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护士被刺伤」戳穿了行业哪些痛?

16年01月22日 阅读:9304 来源: 梅松政原创

  10 月 23 日,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发生一起恶性刺伤护士事件伤人者叶某对着正在护士站查看病历的程护士,持刀向其刺去,护士左脸颊,右肩背部及左手部三处中刀。院方通报称,患者叶某某住院期间与医务人员并无任何纠纷和矛盾据。


  10 月 24 日,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菱湖院区的急诊室内,一名伤者突然用玻璃瓶行凶,导致一名护士和一名保安受伤。当地警方表示,行凶者疑似有精神病史,和这名护士也不相识。


  时隔不到一天时间,接连发生两起伤医事件,让人心痛!我们谴责犯罪嫌疑人这种野蛮恶性行为和为受伤护士打抱不平的同时,是否该思考一下这种事件「遏制不住」的背后原因?


  今年 8 月 29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就是我们说的「医闹入刑」。


  该条例从 11 月 1 日期正式实施,呼吁多年的医闹入刑正式踏入轨道。


  按理说,有了法律的威慑,这样的恶性伤医事件应该减少才对。可在全国范围内,暴力向医事件似乎总处在一种「遏制不住」状态:太康县人民医院医护被辱骂抱尸游行事件、盐城女护士被打致流产事件、深圳市人民医院女医生被打致脑震荡事件、如皋市人民医院医生被打致残事件等等。


  不管是什么样原因,限制他人(医务人员)人生自由和伤害他人(医务人员)行为都属于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理应受到法律严厉制裁。为啥总有人不信邪,不怕法律制裁,肆无忌惮地伤害医务人员呢?「我们医疗环境到底怎么了?」


  医患双方被「第三者」摇摆了


  记得多年前,媒体一股劲报道患者在医疗环境中处于劣势,属于「弱势群体」。比如,对医学知识的无知、对诊疗过程的不知情、对「带病转圈」就诊的疲惫等,最终让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面对医疗纠纷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也就是说,病人一旦告你不对,你就得举证证明「我是对的」,否则属于举证不力,就得承担责任。这样的规定必然让很多无辜医务人员吃亏,面对具有未知性和局限性的医学行业,谁敢保证医务人员的每一次行为都是正确的呢?


  最终导致一些医疗机构不得不「花钱消灾」,让一些医务人员无缘无故受委屈,真有「好心不得好报」的感觉。同时不知不觉「培养」了一批动不动则找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麻烦的人。


  后来,这样的态势出现无法控制局面,媒体开始「反吹」医务人员是「弱势群体」。比如,受到上级部门的「控制」、诊疗疲惫、面对形形色色患者无法防范等,最终不得不回到「谁主张谁举证」的本质法律面前。在媒体的「提醒下」,一些「高高在上」的病患无所适从,通过「蛮不讲理」来处理医患纠纷。


  医患双方受到制度和媒体摇摆后,似乎都感觉有些「昏昏然」。一旦出现某方某人有一丁点不冷静,悲剧就此发生,暴力伤医、医患互殴等见诸报端。最重要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似乎对医患双方来说都有「说不清楚」的感觉,只好继续坐在「摇摆钟」上。


  人文关怀被忽视


  实际上,医学的本质是一门人文学科,通过双方互相关怀和感激来驱除「病魔」。比如,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病患,医生用关爱自己亲人般的方法让病患树立起生活下去的决心,最终病人重燃生活信心,反过来感激医务人员,让医务人员觉得之前的努力没白搭。


  在过去,一些极其严重和疑难病患,患者看到医生失去治疗的信心,反过来鼓励医生大胆在自己身上探索治疗,甚至有病人签下「死亡医生免责书」,让医生大胆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性治疗。 而后来,这样的壮举只能在书籍故事里看到了。


  医患关系本身在社会大环境下自由自在地发展,好坏全有「市场说了算」。在人类几万年历史中,医学从无到有,医患关系从没当下国内这样紧张。或许正是我们的各项制度设计、诊疗规范、医务人员报酬以及性质、医患纠纷处理机制等存在「漏洞」,忽视了医学本质并非治好病,而是治好病了的人,这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医患双方去沟通。


  公开信息机制缺位


  对于每一桩医患纠纷、恶性伤医等事件, 民众不仅需要第一时间获得事情经过,更需要第一时间获得事件的「后续结果」。比如,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这桩事件,民众不仅需要了解这件事情的发生经过,更需要了解「出现幻觉」后伤害医务人员属于哪种性质、这个「出现幻觉」真假、如何辨别真假「出现幻觉」、犯罪嫌疑人受到怎样的处罚以及法律依据等等。


  然而,在好多恶性伤医事件发生过后,媒体都是「热炒冷不管」,最终让民众怀疑这样的事件背后「不知道藏有多少秘密」。一旦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同于变相地给这样的恶性事件埋下「导火索」,一些民众稍有不满,就拿医务人员出气。


  医疗行业的「痛点」不应用医务人员的身体和性命的代价去试错,医护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制制度去保护。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1170阅读

自嘲韭菜,医美大会搬起石头砸向谁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370阅读

美国PBM返利模式,大概缺少一个返利比例上限听证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9:20:38 文章来源:原创

427阅读

健康档案不值钱,却能从中抠出一副值钱的药学档案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18 17:37:49 文章来源:原创

868阅读

生美与医美融合:全链服务驱动行业升级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5-17 17:57:51 文章来源:首发

240阅读

从营销的角度看一场主题摄影展......

作者:邵珠富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原创

1132阅读

国家卫健委: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5-17 17:48:25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国家注册执业中医医师,1996年开始从医;担任多家媒体驻地记者、通讯员,每年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刊物上有150余篇稿子发表;长期关注中医药、农村、医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