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关于我国医务人员收入减少的话题热度不减。例如“医护降薪潮来了”“集体大降薪!”“临床降8000,行政降3000”等标题不时出现。那么中国医生和美国医生在薪酬等职场环境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我们且从以下四点来分析一下。
1:如何成为医生
在中国,高中毕业即可报考医学院,医学生本科毕业后,需要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能成为住院医生。如果本科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那么在读硕期间也可进行住培,三年毕业之后即可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新合格证》,走马上任。
在美国,区别于国内医学院的五年制,美国为四年制,但医学院要大学本科毕业,拥有学士学位的人才能报考。
首先,医学院对报考人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报考人的大学成绩要特别优秀,还要参加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至于考试成绩就更加重要了,在美国,医生是精英中的精英,从申请人报考医学院到录取,往往要经历百里挑一。
在中国,高考决定命运,你是否能进名牌医学院,直接与你的高考成绩挂钩,美国不是以高考定终身,只要你的大学成绩足够优秀,你够出类拔萃,你拥有当医生的崇高理想,那么本科学习中你就要选修医学预科课程,而且必须要保持各科成绩优秀,所以从这点来说,想在美国当医生,从一开始就要做足准备。
当然,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医学生都是相当辛苦的,医学生和医生之间还有着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美国,百里挑一后,医学生可以直接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医学的浩瀚海洋,医学生如同一叶扁舟,必须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中国,5+3之后可以单独执业,在美国,就算医学院顺利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但还是不能成为医生,美国同样有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科学基础考试,一般在医学院二年级时进行;第二阶段是临床医学考试,一般在医学院毕业、申请住院医生之前进行;第三阶段是一年的实习医生之后进行。
这也就意味着,在美国,医学生毕业之后,不但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还要做一年实习医生,才能勉强成为一名住院医生。
这样算下来,中国医生的培养周期是八年,而美国医生至少是八年,平均是十年左右。
2:中国医疗和美国医疗的区别
中国的老百姓看病,基本清一色的是到大医院,二甲是起步,三甲是目标,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几乎就是摆设,越大的医院越是门庭若市,越小的医院越是冷冷清清,但美国人看病,则是先找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制度,这是美国医疗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家庭医生可以被认为是私人医生,但他并不只为某一个人服务。
在美国看病,除非你的病情很严重,情况紧急,比如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等等打了911叫了救护车,其他的情况,你需要先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
因为家庭医生不是只为你一个人服务,所以看病也要提前一两天电话预约。
在美国,家庭医生相当于全科医生,他们能够应付常见病,永远不要小看美国的全科医生,他们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而且美国有着长达十一年的周密的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严格的准入制度和7年一个周期的全部家庭医生不分年龄、不论背景,重新考试,合格者继续从业、不合格者吊销执业资格的“严酷”淘汰制度。
美国要求全科医生全面掌握临床常见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家庭医生往往要进行社会学、心理学、运动学、营养学、康复锻炼学等知识的系统培训。
所以在美国,很多人是完全不需要到大医院的,他们甚至可能一生只找家庭医生看病。
除非你遭遇重病,比如罹患肿瘤,需要手术,一些疑难杂症,家庭医生处理不了,就会考虑转给专科医生。
在中国,全科医生往往无事可做,平时连感冒发热都难得碰到几例,大医院的观念深入人心,不管大病还是小病,病人都愿意选择到大医院找专科医生,所以国内的专科医生比全科医生更受欢迎,但两极严重分化,使得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3:发生医疗事故怎么办
在中国,一旦发生医疗事故,病人和家属往往采用非常规手段,比如使用各种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或是组织社会人员进行医闹,总之,声势搞的越大越好,医院和医生面对强大的外部压力,往往也会选择妥协,巨额赔偿,私了解决。
近几年,国内医闹变本加厉,医患纠纷不断升级,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处理机制。
美国也是医疗事故高发的国家,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患者和家属更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所以在美国,医疗事故也是律师的金饭碗,病人往往会找律师打官司。
说起医疗赔偿,就要说起保险,美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系统,病人看病,有社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拥有这两种保险,病人看病一般不用花什么钱,而医务工作者,也都有各自的保险,他们的保险包括出了医疗事故的赔偿,这些专业人士的保险费用比平常人高出很多,责任很明确,当发生事故时,这些保险公司就处理和赔偿。
所以在美国,医疗事故往往是律师法官以及保险公司之间的事。如果病人到医院闹,不但无济于事,得不到赔偿,反而会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4:中美医生待遇对比
中国各科室
根据丁香园·丁香人才2021年6月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针对全国190家医院,每家医院收集19个热门科室、4个职称级别(正高,副高,中级和初级)的薪酬信息(固定工资、绩效工资、社保与住房公积金以及其他福利)进行统计。调研发现,2020年中国医院员工平均年薪约19.7万元。
平均年薪最高的前五个科室依次为:肿瘤科(22.1万)、普通内科(21.2万)、心血管内科(21.1万)、内分泌科(20.7万)、神经外科(20.5万)。
倒数三个科室是:检验科(19.5万)、儿科(19.1万)、超声科(19.1万),而眼科竟然意外成为了倒数第四,平均年薪只有19.7万元。
不同科室平均年薪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小伙伴说:“哪有这么高啊!假的吧......”的确,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整体收入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根据2022年12月丁香园通过对193家非一线城市医院(聚焦二级医院)调研后发布的《2022年中国医院薪酬调研报告(非一线城市医院)》显示,2021年中国非一线城市医院医生平均年薪为91,672元。
公立医院平均年薪位列前五名的科室为心血管内科(99,205元)、神经外科、肿瘤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最低为检验科,金额为88,419元。
民营医院则为神经外科(91,402元)、神经内科、骨科、普通外科、内分泌科。最低依然检验科,金额为73,108元。
不同级别的医院也存在年薪差异。
三级医院医生平均年薪位列前五名科室分别为神经外科(106,323元)、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最低科室是检验科,金额为94,129元。
二级医院则为神经外科(95,307元)、心脑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普通外科、骨科。最低依然是检验科,金额为82,252元
总之,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不管去哪里都是金钵钵,检验科……就继续加油吧!
美国各科室
Medscape官网每年会发布医生薪资报告,还会根据科室、年龄、职称等进行进一步细化。下面我们来看看最新发布的《2022年医生薪资报告》。
2022年美国执业医生总体平均年薪为33.9万美元(约等于233万人民币),专科医生(Specialist)平均年薪36.8万美元(高于2020年的34.6万美元)。
美国医生平均年薪排在前五位的科室分别是:整形外科($576K)、骨科($557K)、心血管科($490K)、耳鼻喉科($469K)、泌尿科($461K)。而这五个科室从2017年至今,排名几乎没有变动过。
倒数三个科室分别是:家庭医学($255K)、儿科($244K)、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43K)。
这么看下来,心血管科医生的确是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能过得不错,不像儿科医生,是真难啊,短缺现状也能解释得通了。至于整形外科的收入,还是跟不同国家人群对于整形观念的差异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仅供参考。
但令人震惊的是在疫情大背景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竟然垫底?这是小编也没有想到的。整体来说,根据Medscape数据,所有科室的平均年薪都在上涨。
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美国口腔科和其他的专科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在薪资统计里并没有包括口腔科。
来源:医盟网信息化联盟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4-23 13:37:44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23 09:05: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林欣华 时间:2025-04-22 17:18:34 文章来源:转载
作者:魏子柠 时间:2025-04-22 16:50:34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