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冲击,医共体的作用被高度重视,加上政策推动发力,“一切以人民健康中心,强基层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作为宗旨。政策“战鼓催的急”,并且各地持续发力推动医共体建设。但在此过程中,医共体推进依然遇到许多难题,如何建设“名副其实”的医共体成为医共体掌门人的新难题,誉方医管创始人兼顾问秦永方认为成效关键是:“绩效驱动力”。
01、医改新政助力推进医共体
1、主管部门“探索”医联体建设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6〕75号)指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共体政策体系。通过组建医共体,区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为患者提供连续服务,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明确: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20〕5号)强调,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协议约定向医疗机构预付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
3、主管部门“推进”医共体建设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发布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指出:通过建设紧密型医共体,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秩序。也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为广大居民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2019年,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函〔2019〕708号)指出:确定山西省、浙江省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北京市西城区等567个县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医发〔2020〕13号)明确:县域医共体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组织。
新医改把建设“医疗联合体”作为“三医联动”的重中之重,从早期探索建设“松散型医联体”,到去年开始全国推广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一直在围绕“联”和“共”字不断探索试验。
02、疫情冲击加速推进医共体建设?
1、疫情冲击值得深考
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狙击战”、“围攻歼灭战”、“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以龙头医院为中心,发挥三级医疗服务网联防联控机制在应急状态下快速反映,成为我国取得胜利的战略武器。
2、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认同度提高
松散小各自为战的医疗卫生体制,预防、公卫卫生与医疗服务分割的局面,在大灾大难面前难以发挥更大的集合效益。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全覆盖,让人们提高了对整合性医疗重要性的认识,对医共体建设认同度提高。
3、各地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
疫情带给人们的“灾难”,给社会经济造成的重大损失,让各地政府更加关注区域医疗健康管理,更加关注推进医改工作,疫情期间通过政府推动形成的“区域化+全覆盖”的防控机制,也就是医共体建设的重中之重,医共体建设必然受到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医共体建设必然进入高潮。
03、医共体实效关键“绩效驱动力”
医共体建设有了政策助力和框架设计,不但需要外部驱动助力,关键在于内部“绩效驱动力”,如何“落地”见实效,设计好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是“核心”难题。
1、外部绩效考核引导
政策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国卫医发〔2018〕26号),《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基层发〔2020〕12号),为医共体建设指明方向。
2、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配套设计
结合外部绩效考核指标配套设计
医共体内部绩效设计路径
第一步:医共体内部机构绩效系数评价:建立医共体内部各机构绩效评价模型,包括功能定位指标、医疗服务量指标、医疗服务能力指标、公共卫生服务指标、成本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对医共体内部各机构进行绩效系数评价,誉方医管一般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模式。
第二步:制定医共体内部机构绩效目标:结合政府对医共体建设要求,分析上期各项目标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期目标,分解落实到医共体各机构。
第三步:明确医共体内部机构绩效核算指标:明确各机构绩效核算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积分权重。
第四步:选取医共体内部机构绩效考核关键KPI:选取各机构共性的绩效考核关键KPI指标,确定评价考核权重分值。
第五步:确定医共体内部机构绩效二级考核分配:通过绩效核算指标得分结合绩效考核得分,明确各机构绩效二级分配绩效总额。
第六步:医共体内部各机构绩效三级考核分配:各机构内部结合机构绩效工资、绩效预算总额,确定各机构绩效三级考核分配办法。
04、医共体建设推进有哪些难题?
1、主管部门“权利失落”难题
医共体建设涉及到干部任免,原来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任免都属于主管部门的权利,推行医共体,任免权归医共体,主管部门难免有“权利失落”感,主管部门能不能“真正放权”,医共体组织整合干部任免也存在“难题”。
2、“第二”卫健局难题
医共体各成员之间功能定位不同,有的以医疗服务为主体,基层社区以公卫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为主体,各自都有自己的法规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医共体要成为“第二卫健局”,承担区域的大卫生健康医疗工作,医共体功能整合难题。
3、基层服务能力不足难题
医共体建设最大的瓶颈是,基层医疗机构,长期重视公共卫生任务,不够重视医疗服务,受收支两条线管理、诊疗服务范围限制、用药范围限制等政策因素影响,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反过来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实效”。医共体如果作为“一个法人”主体,基层诊疗范围限制、用药限制、医保支付限制等,按照什么级别处理都是难题。
3、财务统一管理难题
由于财政补助隶属关系不同,有公共卫生专项财政补助、妇幼补助、中医专项补助、项目专项补助、常规的财政补助,各项资金有专门的财务管理要求,对这些资金如何统一管理成为难题。受医共体各成员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及支持力度,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医共体成立以后,财政补助支持力度能不能大于原有力度,都影响到医共体的整体效益。
4、医保支付政策不给力难题
医保支付制度对医共体内部各机构,依然实行各单位医保预算总额管理,由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严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受到医保预算总额减少限制。
5、薪酬绩效分配难题
医共体是“大集体”,医共体各成员之间,最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如何分好钱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既然成为“大家庭”,医共体就需要平衡,绩效分配关系处理不好,就难以实现1+1>2的目的。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3 17:12:0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3 17:10:2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杨海军 时间:2024-12-23 13:35:2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4-12-23 11:10: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3 11:09:5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3 10:40:5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