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感触:
DIP能拿到纸面、电脑桌面上看到的一切,都是虚的。实的就是临床真实用了多少、干了多少、剩了或超了多少、花了多少。
DRG因为分组粗,那比DIP还虚的多,至少从钱数与事情的匹配管理关系是更虚的。但请注意:因为DIP也是虚实结合,放到具体案例来看,DIP并不一定就比DRG更实。DRG、DIP都是工具。
什么是实?药耗集采或非集采,医院多少钱买进来用到临床上,这就是实。检查项目不管是否必要,只要做了,这就是实。甚至检查项目不管做没做,只要记在结算清单上了,这就是实。
所以,实是医疗机构的结算申请。而虚,是医保部门的支付标准。为什么要看实?医保部门投喂医疗行业,要知道饥还是饱。关键是贫富不均,总免不了撑死一些人、饿死一些人。
问题是贫富不均么?医保支付标准是虚,而临床实际的劳动生产率是实。虚可以尽快地适应实,一刀切虽然不好听,但必要搞、总逃脱不开搞。这一刀下来,喂饱那些能干得下去的医疗同仁。
有人饿死,就肯定有舆论。这就是阵痛期。然而医疗总体是个老行业,怎么还有阵痛期呢?阵痛以后,是要干嘛呢?笔者感触,还是与历史现实矛盾有关,医疗、医药各方面价、量、质矛盾。
如上所述,医保部门自以为对医疗行业的饥饱有一些了解,并且保持科学发展观,矛盾也被裹挟在其中,还有希望。
希望在于:医保通过信息平台、各种监测抽样、座谈,能看到一些实、更多实。又通过结算申请等看到一些虚。然后把这实、虚对在一起,看名义上的饥饱,并腾笼换鸟,在不同病种间调调。
医疗行业本身是很懂得实的,千人千面,从来没有千篇一律。医保部门又把DRG/DIP分组、权重的虚,强推给医疗。这使得医保、医疗在看同一场戏,专注。
一个个医院、医生,就好像实体清单。实的、虚的数据都在一张没有多么复杂的看板上,实的就是实的,虚的也是实了。讲利益分配空间啥的,还是得看支付标准、支付范围、支付方式放水。
或者,就是医疗服务价格。但医院、医生怎么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还是有可操作空间的。只要有可操作空间,就是虚的起源。但不管怎么说,总额预算挺实,患者满意度也挺实。
医疗不是不应该以成为中心么?是的是的。那为什么又这么搞呢?
一是医疗主要还是传统型,且体量大,不搞就不平衡不充分。
二是搞清成本与价格的关系,有利于决策衡量合理的利润值。
本文旨在把你绕晕。阅读门槛:建议理科高考成绩550分、文科高考成绩500分以上。
作者:元辰 时间:2025-03-18 17:13: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3:45:0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3-18 10:58:41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胡晓翔 时间:2025-03-17 14:51:03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3-17 14:26:5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