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民营医院,在2001年9月中国开放医疗市场以前一直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2001年9月中国正式开放医疗市场后,民营医院才开始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曾几何时,民营医院的登台亮相,被认为是打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促进竞争、改善服务的契机。宾馆式的医院前台、就医全程式陪同、甚至先看病后挂号付费……
民营医院里,没有动辄要等上数小时的长队,没有诊疗过程的冷漠,医生护士脸上带着患者们久违了的微笑,使无数习惯了“三长一短”(挂号排队长、诊疗等候长、付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患者“喜出望外”。民营医院在用人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由于国家对营利性医院实行市场调节价,医院可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因此,这类医院在一些高新医疗技术项目和特需服务方面可以灵活自主地定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更符合市场规律,也更容易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然而事实上,虽然民营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本上还是总体处于夹缝中求发展的状况。医保问题、医疗设备审批制度一直是民营医院的困扰所在。在与公立医院的较量中,民营医院的利器只能是灵活的体制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而中国医院的管理人才实在太少了!这些由私人诊所发展起来的,或者是通过改制分离出来的民营医院,在成长过程中“举步维艰”,在我国逐步开放医疗市场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民营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显现出机制活、观念新、市场化水平高的优势,因而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据了解,在全国各级民营医疗机构总数量已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其诊疗人次数却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2.7%,入院人数占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的2.5%,在每年超过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医疗市场这块大蛋糕中,民营医院仅占不到3%。
如此强大的数据反差,真切地说明了民营医院发展的现状是多么艰难。
一是专科人才寻觅相对容易。
二是专科多数诊治疑难杂症,如肝病、不孕不育、骨科、癌症等,患者对价格敏感度低,市场潜力好。
三是很多专科主要依赖医生技术,精密设备一般都不属于大型设备范畴。一般的说,以上三点理由是许多民营医院走专科之路的原因。
面对民营医院发展空间太小的现实困境,持悲观论调的人们不禁要发出“没有广告的支持,实在担心它们还能有多少患者”的慨叹!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
www.hxy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