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民营医院必须走自己的路

15年10月03日 阅读:15908 来源: 廖新波原创

  最近我参加民营医院的活动不少,有研究自律的,有研究发展的,有研究人才管理的,更多的是研究他们如何如何跳出困境。在人民网那边,有网友提出“还是不提倡建私立医院为好!如果政府真心为民,这个教育和医疗等都应该‘姓公’,这都是真正的民生问题,谁都离不开。”也有人对我如此频繁出席民营医院活动有点微词。有事是对公立医院人才流向的问题上,更多的是用计划经济的视野来看当今医改和世界的潮流。比如在新浪微博的一段对话:


  @弯的:你一个手握权柄的官员,写这种微博,大大方便了一家商业公司的市场进程,这公司的上下对你肯定感激涕零。朝中有人,他还主动代言。


  我说:为什么心胸不可以开阔一点呢?百家争鸣不好吗?一家独大必定会坐大,这种局面于百姓不利!


  我接着说:昨天提到公立医院人才流向私立医院大家觉得惋惜,也希望我站在公立医院的立场为“公”说话。我们要思考的是中国如继续在走市场化的路子迟早要面临的!人才不是奴隶,他们是随市场需求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对于公立医院也好,私立医院也好,善待员工,激励员工是管理者要研究的课题!改变不了,适应吧!


  假如一个医院感觉到有压力了,尤其是感到有人才流动的压力了,这个社会开始有生机了!如果说我们的政府没有能力保留自己培养的人才,那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他们在中国境内的流动,毕竟这种流动倒逼了医生的价值的体现。大家要记住的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不仅仅是“管”公立医院的,其实也没有怎么管,都在市场上奔跑,但是发展民营医院也是我国的国策,也是我任务。如果我可以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这不是市民的福音?这不是医生的福音?我也曾经对一些公立医院的院长说:你和你的医生的真正价值体现了么?没有?如果没有,就是因为没有流动!其实,在目前的环境与条件下,能够跳出公立医院是需要勇气与本事的!


  民营医院目前遭遇的不公平对待莫大于世俗的眼光和自身的自律。民营医院现在叫苦最多的可能是政治上的公平待遇问题,这固然是问题,但在一些地方却也不是问题。我非常同意@张强医生对一有民营医院院长谈到非公立医院在职称晋升、医保、科研方面所面临的不平等待遇的观点。他认为:1)非公立医院不必玩公立医院的游戏,否则自套枷锁;2)公立医院目前的游戏规则在阻碍自身改革,反而给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认为,民营医院确实应该走出自己的路子,契机与否在于政府的门有多宽。政府必须为民营医院扫除所有的政策障碍,打破玻璃门,拆除弹簧门。既然要走市场的路子,为什么不循市场法则办事呢?以下是张强医生对这些观点的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于职称晋升


  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医生都是自由执业,也没有职称制度之说。欧美国家的Resident(住院医生)从严格意义来讲,还不算执业医生。因此,美国的住院医生没有薪水,只有每月数千美元的津贴。而一旦成为Attending医生,收入可翻5——10倍,社会地位也得到确立。


  中国医生的职称制度是否合理,我不敢妄评。但是,不少医生为了上职称花了一辈子时间。职称评审中产生的论文科研作假、拍马须臾、勾心斗角的事例也屡见不鲜。一位公立医院院长私下认为:职称评审制度最容易让医生“听话”。事实上,职称制度耗费了医生大量的精力,扭曲了部分医生的从医心态。当医生的优劣无法辨别的时候,社会上就会产生盲目相信高职称医生的现象。殊不知,职称评审和临床能力并不一致。有些高级职称专家只会搞论文,不会看病,患者谁遇上谁倒霉。


  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的生存之本是患者口碑。因此,非公立医院完全可以采用国际上通行的Attending制度(类似:主诊医生),在改革职称制度上先走一步。也许有人会说:病人相信职称怎么办?体制内,是这样。但对于体制外,并不绝对。而且,患者的理念在迅速改变。患者最终需要的是富有责任心、技术精湛的医生,不在乎职称。既有独立临床能力、又有充沛精力的优秀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生应该成为未来部分私立医院的主力军,而不是目前大量雇佣退休医生的普遍现象。


  关于医保


  基本医保(包括农保)属于国家医保。广覆盖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我国医保的特点是医生的劳动价格严重偏低。过度医疗(弥补收入不足)和粗糙医疗(降低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的顽疾。


  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一旦把进医保作为拓展业务的手段,将陷于以下两个困境:(1)如何避免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2)如何和有政府背景支撑的公立医院去正面争夺同一块蛋糕?此类民营医院的最后出路:要么雇佣最低成本的医生,要么变相收费宰客,否则如何生存?


  因此,民营医院的出路在于高端医疗和专科医疗。争取国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尤为重要。或者拥有超越公立医院的专科技术和服务理念来吸引自费患者。这点上,我非常看好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定位。重要性高于一切。我国医保的特点是医生的劳动价格严重偏低。过度医疗(弥补收入不足)和粗糙医疗(降低成本)将成为公立医院的顽疾。私立医院或民营医院一旦把进医保作为拓展业务的手段,将陷于以下两个困境:(1)如何避免过度医疗和粗糙医疗?(2)如何和有政府背景支撑的公立医院去正面争夺同一块蛋糕?此类民营医院的最后出路:要么雇佣最低成本的医生,要么变相收费宰客,否则如何生存?


  因此,民营医院的出路在于高端医疗和专科医疗。争取国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尤为重要。或者拥有超越公立医院的专科技术和服务理念来吸引自费患者。这点上,我非常看好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定位。


  关于科研论文


  这点上,我不想多解释。这个时代,有本事的医生可以去国际医学期刊发表文章,可以到国际医学会议上做报告,可以加入国际医学学术团体,可以争取国际合作课题。没人在乎你姓公姓私,没有“潜规则”让你抱怨,更没有人限制你举办学术会议。


  因此,对于中国的民营医院来讲,格局有多大,天地有多宽。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9715阅读

检验科“区域实验室”的财务博弈模型

作者:小灵 时间:2025-07-03 14:19:31 文章来源:首发

10022阅读

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助力社会办医脱困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7-02 17:43:50 文章来源:原创

17800阅读

民营医院深度调整:破产潮暗涌,并购重组迎新机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7-02 10:51:40 文章来源:首发

19753阅读

DRG支付下的病种成本穿透式管理模型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7-01 11:26:53 文章来源:首发

22670阅读

选址定生死!小微医疗选址坚决要避开常见误区,教你七大黄金洼地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6-27 15:02:42 文章来源:首发

23521阅读

制度补漏,让生命转运不再陷于“罗生门”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6-26 23:30:25 文章来源:首发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