果歇业,很可能意味着全部打水漂,更为可惜的是,多年辛苦积累的经营性价值也全部付诸东流。医院的价值,不在于有形资产,而在于医院的经营性价值,即医院的经营能力,指目前的经营情况业务能力和经营前景。像有的宣布歇业的医院,住院病人都达到了3-400百人,甚至更多。这才是医院最大的价值。而一旦停业,这些价值全部归零。遗憾的是,很多投资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还是在以医院有形资产评估医院价值。
三是机会成本。有的医院投资人,申请暂停运营数月的,是不情愿就此死亡的,只是医保依赖度太高,停保后如果不停业,基本没什么业务,整个医院基本空转,成本很高,每个月要上百甚至数百万支出尽是亏损,乍一算,谁都算不过来。于是只能停业再说,至少可以省下每月数百甚至上千万费用。但是,他们没有算,如果你真的还想开下去,并没有就此关门的打算,那么医保恢复后,再次复业,相当于医院新办。招人、业务阶梯式提升,需要很多时间,此间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大增,说不定比不停业的成本还要高。何况,重新复业的其他风险还有很多。
所以,对那些医院只是暂时歇业,后面还想复业的医院和投资人,一定要谨慎选择歇业。
不歇业,怎么办?不妨可以试试以下措施。
一是适当精简人员,乘机推行扁平化管理,压缩非生产部门人员,合并或精简业务量不足的部门或科室。
二是拓展非医保业务,包括引进合作共建专科,以及体检与慢病管理业务;如场地允许,可以开设养老业务;如果异地医保没有同步暂停,则可以拓展异地医保业务,等。或许,通过这次的停保,说不定还可以让医院的抗风险能力、非医保依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是亏损经营。在院老病人,除非一些重病人,一般病情稳定的病人,可以继续留院,不走医保,自费部分照收,医保报销部分免费。如果可能,一些药品可以让病人走外配路子(即到外面药店配药)。这样,医院可以用尽可能少的亏损,把病人留住,维持医院运营。
不歇业和留住老病人的最大好处,是留住了员工,留住了团队,可以把停保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医保一恢复,医院可以马上进入正常运营状态,没有新增机会成本和其他风险。
停保对医院来说,是一次严重的危机,大概率就是死亡。但如果处理得到,对部分医院来说,或可转危为机。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9-22 11:16:0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22 09:50:40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9 11:24:18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7 11:45:17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9-16 10:23:2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9-15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