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分析
与购物、餐饮或旅游不同,对于当下要进行的消费行为,患者有着明确的目标:看好病。对病人来说,过程的流畅性、触达服务的便利性和金钱花费的考量都是基于“能看好病”这一前提的、次一级的需求。
根据疾病发展进程,患者与医疗方大致处于这样3种模式中:
有症状求确诊
确诊后求结果
预后求生存质量
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专业门槛、成本结构、流程、收益和风险,医疗服务设计的目标即在于寻求某个平衡点。有以下几个原则:
以看好病、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
充分尊重医生的核心价值(这里的“医生”系泛指,影像、病理、治疗师等均包含在内)
充分尊重病人和医学规律,视病人为“活的人”而非流水线上待加工的原材料
医疗方的利益与患者并重,在符合医学规范的前提下,不唯体验论,不过度服务,阳光收费,合理获利
以上分析主要覆盖“严肃医疗”,诊所也可以开展“消费医疗”,这里不再赘述。
二、概念厘定
SKU、产品、医嘱项、收费项这几个概念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各有其不同:
SKU:最小库存单位,是物理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也是成本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如一次注射,一支留置针
产品:收入上不可分割的最小单元。产品可能由唯一的SKU构成,如麦当劳里一包薯条,也可能由多个SKU构成,如薯条+可乐+汉堡的麦乐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由多少SKU组成,该产品仍然只有一个收费价格。
医嘱项:对病人实施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动作单位
收费项:医嘱项中指定的行为(工作量)和涉及的耗材、药品,是为最小不可分割的收费单元
简言之:SKU更多面向成本和内部管理,产品主要面向收入和对外经营
三、体系设想
基于前述3种疾病进程模式,可以将业务划分为3个维度:
1、开放性的诊疗,如口腔溃疡难忍,小便疼痛前来看病
2、已(在外院)明确诊断的诊疗,如因智齿萌出异常来拔牙,为手术拍ct片
3、长期随诊复诊,如糖尿病定期处方,高尿酸血症定期检查
同时加上:
4. 医美和口腔正畸等消费医疗
其中一些场景较为适宜设计相对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是为【产品】 。
如此,可以将诊所的经营从顶层划分为两大板块:
【普通门诊】(维度1、3)+【 产品门诊】(维度2、4,及3的部分场景)
以此种范式分类建立经营体系,包括:
普通门诊和产品门诊各自发展相对独立的计划
设计两种类型业务的互推互转接口
公司品牌和医生品牌作为底层通用能力共享
为了评估经营效果,可以追踪如下指标:
门急诊访问量(总数、分科室、分产品)
新注册病人数
次均费用(总数及分科室)
手术量(如有)
商业保险预授权申请量(如有)
处方量、实验室检查量、 影像检查量
四、行动建议
对于一个新建立的诊所,可以从3个方面具体着手,建立起基于产品的经营体系。
A. 建立基本的诊疗规范,旨在:
开放常见、基础的医嘱项和流程规范,从而
快速开启普通门诊,进入正常接诊状态
产品门诊复用常规医嘱项和制度,减轻产品开发工作强度
将业务复杂度透明化,使业务边界稳定
对于临床医生、辅助科室和护理部门,彼此之间快速达成共识
对于医政、医务、采购、风控、财务、人力等职能建立初步的相对稳定的资源需求和风险边界
为市场营销工作输送基础内容
对于线上流量获取提供结构化、成建制的依据
对于商业保险业务提供原料
对于营销活动提供候选节点
对于市场宣传提供基础素材
B. 建制最小化的服务流程和对应团队
对新诊所来说,建立客服职能的目标主要是覆盖常见客户接触点,确保主流服务场景都有基础的服务流程,包括:
业务咨询
售后服务
现场接待
主动回访
收集反馈
处理投诉
C. 建立产品体系的框架
产品体系由3个维度构成
科室
医嘱类型:病种、检查检验、治疗
角色:钩子、利润、品牌
来源:医管杂谈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