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院管理政策环境与医疗管理相关法律制度
医生多点执业已成为一种趋势,政策鼓励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虽然多点执业具体落实还有待进一步的配套政策,但也为医生的流动提供了合法的途径。部分地区的多点执业政策已然非常宽松,以张强为代表的体制外的医生集团和孙宏涛为代表的体制内的医生集团,以及在广东兴起的以“林锋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为源头的独立第三方医生工作室,获得了社会的关注、资本的注入、政策的支持,医生与医院的紧密型雇佣关系在逐渐弱化,这些创新为医生的全面自由执业探路,医生的流动性在变大,以此同时很多医生内在的流动的欲望在逐步释放,若政策进一步放开,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对行业的进一步渗透,医生需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需要对个人价值进行再认识,公立医院的医生流动更加自由更加方便,未来有可能形成医生真正的自由执业。不过这些也许还是隔靴搔痒,真正能够撬动医生执业自由化的政策还是难于出台,现如今要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还是有很多鸿沟难于跨越。
国家已经规范和鼓励ppp模式。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有关要求,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促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四梁八柱的体系看上去确实很丰满了,不过每一项的实现都是很难的,医疗事业,涉及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医疗改革也就显得尤其的难,医改的成功是一个漫长艰巨的博弈。
医疗保障是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保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老百姓的福祉。年末了,医保限额用完了,医院没有办法收城镇居民医保的患者了,生病了只能自己掏钱,医药要收,自己贴钱,这样的制度设计本来就是很扯的,最后受累的还是群众。
县级医院是农村老百姓的首选,是连接城市大医院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纽带,其覆盖面积广,服务人群多,可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县级医院医疗能力确实提高了,能够让农村老百姓不出县就能够把大多数疾病看了,那对老百姓来说,真是福利,这也是未来医疗市场的争夺的焦点,未来的医疗市场,在大型综合医院上难于有更多的亮点,无非就是拼人才、拼设备,然后资源浪费,但是在县级医院,是真真实实需要加强,而且效益增倍的。投资一个大医院多少个亿,可以打造好几个县医院了。而两者实际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将是完全不一样的。
医疗资源很大的需要在基层,现在还远远没有满足
国家已经逐步放开了对外资投资医院的限制,部分省市已经放开外资独资经营医疗卫生事业的限制,外资也将会更多的到中国淘金,这里的外资不限于外资中做医疗行业的资本,任何资本都有涌入医疗行业的冲动,连美国的军火商都开始搞医疗健康行业了,看好这个利润超过军火的行业。未来的医疗资本市场,必然是如火如荼,大量资本的涌入,必然会给医疗行业带来更多新鲜的事情,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当资本的布局差不多之后,人才的竞争将会接踵而至,现在被束缚手脚,被体制限制的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在多点执业,在医改进一步深化之后,将会有可能迎来一个春天。
马云有个医疗梦,注巨资,入健康行业,将会在某些方面对医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移动支付就已经俘获了多少未来患者的心。马云放言,30年后不需要医生,过分夸大了移动医疗的作用,但是也说明了,移动医疗在未来必将大放异彩,为全体老百姓的大健康带来一次深彻的变革。顺应潮流者生,逆流者死。
传统的医疗不可能被替代,但是必然发生颠覆性改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医改蓝皮书》发布会暨新医改研讨会,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年卷)》(医改蓝皮书)》,蓝皮书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是医生的职业化改革先行,然后进行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医疗改革要大力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加大投资建设对“患者端”的服务能力,充分进行市场化竞争,然后择其优者胜者对接,实现对“医”“患”两方的管理体系的连通,从此建立良性循环,三方共赢,各得其所。
如果管理团队的谋生“主职业”仍然是行医,那么就没有做到彻底地“职业化改革”。医生可以成长为优秀的职业管理者,前提是他们要足够尊重这个新岗位的责任,放下手术刀,从此以管理为职业。
如果能主动培养和引导“非医学专业”的职业管理人才,促成职业经理人批量进入公立医院参与管理,成本低、见效快,会是在僵化落后的医院领域落实“市场经济魔法”的一个有效招法。否则,市场经济政策及工具即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其他领域取得再大的成功,也难以被应用到公立医院这个顽固的行政堡垒里去,毕竟,任何“正确的事”,还要靠“正确的人”。
图片及来源:漫谈医管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30 17:04:59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7:02:5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段涛 时间:2025-04-30 16:56:5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4-29 16:18:1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王杨 时间:2025-04-29 10:58:27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8 14:40:40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