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卫生职称会不会越来越水?改革的终点会不会是作废?

24年01月26日 阅读:17902 来源: 徐毓才原创 IP属地:陕西省

  提起卫生职称晋升,不抱怨的人很少。但几乎所有人却在抱怨中拼命在努力晋升晋升,因为职称连接着太多利益、名誉和自我满足。


  抱怨什么?学分制、论文作假,评审中的是是非非不一而足。


  于是卫生职称改革就成为必然。


  卫生职称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认为,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


  意见提出,职称改革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要坚持遵循规律、科学评价。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要针对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反映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点,分类评价。


  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各职称系列均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分为正高级和副高级,初级职称分为助理级和员级,可根据需要仅设置助理级。


  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分系列修订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合理设置职称评审中的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研究属性不明显的职称系列,可不作论文要求;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和创作作品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丰富职称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公务员不得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


  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对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职称系列,以及不具备评审能力的单位,依托具备较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组建社会化评审机构进行职称评审。


  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部门在职称评价工作中要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微观管理,减少事务性工作。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职称的整体数量、结构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将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市地或社会组织,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对于开展自主评审的单位,政府不再审批评审结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


  2021年6月,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21]51号)。


  指导意见根据上述要求,提出卫生职称改革要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人才发展为目标,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评价。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


  明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设初级、中级、高级,初级分设士级和师级,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卫生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参加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士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建立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将门诊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将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并发症发生例数等作为重要指标,科学准确评价临床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定数量的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探索引入患者对医生的评价指标。


  中、初级职称继续实行以考代评,副高级职称原则上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正高级职称可采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或采取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


  社会办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不受户籍、人事档案、不同办医主体等限制。


  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用人单位根据职称评审结果合理使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职称评审结果与岗位聘用、考核、晋升等衔接。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


  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和职称外语不作要求,重点评价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对长期在基层服务、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各地可单独设立基层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取得的职称限定在艰苦边远地区或基层有效。


  落实服务基层制度。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职称的,应当有累计一年以上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经历。


  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以确保评审质量为前提,科学界定、合理下放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人事管理完善、具有自主评审意愿的三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评审委员会按照职称评审管理权限由省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征求卫生健康部门意见后核准备案,评价标准报省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备案。积极发挥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在职称评审和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卫生职称改革色彩斑斓,呈现四大特点


  根据以上政策,目前职称评审呈现“色彩斑斓”的新局面。


  一是下放权限。有单位自评,有省级下放到地市。


  2023年12月,山东省卫健委和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在医疗水平高、技术能力强、人事管理完善、具有“双自主”改革意愿的三级医院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卫生职称制度“双自主”改革工作,自2023年度至2025年底,有效期3年。


  所谓“双自主”改革,即单位自主用人,职称不与岗位聘用硬性挂钩,不作为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实行“个人自愿参评、社会公正评价、单位决定聘用、政府宏观管理”的卫生系列职称评聘模式。


  所谓“单位自主用人”,要求实施改革单位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办法》(鲁人社发〔2019〕39号)等文件规定,按照分类评价人才的原则,自主制定不低于国家和省卫生系列职称标准条件的岗位任职条件,自主开展岗位聘用。岗位竞聘中,应建立以同行专家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制度,以医务人员医德素养、临床水平、业绩贡献和公立医院公益性等指标为导向,职称不再作为岗位聘用的必要条件。


  所谓“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参加职称评审”,即实施改革单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参加相应系列(专业)的职称评审,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经评审取得相应职称的,不得以此为由要求单位必须聘用。单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申报人员推荐办法,坚持临床实践导向,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重点以业务工作数量和质量作为推荐申报条件,不得将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推荐申报必要条件,严肃查处抄袭、剽窃、不当署名等不端行为,引导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临床水平,鼓励人才钻研医术、弘扬医德、匡正医风。


  其目的是让职称回归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本质,让用人单位真正享有用人自主权,全面激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活力。


  二是分类评审。很多地方早已经将基层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职称晋升评审专家库和评审组织,实施单独评审,评审通过后授予“基层副高”职称,仅限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离开即失效。


  还有一些地方已经明确将科研、临床和管理分开,细分了评审类别。2023年3月北京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印发了《北京市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办法》决定将临床工作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分类分层开展职称评价,制定医疗、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中医药、预防医学、基层卫生以及卫生科研、卫生管理研究等9类高级职称基本评价标准。将医疗、护理、药学、医学技术4类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对应卫生技术系列,研究类(卫生科研和卫生管理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对应自然科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实现评价对象范围全覆盖。


  三是改革评审标准。一直以来,大家对“唯论文”一刀切很有意见,北京提出科学合理对待论文,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建立职称评审代表作清单,明确代表作既包括论文论著、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专利、专著,还包括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报告、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科普作品等。


  四是给基层松绑。提高比例,不考试,工作一定年限直接晋升副高。


  北京明确,强化对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科研要求;适当降低对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科研要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做科研硬性要求,作为加分项。


  对于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临床为主和科研为主分类评价:以临床为主的,重点评价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以科研为主的,重点评价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能力和专业贡献。


  对于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评价服务基层水平、接诊量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能力,突出实践和实操能力考核,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与病案分析,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与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次数,健康档案管理数以及履行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情况,都将作为职称评价的重要内容。


  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自身和单位实际情况,自主自愿选择申报基层或非基层高级职称,其中基层高级职称在基层使用或基层流动时有效。


  2023年3月,吉林省下发了关于职称改革的通知,提出本县乡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且现仍在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聘任中级职称满10年(简称“3010”),满足政策的人员可以随时申报,统一实行“县审核省认定”制度。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


  《措施》重点针对全区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均衡、机构运行活力不足、服务供给不够、人才队伍短缺和南疆基层卫生发展短板等问题提出26项具体举措。


  《措施》提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规定实行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不占各地各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评审,可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这一政策北媒体普遍解读为“乡村全科医生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经评审可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不用考试”。


  卫生职称会不会越来越水最终走向作废?


  诚如中央文件所言,职称是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


  然而当下本着“问题导向”原则,以破除“四唯”和解决人员职称晋升难问题为目的的卫生职称改革已经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局面。而这一局面看起来生动活泼,你好我好大家好,然而其结果很可能是卫生职称的含金量将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一张废纸,走向作废。


  试想大医院自主评审,各医院把握尺度不同,其结果必然是协和、华西、同济不认同其它自主评审医院的高职,如同都是三级甲等医院水平可差了去了。下放了评审权的高职又有多少水分在?最可怕的是基层到一定年限直接取得副高职,这种副高又是什么水平?其能不能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这样下去,卫生职称会不会越来越水,最终走向作废?


  本来,群众看病就不是特别在意医生的技术职称。自古以来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也不是拿职称来说事的。几千年来,流传百世的名医也没有什么职称,他们照样深受群众信任爱戴。


  况且,如果没有职称评审,更多的好医生也会自觉学习提高技术水平,为了病人专心致志学业务,有人认为,如果你没有职称晋升医务人员就会躺平,不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有了职称晋升,为了这个“虚名”浪费了很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建议还是早点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废除过多的技术职称等级,建立医务人员两级评价制度,第一级为“准入”,即依法实施从业资格考试,即医师、护士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由国家组织统一考试;第二级为主诊医师负责制,主诊医师资格由国家出台参考标准,医疗机构自主评价认定,真正让医生回归临床,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在未实施大的改革之前,建议先逐步减少捆绑在职称上的各种利益,特别是工资制度。如果真要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留住基层人才,建议实施比较有吸引力的基层工作或边缘艰苦地区津贴制度。


  来源:老徐评医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850阅读

侃2024年度沪惠保:“八王议政”“野村水母”、各显灵通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6 17:51:20 文章来源:原创

1485阅读

《“120”搬运病人是情分还是本分》读后感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4-04-26 17:32:28 文章来源:原创

1132阅读

医保行政处罚全解析:5大时限、3大流程与3大最易争议环节,医院需关注!

作者:陈昕禹 时间:2024-04-26 11:31:12 文章来源:转载

1565阅读

心脑血管病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家医疗集团做到了全国前列

作者:李钊 时间:2024-04-26 11:10:59 文章来源:首发

821阅读

慢病管理的挑战:并不在支付,而在可经营运营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4-26 10:38:13 文章来源:原创

1024阅读

除了六大部门,这个神秘“第七部门”也在监管医保基金!医院务必警惕!

作者:晨晓 时间:2024-04-25 17:20:22 文章来源:转载

简介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人,陕西中医药大学毕业。近年来,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千篇。出版《基层医改思考》、《基层医院管理文萃》、《新医改,2015记忆》等著作五部,对医改政策落地实施、医药医疗医保在基层的发展状况、医院风险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2015年影响中国医疗界十大人物,第二、第三、第四届“奇璞奖”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