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将至,任正非已经吹响了“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的冲锋号!
医院高质量发展运营管理中重要概念:
【使命】医院存在发展的理由。
【愿景】医院变成什么样?
【战略】为实现战略意图,达成愿景、使命目标而进行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技术提升、客户价值主张选择、战略举措及战略路径选择、业务模式选择。
【运营】为实现战略目标,开展客户需求洞察、服务优化体验、技术路线选择、技术开发决策、营销策略制定、产品价格策略制定等活动,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合最大化。
【策略】从洞察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创造不同的有形或无形的体验,满足客户需求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整个过程。
【管理】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开展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活动,节省运营成本,实现医院效率最大化。
公立医院正处在改革的DRG时代,
必须摒弃以前的发展逻辑,
用新的理念去指导医院管理的实践。
医院必须对传统增量运营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和思维创新等方面,
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围绕核心业务开展流程重组,
重新设计和优化医院价值链服务流程。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改革,就是在重塑医院运行生态。
DRG支付方式改革后,医院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迎来重大改变。
DRG对医院收治病种结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等方面都带来深远影响。
然而,DRG支付方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反馈-修正”。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要时刻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DRG分组器是否合理,
二是DRG支付政策是否合理。
因为这两个方面将对医院运营和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此,我们以江苏省无锡市DRG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一、收治病种结构在变
DRG分组首先影响到医疗机构的收治病种结构。
无锡市根据医院层级和历史均次费用情况,
将DRG付费改革试点医院的费率划分为三级、市二级、区二级3个层级,
采取差别费率。
同时,为促进分级诊疗,无锡市选定20个病组作为基础病组,
实施轻症基础病组同病同价结算。
全市所有试点医院基础病组的费率统一设置为区二级费率。
这就要求医院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让轻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下沉二级或一级医院。
同时,医院、科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病种结构,
并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二、运营管理模式在变
无锡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改革正在促使医院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一方面,医院要从原来多做医疗服务项目、扩大收入的“粗放式增收”模式,
向“成本管控增效”的绩效考核模式转变;
另一方面,三级医院要结合自身功能定位,
从原来“大小病通吃”,转向符合医院学科建设方向的“看大病”。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医院通过提高外科三、四级手术占比,
提高内科的危重患者占比,
大力开展日间手术等一系列措施,
提高CMI(病例组合指数),
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医疗服务供给在变
从科室层面看,医院各个科室虽然收治的病例不同,
但如果这些不同的病例属于同一组,
则可以直接比较治疗结果;
如果这些病例为不同的组,
则可根据各组的权重进行调整后比较治疗结果。
这使得治疗方式的性价比,
在不同科室之间具有了横向对比性,
也使相应的考核机制得以落地,
从而促使各个科室在保证医疗安全、不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用时更短、费用更低的治疗方案。
从医院层面看,DRG改革倒逼医院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也必然对医疗行为和诊疗质量带来影响。
一方面,医院要严格执行医保药品目录规定的限制支付范围,
从整体上强化了医院合理用药管理;
另一方面,医院要严格依照收治标准,
既不降低收住院标准,也不分解住院,
同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合理收费。
这些改革客观上强化了对医疗行为的规范。
对医院管理者来说,知识在快速膨胀和更新,
激烈竞争会快速稀释你当下的优势,
只有以积极态度和辛勤投入,去持续精进学习,
向先进和优秀看齐,
你才能看清自身服务空白与自身潜能,
从而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立稳脚跟……
取消药品加成后,
超过三分之一的公立医院收不抵支,
平均每家医院负结余金额超过1000万。
这是8月14日,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上海召开的“医保医药高质量协同发展”发言中,
提到的关于公立医院经营状况……
现在全国公立医院有12000家,
超过三分之一,
那就是有4000多家收不抵支……
公立医院要转型更新发展模式了!
作为医院领导者——
这场变革需要拿出勇气摧毁旧的布局,
重新设计整个医疗生态格局,
必须走出靠规模扩张拍脑袋式做大的老路,
改变、革新我们旧的思维认知体系……
调整医院运营机制,
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驶入依靠学科建设、运营管理、服务体验、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当下,公立医院运营压力加大是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医院就诊人次降低,
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减少了;
受财政影响,该拨付的款项没有到位,
补贴收入减少了。
防疫等工作量的剧增,
医院要负责购买防护设备、耗材等,
支出增加了。
“收入”项减少,“支出”项增加,
相当数量的公立医院,
怎能不“赔钱”继而影响职工收入呢?
医院领导思维固化、认知偏差造成的决策失误不少……
大江南北,公立医院的新院区、新诊室、新实验室如雨后春笋,
由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催生,很多都是“硬指标”。
新冠疫情后,在加强公立医院救治能力的大背景下,
不少公立医院开始了新一轮扩张,势不可挡。
医院大规模基建、买设备的钱,除了财政拨款,还有借贷,
建成之后,这些医院能不能收回成本?
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员+运营。
医院运营机制核心要素:效率/效益。
医院领导敢于破局,思维的牢笼才能被彻底打开。
破局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如何破局?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抓住事物的本质,
找到核心冲突,
你就会看到一个更大的或者与以往不同的世界。
据国家及各省卫健委2021年度预算统计发现,
给省直医院的预算总额削减388亿元。
疫情之下,感冒、腹泻、车祸等就诊需求,
因外出减少、防护升级而减少。
零星暴发的本土疫情,
也会让医院的门诊和手术难以正常开展,
这是反映医院经营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25 13:56: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5 09:50:5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史晓峰 时间:2025-04-23 15:33: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蒋小富 时间:2025-04-21 17:07:3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