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我国互联网医疗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它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信息化天然具备变革的基因。互联网虽然源自西方,但中国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它让我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改变,犹如孵化了一个新的社会。如今,我们既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诸多有益变化,也能预见到互联网未来可以带来的变化将远不止于此——当下的医疗卫生行业正是这样一个值得期待的领域。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对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医疗活动提出具体规范意见。自此,我国迎来了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时代。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倒逼互联网医疗加快了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它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目标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便捷、丰富、智能、人文。这种期待,基于我是一名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从业者,也基于我是一位在其他领域被“互联网+”熏陶过的普通百姓,更基于我是一位不可避免要到医院就医的患者。
第一个目标:便捷
互联网的突出优势是面向大众,互联网医疗的主要特征就是直接面向大众提供医疗服务。在这种面向大众的信息系统中,患者(也即大众)是系统的主要用户,他们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简单易上手是对互联网医疗的第一要求。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挑战,因为医疗信息系统过去以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为主要用户,直接面向患者提供的应用很少。
便捷性,体现在互联网医疗的诊前、诊中、诊后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也即诊前、诊中、诊后和线上线下的有效协同中。我们现在处于互联网医疗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医疗的相关信息系统会侧重实现最核心的功能,即医生和患者的线上交互,所谓在网上“看医生”,这是诊中部分,是诊疗活动的核心。但是患者必然要经历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才能完成一次就医。这些环节有的可以在线上做,但抽血化验、影像检查等只能在线下完成。因此,如果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够做到诊前、诊中、诊后的无缝衔接,使得患者线上线下就医的过程平顺转接,互联网医疗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在线问诊、分诊导诊、上传个人病历资料等诊前各环节,结算、药品物流下单、随访、复诊预约等诊后各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相应功能。虽然能够做到各个环节合理衔接、平顺流转的,在现阶段还是凤毛麟角,但医院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了,比如有的医院已开通线上开检查单和预约检查的功能,这就是互联网医疗从以诊中为主,向诊前、诊后延伸,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做法。
另外,线上线下一体化还体现在: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把线上医生候诊和线下医生坐诊等同对待。目前,线上医生和线下医生的一大区别是,线上医生以自己的业余时间、碎片化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而线下是有排班安排、有特定出诊时间的。今后,医院也将给线上医生排班,医生在安排好的时间里在线上出诊。这时线上医生手中的手机或PAD,就和线下医生办公桌上的医生工作站的概念与作用是一样的。
要实现上文所说的诊前、诊中、诊后全程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要做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我们用过微信、支付宝都有体会,一开始微信是社交工具、支付宝是支付工具,但现在它们已经能方便地转接到其他我们可能需要的程序之中,如点外卖、手机充值、生活缴费、叫网约车等,形成了各自的生态圈;同样,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也已不仅是导航工具,而是连接了很多与生活场景相关的应用,成为其他应用的便捷入口。如今,这样的系统互联互通无处不在,不同的系统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互联网医疗需要这样的互联互通。比如一个有医保支付的高血压患者,一直在线上看医生,医生开出电子处方,患者付费后,药品送到家;当患者有了新的症状,线上医生能开出电子检查单,患者付费并在线上预约检查,到了预约时间就可以到线下实体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系统把电子检查单发给线上医生,线上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诊断还是高血压,开出电子处方。在这样的过程中,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药房、检查、收费等业务系统要互联互通,同时还要与外部的医保、物流配送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通过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让患者感觉很方便。另外,各地目前都在建设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果各互联网医疗系统能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通,线上医生可以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查看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充分掌握患者情况,不用患者自行上传病历资料,有助于提高线上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复诊。当然,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的是,医疗业务的复杂度和专业性要求很高,每家医院的就医流程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实现如前所述的目标难度很大,也难免有理想化的感觉,显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实现的,但这应该是互联网医疗的努力方向。
第二个目标:丰富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目标应该是丰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供丰富的操作功能,患者在不同的就医环节、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获得相应的功能服务和支持,如健康知识、找医院、找专科、找医生、问诊、导诊、预约挂号、线上诊疗、电子处方、线上结算、电子检查单、药品物流、线上续方、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预约检查、电子健康记录、线上随访、满意度调查、温馨提醒等;二是信息服务的类型丰富,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不仅功能丰富,满足各种实际应用,还应融合资讯与知识,提供就医指南与健康科普;三是适应的应用场景丰富,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应能涵盖诊前、诊中、诊后等不同的就医环节和应用场景。
要实现上述丰富属性,业务与信息的协同很重要。很多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不同的业务部门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另外,业务引领也很重要,业务方要主动梳理适合互联网诊疗的业务清单,因为医疗实在复杂、环节实在太多,比如“复诊”就分为很多种情况。
我碰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患者住院做手术,出院时医院开出复诊单,让患者一周后复诊。复诊时,医生说这次复诊主要看有没有发烧等不适,如果没有就开个CT检查单,一个月之内做完CT检查,等CT报告出来后再挂这位医生的号,他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患者说自己各方面感觉都挺好。整个复诊过程没有进行测体温、量血压等需要线下现场完成的诊疗活动。
如果医生对这位患者的本次复诊符合诊疗规定的话,那类似的医疗活动就可以变为线上复诊。互联网医疗系统可以设计由程序先问诊,患者如果选择“没有发烧”就进入线上诊疗,如果发烧了就进入线下诊疗。这样既可以方便患者,又能提高医疗效率,在疫情期间还可以减少人群聚集。所以,建议各医院对不同的复诊项目进行梳理,列出适合线上开展的复诊项目清单,逐步扩大线上诊疗的服务项目。
第三个目标:智能
所谓“智能”,就是要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更多地应用到信息系统中。例如,患者可以自助问诊,提高线上复诊成功率;智能客服通过文字或语音,进行导诊分诊及解答问题;设立个性化健康管家,能够根据患者情况自动推送知识或提示;智能显示,根据患者特点突出常用功能等。当然,在此过程中,系统要注意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
第四个目标:人文
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信息系统也要实现这样的宗旨,应该建设有情感、有温度、会主动交流的信息系统。
现在很多信息系统都已自带情感:早上打开电脑,一幅绝对吸引眼球的绝美照片映入眼帘,让人赏心悦目,再看还有一行字,马上元气满满,这行字是什么呢?“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细看屏幕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做一做眼保健操,活动活动颈椎”。这样的系统调节了我们的情绪,让用户更加舒心惬意。现在,我们在其他系统和应用场景中遇到类似情形的机会越来越多。实际上,系统的情感、温度并非“自带”,而是系统背后的人或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人文关怀设计开发进了系统。
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的相当一部分功能是面向大众的,需要从一开始就重视这样的设计,理解患者使用系统时的需求,并且设计响应流程,让患者的情绪有人关心。这是互联网时代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
互联网医疗信息系统如何做到人文关怀?我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界面设计,美观大方、清晰温馨;二是交流文字,亲切友好、温暖尊重;三是系统功能,丰富适宜、操作方便;四是表情图符,积极乐观、风趣关爱。
以上是我对互联网医疗的美好期待。可能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定得有些过高,特别是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公益性等特点,导致医疗机构、企业在很多方面的投入效益不明显,从而缺乏足够的动力。实现这样的目标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也呼吁政府部门能加强引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促进医疗机构加快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水平的步伐,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作者:琚文胜
来源:HIT专家网news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4 17:32: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4 17:05:0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4-12-24 10:34:22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王建中 时间:2024-12-24 10:28:4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4 09:57: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12-23 17:12:01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