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哪怕是最好的朋友,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大家注意:中医的标准化在过去和现在都没有界定方法,真正的标准在顾客的效果,即使是效果好坏,也需要谨防的是,人心易变的,也就是责任和权力无法划分,二是求医者需有虔诚、尊敬之心,中医客观上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不信任带来的是不配合,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当下也是如此医疗服务并不是一味地讨好患者,中医医疗有其特殊性的,看病救人这是基础,然后再来说医德的问题,患者失去了健康,本就是失去了健康生活的生存环境,对健康认知的匮乏,造成了健康的失衡,对健康的补救不及时,造成了大病生,所以患者必须听从于医的认知和技术。而过去医不叩门这句话很好诠释了这个问题,医馆长也是拿百万亏损的经验,来告诉你有关中医馆运营的这几句话:信者就信,不信者不管。
第一:学会取舍 不能贪多
中医领域太大,项目太多,她有特殊性存在,就是完全标准化不可取,同时他没有所谓的品牌度,他是一种生活理念的传达,道理很简单,例如:中医不是品牌,中医馆也不是品牌,想在中医项目上有所建树,就需要找到能做好中医的人,人成了品牌就能带动所有中医项目,中医人不一样的特性或者通过塑造赋予他不同的属性,因为中医就是这样的。气场不对的人,是处理不好气场不同的消费者,所以这个中医人的个人IP太重要了!
第二:忍气吞声 接地气
有一些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投资人,总是妄图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以及全国市场或者说可以一统天下,我觉得属于痴人说梦!那是他不懂中医,只有几个钱财储备罢了!就一个名医 名药 名术 名馆的打造,那点钱都不够打牙祭的,做好区域性的王者就可以了,不要试图扎一个大网或者很大的平台,枉徒都是你的地盘,中医千年文化,包罗万象,你的盘还是太小,还没下市场落实,那点钱就不够支撑的,所以不要小看这个中医市场,也是蛮烧钱的,也是蛮挣钱的,就要看你如何定位你的胃口了。
第三:好的产品会说话 口碑裂变很重要
设计运营产品时,为了招揽消费者,往往不断地增加一些产品功能,哪怕这些功能并不必要,或者不具备这个功能属性…………这些都是没有用的,我们对于医馆项目和产品的属性增加太多,就会失去项目的特色功能,把单个项目做小、做强、做精,才是王道。毕竟船小好掉头,毕竟量的渠道是起到引流的作用的,量的改变就会促生质的飞跃!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很重要。
第四:认清形势好发展,危机机会并存期
当下的经济下滑态势,这是客观环境决定的,干嘛要人云亦云,除非你是做平台框架的,如果是实体,我还是建议,小而专,小而精,快速行动。
不景气时,投资要学会取舍,抓住核心而有价值的市场要素,抛弃一些对市场价值不大的“包袱”,轻装上阵,游刃于市场,不要用旧有的模式来运营当下的市场,这点千万要记住,好大喜功的投资人我见多了,原则上运营高手是将有效的资金量,省下来,用到该花的地方上,产生不同的效益和结果的,不是大操大办,以期获得期望值,这是赌博心态,资本好大喜功者一定会输,而不会赢的!
第五:聚焦核心客户裂变,再去引流也不迟
医馆要抛弃原来“一掷千金搞装修” 形成“店大欺客”的错误印象,而要打造服务场景,网红场景,具备营销功能的场景,体验式场景!离客户近一点总之是有回报的,摒弃以前错误认知,客单量小的我不做,看不上小生意、小客户的做法,转型做好医疗服务,本质上医疗是竞争关系,不管医院还是医馆,还是药店,还是门诊,还是诊所,还是社区服务站,面对竞争,要敢于亮剑,敢于找到市场薄弱的环节,让自身有不被竞争的优势!让医馆,人员先活下来!不被淘汰就是最好的胜利法则,等过了这一个环节,市场就是你的了!
第六:医不扣门是一门生意经
不贪大求全,不贪不信的群体,或者教化一部分群体,不要去争论谁对谁错,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妄图讨好所有消费群体,将市场精准细分,关注核心消费人群,个性化、定制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足够了,老年人的市场要做粘性,年轻人的市场要做市场,中年人的市场要做圈层文化,就这些就行了,没必要陷入消费群体不相信中医,我们要教导他们,培养他们!不需要的事情干嘛浪费成本去做呢?不需要做的引流都是浪费的成本支出,所以这点至关重要,做实体的就需要贴近地面在谈起飞,不要被那些吹牛逼的运营给误导了!
作者及来源:今日头条号—医馆长老徐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