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医院经营

要么连锁,要么名医——台湾医美行业洗牌启示

17年03月06日 阅读:76041 来源: 元辰转载

  台湾医美观察  


  [主编说]


  日本医美行业观察系列基本暂告段落,终结篇目前已经写完,篇幅较长,等待相关数据完善和论证后就会在媒体发布。希望能给业界提供了解日本医美的另一个视角。


  日本特色的医美机构主要分两种,连锁机构和私人医生诊所。两者我都有幸采访到行业翘楚,在日本全境拥有超过50家门店的品川整形的创始人绵引一,以及历年被ST美容评为冠军的久保田全医生。除此之外还有在天津和泰达普华合作开分店的嘉惠诊所。同时采访了从翻译转作医美中介的“女神之友” 。基本的框架就是这样。未来还会进一步采访医生、咨询、经理人,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接下来计划写关于台湾的系列观察。台湾的医美相对封闭,尽管两地交流密切,但对公众而言仍是雾里看花。医美报道开篇第一稿就是《台湾2年倒闭1000家医美诊所,大陆凭什么不会步其后尘?》,那么时至今日,台湾医美的状况如何,亚方会进行更多的探讨。


  那么问题来了,台湾在2015年前后行业洗牌,业界流传近五成诊所倒闭,那么倒掉的都是什么医美机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微整形渗透大健康


  台湾过去的法规对微整没有严格控制,但凡执业医师均可做微整项目。台湾医美行业大背景有两个:全民健保制度的实施导致医院财务压力倍增,竞相发展医美等自费医疗业务。待遇降低导致很多医生从大型综合医院出走,往民营诊所移动。其中不少医生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诊所。


  台湾各类医疗诊所约20000家左右,其中涉及医疗美容业务的诊所达3000多家。而这3000家诊所中,又只有不到半数是专门的医疗美容业务的。在整形外科、皮肤科以后,妇科、眼科、家医科、耳鼻喉科等诊所都开设微整形业务。医美业务对大健康产业的渗透,也为后来供求失衡埋下伏笔。当然,2015年洗牌后,也有很多医美机构寻求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对其进行反渗透,这又是另一场反思《医美到底是服务业还是医疗业?》《肌肤健康监测,皮肤医学美容的另一条出路》。


  妇科在近10个月与孕妇长期的接触中建立信任关系,从体态恢复、私密保养等微整项目切入产后护理,水到渠成。


  眼科则因为玻尿酸眼和山根注射偶有失明风险,因而公众会认为由眼科医生来施打更加安全。整形最大的一块需求来自眼部,而眼部手术本就是眼外科的既有业务。


  台湾的家医科室,区域服务性极强,与社区民众关系较为深厚,对家庭成员信息掌握度高,医患之间信任感较强,所以开展微整形服务也有天然土壤。


  耳鼻喉科在临床医学分类上属于〝外科〞体系,眼鼻面部手术都是他们的强项。因此耳鼻喉科外科医生还会再去进修颧骨与颚面调整,如台湾号称“北部鼻王”的张展玮医生,以及在大陆享有盛誉的邱正宏和张光正医生,都并非整形外科专科医生,而是耳鼻喉科医师专科医生。


  经过2015年前后的行业洗牌,台湾竞争态势已经明显趋缓。首先是卫生福利部明显收紧医美从业人员资格限制,医生供应逐年趋缓。市场经过杀戮,不少机构停业或重整,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什么样的机构倒掉了?


  台湾医生开业注册自由,只要专业资格符合并有资金支持就能开诊所。所以很多诊所可能只有开业医师,却难找到其他医师加入。形成“单打独斗、难以整合”的局面。另一方面,财团组织的医生团队,商业考量多过技术考量。所以单打独斗的台湾医生无法像注重团队合作的韩国诊所那样去发展尖端技术。


  2003年至2013是台湾医美迅猛生长的时段,很多投资人纷纷开设医美诊所。往往是先选址搭好框架,再找来医生加盟。医生或为合伙人,或为纯粹雇佣关系。找来的医生很多资历尚浅,在业界并无名望,无法自带客源。初始客源池的巨大空洞,导致机构疲于低价竞争,已无余力做口碑和服务,倒闭停业与重整的大多为这一类。


  这些机构不少选址都在地价不菲的中心地段、环境装饰都可谓用心,也比较注重接客待客服务。但台湾医美渗透率高,已无巨量增长的空间。求美者大多深谙医美,务实而不务虚,做项目都是 “直奔主题”。除非有大牌医师加持,或在细分市场有特殊技艺,不然“很难闯出名号”。


  所以说,财团或个人跨界投资、攒几个医生成立的机构,除非开业时间够久、资金够多,不然往往是最先倒下去的。


  与日本相似,台湾医美项目的溢价来自于诊所和医生品牌。台湾民众尤为看重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知名度,给明星注射的医生收费一定更高。未来医生和诊所溢价也会逐渐在大陆市场体现。


  从台湾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来看,“近半医美机构倒闭”的表述并不准确。“倒闭”是业界感受,实际真正关门的机构并不多,这些“经营不下去”的机构要么是停业整修,要么是被连锁型集团并购。连锁集团的平台资源丰厚,也有实力兑现医生对既有客户的承诺。所以连锁集团出价虽然往往比个人低,原业主仍属意连锁集团收购。


  细分市场精确到某项技术或产品


  在台北等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只有两种机构发展较好,一类是连锁机构,一类是名医专业诊所。


  连锁型诊所的优势无需赘述,管销费用的摊销、仪器设备的共享、上游厂商的议价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化操作对于医生团体、医药和设备供应商有较高影响能力,因此可以主导一些议题和活动,为品牌宣传和行业扩展造势。目前台湾最大的连锁型诊所应为爱尔丽集团,直营与加盟仅台北地区就有数十家。


  名医专业型诊所是另一种“活的滋润”的存在。名医自带流量,获客以及客户忠诚度的维系都有天然优势。加上医生本人就兼具咨询、营销功能,个人品牌即机构品牌,因此具备成本优势。


  名医型专业诊所,一般都主打细分市场。以科别细分的机构,比如专门以整形外科手术闻名的台湾群英整形外科。群英本质上是一个医生集团;形式上则是区域型的专业连锁机构。群英号称集合了台湾整形外科七大主任与国际外科协会院士,医生均为世界医学中心教授级别。还有专门以皮肤护理闻名的蔡祯宪皮肤专科诊所。这类名医专业型诊所,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溢价接受度高。这也是目前大陆医美细分市场的主要形式,主要以皮肤、眼睛、鼻子、吸脂来划分;较为细一点的有祛斑、黑眼圈、祛痘。


  相比大陆较为粗放的分类边界,台湾则有了更丰富的细分层次。以产品细分的机构,比如专门以注射玻尿酸闻名的台北惟昕时尚诊所,专门以注射少女针与童颜针闻名的台北瑞妮丝医美诊所;有以技艺细分的机构,比如专门以埋线闻名的台北立新美学诊所。


  台湾医生有两个“自由”,一是从其他科室跨入医美的门槛较低,二是创业开立诊所的门槛较低。宽松的环境,让台湾医美行业较大程度的市场化,经历了大起大落,又自我调整进入稳定发展期。


  作者:亚方 来源:医美报道

本文由(元辰)转载自:网址http://mp.weixin.qq.com/s/CiRyN2vv4GEuklJL_qEAzw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509阅读

口腔本轮调整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作者:曾思远 时间:2024-04-25 17:12:39 文章来源:转载

556阅读

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策略: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的双向驱动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25 10:23:16 文章来源:原创

1940阅读

医院运营新纪元:降本增效,驱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23 10:52:51 文章来源:原创

2905阅读

民营医院如何有效突破技术力量薄弱的困境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22 11:21:06 文章来源:首发

2907阅读

从日本经验看妇产科市场未来走向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4-04-22 10:32:16 文章来源:原创

3736阅读

从治疗迈向全面康复:医院转型引领全科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作者:杨朋杰 时间:2024-04-20 15:56:23 文章来源:原创

简介
毕业于大连某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某民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某大学兼职副教授。曾担任某大型医院总监,对医院管理与运营方面颇有研究,经验丰富。
宣传口号
成功是属于最先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