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中国的好医生在哪里?

15年10月15日 阅读:13647 来源: 廖新波原创

  我转载了一篇来自中新网的报道,说的可能是“世界最好的医院 梅奥医疗集团”在中国大陆设“商务处”,为中国大陆的患者转送到美国 中国人涌入美国医院:不差钱就找最好医生。港媒是如此报道的:当美国顶级医院通过内地合作伙伴扩大业务时,更多的中国有钱人开始在美国求医。据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想到海外求医的患者已经去过了中国的顶级医院,并极度渴望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或更高的生存率。他同时透露,美国最受病人欢迎,其他受欢迎的地方依次是英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


  我看后,以自己的经验做出以下三个判断:1.在中国大陆“找不到”好医生? 可能不是;2.在中国大陆找不到好医院? 可能是;3.在中国大陆找不到好医疗,一定是。


  我的三个判断提出后,基本得到认可,但是也看到有些不同意的意见,这完全是正常的。因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有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患者团体有不同的感受。但只要是对医疗制度有深入思考的,你也不得不认同。到底用什么标题来表述我的观点呢?可以从“中国的好医生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来陈述我的观点会容易接受一点。


  在中国并非“找不到”好医生


  如果说在中国找不到好医生,这绝对是侮辱性的瞎说。在中国大陆,好医生是不少的,而且很多好医生默默无闻地为着患者服务。我所说的“找不着”的含义是“It's hard to find the right doctor.”(难以找到合适的医生)。因为被认为的“好医生”都在大医院,都“跑到”大医院,换言之,到了大医院就找到“好医生”。在这种情况下,“好医生”也找不到合适的病人。病人到了大医院就以为“找到”了好医生。殊不知一种“找不到”好医生和浪费好资源的当前并存和,医生与患者都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苦苦挣扎着。


  我不介意一些人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不顾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谩骂。为什么会出现“好医生”不好找呢?有人说被权贵垄断了。我不认为完全是,而是制度造成“被垄断”。假如,医生不被虹吸到大医院的,假如医生是流动的,假如医生不是因为“创收”而收入好凭医术吃饭的,假如医生的本领离开大医院也能发挥作用的。假如以上的假如都不成立的,病人是否找的医生,和医生要找的病人会容易些?


  其实,中国人在现有的制度下,甚至追溯到现代医学昌明之前,或进入医改时期,病人都是在找医院看病,而不是找医生看病,这种现象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铁路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这无关中医、西医之差异。就算是到中医院看病也是看“大医院”。中医院之所以可以发展,也不得不购进大量的现代设备,而且不是一般的设备,不然没有病人来,医生也很难“发挥”作用。


  其实,中国人到国外看病,找的还是“大医院”,名医院。他们与美国人看病的方式不一样。美国顶级医院在中国“设点招商”,正是看中了中国人的心态 贪大求洋。如此的“招商引资”总比在中国“设厂” 办医院经济很多。因为他们知道办医院不同办工厂,引入设备就可以。知名的专家与办院的文化难以移植,同时对医生与医学的价值观的基因位点差异太大,难以同化,所花费的“抗排斥药”成本大。再说,在医院看病,病人并没有选医生的权利,尤其在政府医院,这一点又与大陆不一样。有人说,大陆看病比国外好,优质资源被公平使用了。这也许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的说法。真正公平使用公共资源的还是在美国或欧洲。现在我们的制度能说是公平使用吗?因为一开始,我们的财政就不是公平分配;我们的公立医院就是在市场掠夺资源。


  其实,不仅仅患者如此心态,医生也是如此心态。几乎大多数医生都往大医院跑。包括我自己。因为,医术的培养与医术的应用只有在大医院才可以发展和发展得快。所谓的医术可以发展,是因为大医院的平台可以提供很多机会:“赢利”的方式与手段带来的机会,“寻租”的机会、“学习”的机会。所以,一旦进了大医院的医生,不轻易“放弃”这个平台,尤其控制着资源的和没有实力的的医生尤为如此。这种心态,与自由执业状态下的心态不一致。比如说美国,美国自己执业向受雇于医院的人数回流,是因为在医院执业的状态比较“逍遥”,没有太多的压力而且有带薪假期。他们选择受雇,也不是只选择大医院,因为美国最大的医院单体,也只有1500床上下。


  中国大陆好医院在哪里?


  好医院的概念是什么?一般而言说的是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硬件主要包括设施与设备;软件包括技术与人文。好医院给患者的印象是:能看好病和舒适。如果从病人的流向来看,大医院是最多人去的,但也是最多抱怨的。


  至于在中国能否找到“好的医疗”(系统),这毋需多解释了,不然我们不需要医改,不然人们不会说医改尚未成功。我认为好的医疗体制成功的标志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分开,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医生的价值回归。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6301阅读

行业危机,正是个人积聚能量的时机:与年轻同行谈职业生涯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9-07 16:05:43 文章来源:原创

6889阅读

这个世界从不会为任何人网开一面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8 14:51:57 文章来源:原创

4411阅读

《西风不相识》征稿!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8-25 11:08:24 文章来源:原创

42711阅读

新加坡慢病管理的六大创新实践与对中国医改的启示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22 14:11:25 文章来源:首发

7124阅读

新加坡价值医疗实践:以患者为中心重塑医疗体系的六年蜕变

作者:凌晓 时间:2025-08-15 14:20:18 文章来源:首发

67765阅读

医院,成不容易败不难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8-06 17:11:30 文章来源:原创

廖新波
简介
   水,随性可塑,总以一种新的姿态向前推动。我是水,可雨可雾,可冰可雪;化作春雨润万物,化作河流载舟行。我是这样走来,这样走下去: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廖新波,男,1956年8月生,广东台山人,汉族。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医学本科、管理学硕士。曾任广东省卫生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