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进入精准医疗的“门票”有多贵

15年12月07日 阅读:7178 来源: 罗奇斌原创

  从“设备”入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说商场如战场,对于武器装备的较劲,必定是两军交战前冷战的开始。在基因行业,这个“器”便是“设备”.


  基因行业的设备历来深得业内人士热捧。每年生物行业重大年会,各大生物科技公司都会以展出自家最新潮的设备为荣。


  美国投资界对于设备的关注,更是不断升温。2014年在生物行业VC投资金额同比增加29%,同年在美国就有110家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相比以基因测序服务为主的公司,最早受到资本关注的往往是以设备研发驱动的企业。


  2005年成立的研发纳米孔测序仪器的牛津纳米孔公司(Oxford Nanopore),到2014年中就已经获得7轮投资共计1.45亿英镑,约15.2亿元人民币。而这家公司的员工才不到200人。目前,牛津纳米孔公司的设备产品还处于种子用户使用阶段,到真正大规模推广还有待时日。


  可见从“设备”入门的难度相对较大,首先周期很长,Oxford Nanopore十年前就成立了,至今产品还没有上市大规模推广。其次,研发成本极高,一台测序仪动辄上百万美金,从高售价就能够反映出高投入的研发。除了热门的测序仪设备以外,从样品的制备到文库的建立,也会有一系列的仪器设备成为各大生物企业争夺的“蛋糕”,但是基因行业主流的“设备门”,归根到底还是测序仪。


  毋庸置疑,2015年会是纳米孔测序仪进入应用市场的一年,“设备门”难度虽大,门票虽贵,但是进入“门”以后的道路是平坦和宽敞的。


  从“工具”入门


  最近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DNA互联网技术光荣上榜。


  从基因行业的趋势上看,大数据和互联网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其中,DNA数据会占据大数据的绝大部分,成为未来基因大数据的重要组成。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万人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每测一次全基因组的原始DNA数据加上分析过程形成的数据就超过1T,将来如果进入“测一遍读万遍”的时代,数据肯定会不断增加。


  数据的增加会面临两个问题:数据的冗余度及共享问题。冗余度问题可通过生物信息学家的共同努力,制定出标准化的存储格式和分析标准,再大范围地进行数据库的构建来解决。


  但是,数据的共享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未来的精准医疗需要大数据的共享才能实现数据挖掘下的精准。从目前基因行业发展来看,大部分科学家还没有准备好共享数据。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家对于分享遗传数据持有保守的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将基因组数据放在互联网上会出现涉密问题。


  这样造成了从“工具门”进入的企业,往往切入的业务只是单纯地提供基因组分析平台和软件工具。除了生物信息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工具以外,原有的基因行业巨头也开始分兵进入这一领域。“工具门”的出现是行业分工和专业化趋势的结果,和DNA互联网的结合必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这个市场非常庞大,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简单垄断这个领域,用户需求不断地增多和多元化,也会出现一种平台式的模式。笔者希望,这个市场会百花齐放,能够不断生产“发动机”来提供“动力”,推动基因行业的发展。


  从“服务”入门


  最近,《福布斯》列出了中国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八大创新行业,其中,将DNA测序这一成就归功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华大基因,这一振奋人心的成就让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需要纠正的是,DNA测序和DNA测序服务是两个不同概念。DNA测序包含的范围很广,从DNA测序技术到DNA测序服务,中间涉及不同产业链环节。而DNA测序服务,往往指的是购买了DNA测序仪的服务商为终端用户(大部分是科研用户)提供测序服务。


  华大基因在2010年贷款购买Illumina公司的128台HiSeq 2000测序仪,从而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DNA测序服务提供商。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可以将华大基因列为促进DNA测序产业发展的最大贡献企业。


  但是毫无疑问,华大基因是很出色的DNA测序服务商。作为成功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必须具备强大的市场和渠道能力。往往从“服务门”进入基因行业的企业,要么在政府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要么就是在渠道和客户资源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大部分准备进入“服务门”的团队,或多或少有科研的背景。


  从“检测”入门


  3月2日,卫计委联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将核酸检测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对于到2015年底未能完成核酸检测全覆盖任务的省份,卫计委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这样在国家层面上对检测行业的支持仅是冰山一角。2015年后,在临床检测这一领域上出现了比较乐观的转机,更多的企业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商业潜力,也让更多巨头和初创公司蠢蠢欲动地向“检测门”进军。


  基因行业的“检测门”,通常指的是基因检测,作为看似小而美的基因检测产品,这其中蕴含的商机一点都不小。


  从技术难度看,“检测门”是四个“门”里最小的。但是这个“门”种类繁多,最后会集中一处,即大数据。大数据的背后是分析和解读的能力,这是“检测门”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槛”.笔者预测,2015年会有更多的公司从此“门”进入,既有基因行业的巨头和初创公司,也有从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企业。众多基因检测公司的出现必定会造成消费者市场的选择问题,也希望国家政策真的能够善意地引导消费者市场朝着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


  “四门”围墙之外,是资本的蠢蠢欲动。围墙之内的基因行业这座城有多大,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答复,因为进入的人都需要建设自己的地盘。除了这“四门”以外,还有众多的“小门”和被撬开的“洞”,也是进入的途径,只是进入以后的道路不会是那么顺利,最终也会在某个地方需要进入主道,从而和其他竞争者针锋相对。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607阅读

自嘲韭菜,医美大会搬起石头砸向谁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968阅读

美国PBM返利模式,大概缺少一个返利比例上限听证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843阅读

健康档案不值钱,却能从中抠出一副值钱的药学档案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7:37:49 文章来源:原创

1122阅读

生美与医美融合:全链服务驱动行业升级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5-17 17:57:51 文章来源:首发

363阅读

从营销的角度看一场主题摄影展......

作者:邵珠富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1390阅读

国家卫健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罗奇斌,奇云诺德创始人。《互联网+》丛书联合作者和《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医疗》联合作者。贝壳社BioMan成员。基因空间微信公众号和基因世界APP的内容主编,同时担任国内多家知名生物科技网站专栏作者。曾在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从事项目研发工作,担任过易科学生物信息学顾问以及“和君医药医疗健康沙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精准医学与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