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的心态看事物,方可冷静地思考,得出客观的判断。看高州,同理。“雷峰塔倒下”,人们总有惋惜,同时开始感觉的过去对高州多年来的客观评论,认为我先知先觉。其实不然,大家只是心知肚明,而我“热情奔放”。独立思考,不被左右乃我观察事物的态度。一贯思维方式。近日,多有网友与我讨论高州现象。也有“局外人”给我写信。下面是一位正在读硕士的学生给我的一份信。我感觉她的心情也许与大多数人的一样,流露出一种“偶像走了”的惋惜。假如真相大白,人们又会有一种什么的感受呢?回归,社会需要回归!回归,一种自然的归属!回归,一种态度!
廖老师:您好!
之前对高州稍稍有点了解,年底确定这个题后也在看相关的文献资料,但当时还没曝光,现在一曝光,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开题虽然交了终稿上去,但总觉得写得不太理想,还在想,在继续修改着。
今晚看了《“高州模式”的红与黑》的直播,短短20多分钟,除了感觉有些怪,一边倒,颇有树倒猢狲散的feel外,似乎还有所保留。最近看了不少有关高州的文章,当年的赞扬也好,如今的揭露也罢,让人感觉有些唏嘘,有“轰然”倒塌之感,甚至有自打嘴巴的感觉。当然,这之中并非“轰然”,并不突然,因为公开的秘密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真正的是关键的症结一直都在。或许有政策的严规,有人事的变动,有价值观的改变,还有利益的博弈。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变是很正常的,但关键在于变是否朝着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适应人民的健康需求这样的方向去迈进。公立医院既然是公立的,是政府举办的,就理应体现公益性,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担起维护广大人民健康的责任。
如果没有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高州模式”现在还在吗?还能继续走下去吗?这个是我这几天比较纳闷,比较迷糊的问题。政治,我这小丫头片子不懂,太高深了,只是单单从政策以及管理方面来考虑。
央视的那段视频有人怀疑是高州内部人员与记者合作,曝光医生收受药品回扣。事实究竟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也不清楚,但希望不是!倘若不幸是呢?那就有些可悲了!也许是利益问题,但这冲突得有多大,才会选择这种方式,把公开的秘密以这种方式将曾经的红旗晾出来晒晒?不过,这有好也有坏。好的方面是有利于相关部门反思,推出新政策,今年年内要搭建起药品招标第三方平台就是。坏的就是这医院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此似乎人心涣散(PS:当家的更迭,处事风格不一,强势下的井然有序也跟着更迭?),团结凝聚力不说,如果不能安心、专心,还有可能影响日常的医疗安全与质量,遭罪的可就是患者了;另外就是将原本平静的高州推到风口浪尖上,颇有接受无形拷打的意味,甚至有媒体评论“高州倒下了”,可想而知,相关人员估计寝食难安吧。。。确切一点说,是不是当高州实行改革,执行招标价采购药物,加成15%卖给患者的时候,其实所谓的模式就已经变了?用前院长的话说,回归主流了。换句话说,现在的高州与一般的医院无异,“好好”地利用着“以药养医”谋生存,谋发展?
难道主流就是“以药养医”,就是“收回扣”?您在节目上说,主流应当是医院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以及用正常的办法刺激医生的积极性。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就不是随意而为,为所欲为,非人治,而是制度先行,将医疗质量与安全放在首位,当然对于任何公立医疗机构而言,这是应该始终坚持的。医院的文化对医院发展有作用吗?有,肯定有!但一个医院倘若制度不完善,那么就算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与管理,也是枉然。话说制度不完善,能形成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吗?就算能,也维持不了长久吧?!所以,医院文化只是辅助管理的一个方面罢了,重要的还在于建立完善的医院制度,以人为本,不仅要重视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质量与安全,也要关注医务人员,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因为,医与患,缺一不可。“心系民心”是要坚持,但“任劳任怨”对医务人员而言,在现在的社会中,在按劳分配下,好像不相匹配吧?!
记得去年“三打两建”,光“收受商业贿赂”这一项,全省就有不少医务人员落网。乍看,老百姓觉得应该,他们是罪有应得,但反过来想想,他们也无非是一群体制下,政策下的牺牲品和替罪羊。医疗卫生系统如此,教育系统亦然。据说专打这两个系统,究竟是不是,不清楚,但从落马的人员来看,大多是这两个系统里面的。这是不是也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在医疗、教育这些民生问题上,政策仍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些人落网?话说回来,要用正常的办法刺激医生的积极性,这对患者健康,对医院的稳定与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但似乎不是光靠医院自身所能为,因为按项目付费以及“以药养医”的存在。大背景下,在小环境内部的刺激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政策先行是关键。
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单高州医院,政府投入占其收入总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07年是0.3%,08年是0.2%,09年是0.1%。就算是政府投入占最多的07年,也才160万,而且具体项目是省卫生厅支持医院建设传染科的专项经费以及省政府在该院召开全省会议的补贴。好像这两项投入与医院日常运作没多大关系!可以说,高州医院是政府投入不足,甚至不投入的一个缩影。
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却让其继续挂着“公”字开头的金字招牌在市场中奔跑,显然,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是极其不利,也是极其不公平的,而且,投入不足还要让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这未免有点强人所难!“高州模式”却以政府投入不足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且还是“花小钱,看大病”,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学习的榜样,也成为了“奇迹”。但学了这么久,好像也没有哪一家医院学到了,复制了。最近网上某篇博客又曝光了“高州模式”的“精髓”——二次议价。其实想想,政府投入不足,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要么找银行贷款,要么找员工集资,当然,现在是不允许公立医院贷款集资扩张了。这个他们做了,不过,要维持高薪与医院的长期运转,这似乎还不够,所以也才有了“二次议价”,让两家医药公司询价采购药品,然后以广东省中标价向医院供货,中间差价的50%以上以各种方式转移给医院,最后医院又以低价将药品卖给患者。这样,医院看似让患者“花小钱”,其实“收获”不少。在关键的症结——政府投入不足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总得要资金吧,资金从哪儿来?原来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的!似乎无可厚非,但不要忘了,政策是不允许“二次议价”的,那也就是说,这做法是违规的!在探险么?“违规”的所谓“模式”能复制得了吗?再说了,还是“模式”吗?现在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初提炼的“去行政化”神马的都是浮云一朵朵,还不是真正的“精髓”所在,顶多只能说是个辅助而已!也难怪复制不了,根本就不能复制嘛!
不过,高州以“二次议价”的形式,以医院的名义直接收取中间的差价,再将其进行分配,给医务人员高薪。或许这在一定意义上让医生不用愁收入,不用边开药边计算着“收入”,一方面是留得住人才,另一方面是可以好好专心钻研技术,从而提高医疗水平,而且高薪也拿得心安理得,又不是我去“创收”而来,不是我的个人行为,而是医院行为。如果严格按照政策,按招标价采购,再按15%加成卖给患者,医生一边开药一边计算着回扣,哪还能专心看病,医药代表的钱拿了也不能安心。或许这是优点,但“违规”始终是“违规”!
今天又看到一消息:华润医疗欲收购高州人民医院。资料显示,华润集团是央企,那两者都是“国”字级。收购这样的典型,究竟是要获得名声效应,还是真正寻求合作,抑或其他,不得而知。按照目前的洽谈内容,收购后政府是绝对控股,医院依旧是非营利性。虽说引入社会资本是政策所倡导的,也是好事,但一旦收购成功,具体的经营会怎么样,不由得打了个问号:所谓的“主流”与合作收购案例的喜忧参半,高州会走向何方?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想法,还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1-07 09:41:3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07 09:40: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于斐 时间:2025-01-07 09:39:4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06 17:34:0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王 时间:2025-01-06 17:21:1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5-01-06 10:55:2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