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又如何想解决问题,都无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这时又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呢?
你认为员工迟到是一件大事,则员工不这么认为,如何让他能从小事遵守纪律呢?
民营医院的发展,像是后娘养的,受管,但又不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又该怎么办呢?
突破有媒体曝光乱收费现象,员工人心动荡,又如何才能转危为安呢?
……
我们每天都是新的一天,都在面临很多的未知,未知即是问题最好的土壤,如何来优雅的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呢?
Part 1:如何面临两难的问题
两难的问题,就是处理也不是,不处理也不是,感觉进退两难,犹豫不决。
最典型的两难问题,就是同时落水问题:
假设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要先救谁?
先救老婆,说明不孝,这样的男人真不可靠;
先救妈妈,说明不爱,连爱都没有,还可靠吗?选择哪个,都有一个很大的陷阱在等着。
再看工作中的:
1、医院创立了十几年时间,有一些创业元老,思维僵化,缺乏积极开拓精神,经常摆老资格:一视同仁,有伤感情及传承;不处理,又有伤积极努力员工的热情及制度的尊严;
2、面对一些医疗纠纷,过错方不是医院,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但对方明显不按套路出牌:按法律途径耗时费力,引发误解;不走法律途径,又助长社会不正之风;
如何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呢,其实倒也简单,之所以是两难,是因为没有第三选择、第四选择等等,只能在两个中二选一。如果有,直接选择就好了。
那到底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真的没有第三选择等其他解决方案吗?
一般情况下是有的,只是其他的选择被我们人为的否定掉了,人为给自己陷入一个只有两种选择的境地里。
如:面对老婆的提问,通常人的反应就是,不要问这样的问题,幼稚不,怎么可能同时掉水里呢。这样就极容易引起争吵,加剧争论,恶化关系。
自己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的原因:
从自我出发,而不是从解决问题出发
这个问题真幼稚,有意义吗?这就是自我角度的判断,这也只是一个立场,而无助于解决问题,并没有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目标。
小两口的问题,更需要用小两口的方式处理,如:表表忠心、转移话题、创造浪漫等等。
对问题本身的质疑,让我们丧失了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努力,这让问题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进尔无法做出一些选择。
想走捷径,想不付出代价
人处于两难境地,本就意味着必须要多费些周折、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不能体会到这一点,就只能继续在两难中痛苦着。
这里说的周折、代价,不一定特指金钱,可能是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可能是需要一些时间。
明确了陷入两难境地的原因,如何摆脱的方法就已经浮出水面了。
Part 2:如何处理难解决的问题
假设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当然这句话本身有些问题,暂且这样理解。
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关于医保政策、多点执业、社会投资等逐步的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动力。
但在几年前,我与民营医院的投资人、院长等进行交流的时候,第一焦点就是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当时就是医院作为一个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
难以解决的问题,多指现阶段难以解决或本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个体或医院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有一句话用在这里较为合适:既来之,则安之,有些外部困难在一定阶段内是难以解决的,顺应并努力寻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是最重要的。
当心绪更加平静了,再来看看难以解决问题的特点:
1、只是在一定阶段内难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可能自然得到解决。
如:医保问题、医生多点执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在做出一些调整。
这类问题,多半不是解决不了,只是时机未到。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我们“带着镣铐”也要把舞蹈跳好,以便时机一旦成熟,问题得到解决时,我们能够抢占先机。
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
当下解决不了,怎么办?生活和工作依然需要继续,当有这种心态,可能在未来迎刃而解。
这类问题,往往来源于双方的价值不对等,所以僵持,难以解决。
男子被女孩子拒绝,用一些很激进,甚至伤害自我尊严的方法都追不回来。
男子心灰意冷,一心学习,成绩飞涨,反而女孩子对他越来越好。
当民营医院规模过小、社会需求不大、发展模式不明确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呼唤政策平衡,都无法实现,只有努力打造品牌、赢得信任,才有机会在未来赢回最终想的东西。
3、难以解决或新的一个机会
如果两方的价值也对等,而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为了生存或发展,更换行业,重新来过,可能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Part 3:如何处理不同认知层次的问题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这都是小事,我是没有遇到机会,给我机会我做得比你都好。
现象1:某员工每月都会迟到几次,其认为,这是小事,又不影响正常工作,而且每次迟到都交了罚款、每月迟到次数又在员工守则规定之内,而你认为这种习惯性打擦边球的做法比较恶劣;
现象2:你认为院长特别重视一个现象,就是中高层会议的效率问题,你发现每次都争论不休、互相指责、效率低下,而院长对此事一直没有重视起来;
这类问题都是来源于双方对问题的认知是不同的,一个认为:非常重要,需要防微杜渐;一个认为:普遍这样,又没有触及根本,可以容忍。
如果处理问题的双方对问题的意义、重要性、迫切性的认知不同,就人为地为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如何来处理这类型的问题?
只要把认知统一就行了,这样的问题,需要进行一些“渲染”的技巧来达成认知水平的统一。
1、向上渲染:向上渲染,就是要将危害说得更加清楚,更加严重,才能有效引起上级的注意;
2、向下渲染:这种渲染,重在帮助下级理清楚问题的意义,不宜过度放大渲染危害,以免因认知不同,而产生新的误解与传播;
3、向内渲染:这种方法较为使用在外部报道、外部意见交流等,如,邀请患者代表对医院服务进行挑刺,找毛病就是一个放大渲染的过程。
进行适当的渲染,是为了实现认知的统一,不是为了恶意诋毁,必须要注意手法与目的之间的平衡。尤其向下渲染,必须关注此点。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