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诊所是有医生创办的,共性问题是老板只会行医,不懂经营,以至于诊所命运风雨飘摇。
上周在广东,我做了场《新时代诊所经营技巧与策略》实战演讲,活动由四川某药业集团组织,到场有130多位潮汕地区的中小诊所老板,因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操性很受欢迎。
的确,做好诊所不容易。
在我国,各类诊所已超22万家,还正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长。
有许多诊所老板只懂行医,不懂经营,整天忙忙碌碌,但就是不挣钱,其实患者有三种情况:①能给诊所带来利润的患者;②负值的患者,他来看的越多,你挣钱越少;③未来能够带来巨大增值的患者,你不懂分类,又怎么去经营呢?
现实中,诊所经营上普遍存在高度的同质化,由于方向、定位、模式、管理等都存在问题,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热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无论是产品、模式、服务还是管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久而久之,普遍面临着“审美疲劳”的窘境,路越走越窄,最后就是破败衰落以至关门大吉,真是可惜!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被认为是诊所进入爆发期的政策风口。
为此,原本长期呆在体制内的医生们纷纷走向市场,加入到社会办医的行列。
市面上有许多诊所都是以“名医”为噱头,将自身推向市场,实际上这并不能为诊所品牌打造带来多大益处。进一步说,诊所品牌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光靠名医,这也是不够的。
事实上,在技术壁垒被不断冲破、产业分工逐渐明细的今天,诊所经营面临的最大成本不是在技术端、管理端,而是在用户端,顾客的认知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建立新认知,就是要抓住窗口期,在品类认知的早期快速出击,采取饱和攻击的做法,实现对目标人群的精准聚焦。
经常会看到大街上有很多中医诊所或者中医馆,牌子上写着:中医理疗、中医按摩、中医调理、中药煎煮、小儿推拿、精品药材等等,项目罗列了一堆,到底能干什么,没有聚焦也没说清楚。
还有许多诊所,把融资成功当成创业成功,喜欢把情怀和梦想挂在嘴上……其实离成功还早呢!从现实的视角来看,追求发展的各类诊所,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如何营建专业个性化服务体系,探索潜在客户终身价值的管理,用诊所价值理念结合文化内涵挖掘消费结构中独特的心理积淀,用差异化的推广凸现功能诉求中的同质化倾向,已成为明智诊所在宣传中营销策略的首选。
那么,在一个变化的时代,诊所到底应如何经营?
山东的王女士在当地开设的诊所规模挺大,但四年下来经营状况丝毫没有什么起色,这与她当初从三甲医院辞职创业的初衷大相径庭。
看看满大街的诊所争先恐后的兴起,心想只要我用心经营,搞好服务,不愁做不大。
然而,事与愿违的现实使她困惑,整个人有点无精打采,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与合伙人找到了我们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就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给予悉心启发指导,并且还为她量身定做了今后的经营策略和推广模模式。
“于老师,这下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谢谢!谢谢!”王女士分明又焕发了新的神采。
德鲁克说过:如果不为未来做准备,就要为出局做准备。就诊所而言,变革决定进化,进化决定存亡。
诊所最大的成本就是顾客的认知成本。
在服务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产业转型的临界点上,发现有不少诊所更专注于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非聚焦于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争夺,这其实是最典型的短视。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在《健康报》发表了《办诊所,创造自己的商业模式》,应邀在浙江大学讲授的《互联网时代诊所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实战课程,颇受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说起来,实战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小诊所系统掌握互联网时代品牌塑造的核心套路,掌握把握消费者思想导向消费者研究洞察工具;掌握行业诊所品牌战略决策和营销战略决策思维方式。
为此,从以下六个角度全面展开的内容就非常有针对性:
1、改进诊所运营效率,即更快、更省、更好的正确行事;
2、提高诊所有效运营角度,即做正确的事情;
3、达成客户锁定角度,即创建鼓励回头客的机制;
4、实现客户效率角度,即让客户尽可能简单地得到服务;
5、创造有效客户角度,即客户找到真正满足需求的服务;
6、提升客户参与角度,即基于客户体验的参与和创新。
很显然,诊所要积极应对时代的变化,要有崭新的格局和思路,盘活资源,在改良、改革、改善上多下功夫,强化自身的系统自我造血机制,因为一套完整的诊所经营模式体系应该包括形象定位、业务系统、资源整合能力、新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医院价值观六个方面。
有这样一组数据:
美国:85%是私立医院;
日本:83%是私立医院;
德国:60%多是私立医院;
……
就拿日本来说,诊所更多,一般诊所超过10万家,几乎都是私人开办。
在我国,各类诊所已超25万家,还正以每年6000~7000家的速度增长。但诊所经营上普遍存在高度的同质化,由于方向、定位、模式、管理等都存在问题,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热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无论是产品、模式、服务还是管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久而久之,普遍面临着“审美疲劳”的窘境,路越走越窄,最后就是破败衰落以至关门大吉,真是可惜!
在一个变化的时代,诊所到底应如何经营?
在互联网时代,诊所运营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
1、商业的重心正在从“物”转移到“人”,
2、商业的驱动力正在从“流量”转换为“关系”,
3、商业的衡量标准正在从“价值”转换为“价值观”。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诊所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如何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人格化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病人来诊所是看病,诊所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将是现代化诊所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式下,很显然,哪个诊所定位明确,措施得当,哪个诊所就会保持稳定的病人群,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诊所所有经营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着眼点聚焦在患者身上。关键是如何避免诊所进入市场后消费者的“FUD”心理(fear害怕、Uncertainty不可靠 、Doubt怀疑),虽说每位患者的消费心理受地域文化、传统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制约,对市场的领悟不同,但是,专业文化氛围规范的服务体系能延伸对方的满意度。
具体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商业交易中,由于服务的不可感知性,顾客常因担心服务质量难以符合期望水平在购买时犹豫不决。因此,服务保证体系就需要能满足或超出顾客期望,从而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目前来看,在众多的服务手段中,如果大家都具趋同性,就很难凸现个性化差异,就很难在如林强手中脱颖而出,诊所欲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必须在服务手段上彰显优势。
一般来讲,诊所提供的服务,其实也是一种产品,可称为服务产品,服务产品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服务和辅助或支持服务。核心服务体现了诊所为顾客提供的最基本效用,比如会员赠礼、节日送福、情感聊天、专家咨询等,便利服务是为配合、推广核心服务而提供的便利,如送药上门、来电订购、咨询回访等,辅助服务用以增加服务的价值或区别于竞争者,如“节日有惊喜,健康送大礼”等,这些服务有助于实现差异化营销策略。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各个诊所为顾客提供的核心服务都基本一样,所以主要靠增加便利服务和辅助服务来赢得顾客,形成差别,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速度制胜的时代,诊所必须快速将产品和服务投向市场,通过客户的广泛参与和反馈,不断修改完善产品和服务,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进而日臻完美。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指出,在这个被变化加速的时代,诊所经营已经从产品和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体验为中心。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应多换位思考,从消费者情感驱动性上做文章。有针对性的抓住他们真实、隐蔽、脆弱而又好面子不喜声张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定向承诺和信用激励的服务保证手段来催化、刺激他们的潜在购买力,想必效果要好的多。另外,视觉差异化也很重要,视觉往往是消费者与品牌最直接的品牌感受和认知渠道。所以,任何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直接的认知、感知,最直接的就是视觉形象,也就是品牌的标识。诊所如果没有唯一的视觉系统,就无法让消费者清晰地认识自身品牌,而是只有模糊形象认识,给消费者似曾相识的感觉。
与此同时,诊所要与时俱进构建生态圈价值链,而且越快越好。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5 13:56: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5 09:50: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3 15:33: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21 17:07:3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