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源于高考志愿填报而引发的行业发展趋势交流,文中多个数据都是首次披露,建议医疗业内人士把重心放到医疗数据分析上。
昨天,在某三甲医院工作的T主任,也是老同学,为了儿子要不要填报医学院校,征求笔者的意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他对学医很感兴趣,我是很支持他学医的。”这是笔者微信上给T主任的第一个建议。
T主任对学医的前景表示看不懂,毕竟,近期有些医院取消了夜班费,还有些医院在降薪。
“兴趣不能当饭吃,选择什么专业还得要考虑未来的收入情况。”T主任说得很直接,兴趣与丰满的理想往往是结伴的,但现实谁都要面对。
笔者问T主任《近一半大医院亏损!最难的日子还没有到来?》这篇稿子他看没看,因为这篇稿子里记者采访了笔者关于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笔者在给出相关计算数据后,提出:最坏的日子,也许还没有到来。
见T主任说没看过,笔者先发了一张图表给T主任。
“你这是考我啊,这么多数据,看着累”,因为是老同学,T主任说话也不客气。
虽然重点数据都加深底色了,但面对4个年份的80个数据,几秒就能看出要点的确有些难度。
笔者又发了一张图,是根据这80个数据做的曲线。
犹如见到脱去大棉袄后露出的小蛮腰,T主任立马连连咂舌,表示这数据趋势看着让人焦心。
本来笔者还想稍微展开讲一下形势的严峻性: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13、2016、2019一直到2022年,不管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不管是门诊量、门诊收入还是出院量、住院收入,所有指标的同比(上一年)增速,总体上都在下降!
其中三级医院4项指标是持续下降,二级医院是从2016年起持续下降。
而2022年,同比2021年有5项指标都是负数,说白了,就是绝对值在减少。
但T主任没有细问,自然不宜强讲。
“整体经济形势好转后,情况会好些吧?”T主任似乎忘了他原先反对孩子学医的立场。
估计换谁都是,奔放的青春和油腻年华都已经献给一个行业了,谁不希望这个行业好呢?
“我并不如此认为,客观数据的规律,谁也改变不了。”笔者又发了一张截图。
上面这张图,可以说是从医保、经济、人口、供给4方面,对前面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的原因一个数据解释。但还是要展开讲一下各项数据的含义。
>>>医保:
2000年参保率15%,2022年为95.3%;相当于20年前有85%的空档可以增长,现在呢?5%都不到,参保率提升带来的红利已经不可能再指望了。
居民医保开始年费约15元,2022年为350元。居民医保年费前面20年增长了20多倍,尽管如此医保都很吃紧。现在年费350元老百姓已经觉得多了,再过20年能再增长20倍?除非严重通货膨胀,否则再增长10倍都不可能!
>>>经济:
2010年GDP比2000年增加310.9%;2020年GDP比2010年增加146%;可以看出,近10年的总增速,已经是下降为上一个10年的一半左右。这也符合常规,毕竟持续的高增长是不可能维持太久的。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已经接近OECD水平。2000年占比是4.57%,与OECD差距比较大,但现在已经超过7%,差距已经有限了。换句话说,占比低的时候因为太不合理,医疗容量增长是必然的。但现在基本合理了,那凭什么指望再提升GDP占比呢?
>>>人口:
2020年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1.44亿;意味着这20年医疗增长有非常显著的人口红利原因。
2022年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出生人口减少106万;说明后面医疗容量增长指望人口红利基本是没门。
>>>供给:
千人医生数已经接近OECD平均数8.8人;以前可以说缺医少药,但现在与发达国家比起码医生不少多少了。
大型设备覆盖率与OECD平均水平基本等同;新增大型医疗设备必然可以明显增加创收,但达到一定饱和度后,就不可能再增加多少了。
千人床位数已经远超OECD平均值。床位少时一床难求、加快周转,但床位多了,床位使用率必然下降了。
“别拽英文啊,OECD是啥?”面对T主任的疑问,笔者只好再发一张截图。
“你直接说发达国家不就得了吗?”
“那不一样,用的什么数据就得标注什么来源。我给你再发几张我上述研究观点的原始数据来源?”
“别、别、别,再看老花眼就更重了。”
应该是担心未来医疗增量空间的有限,T主任发了图片图片图片表情过来。
我礼尚往来了图片图片图片。
“医疗趋势这么不乐观,那民营医院形势是不是将更严峻?”
“自然的,公立医院一旦吃不饱,运营宣传全启动,民营医院根本不是对手。但好像很多民营医院还没意识到这方面的危机!”
“看来退休后去民营医院上班希望也不大咯”T主任口头表示对退休生活很担心。但等他退休起码还有10多年,而且公立三甲医院退休工资毕竟是可观的。
笔者还在犹豫该怎么回复他这变相的“炫富”,他又问了:孩子要报医学院校,咋整?
“尊重孩子兴趣和选择权,但一定要告知未来可能的形势。”
T主任表示有道理,然后又建议:应该把这些研究数据写出来,让业内更多人知道。
所以,有了这篇文章。
老子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在多个医院传出降薪的当下,公布了独自研究的、对于医疗行业前景并不乐观的数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但提前预警,应该比看到众多的措手不及,会更心安。
PS: 本文所有数据,均为仲崇海老师查阅国内外相关部门大量资料后整理或二次计算所得,如果引用请标明出处。
来源:医管仲道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4-30 11:09:0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民 时间:2025-04-28 17:42:46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28 16:18:1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27 17:40:47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张磊 时间:2025-04-27 11:31:4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牧樵 时间:2025-04-25 14:03:45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