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便捷访问,请点此处
医院买卖小程序

医管攻略

首页 > 医管攻略 >  其他

互联网医疗的勇敢者游戏:赋能医生「轻创业」

24年04月30日 阅读:5093 来源: 秦王转载 IP属地:浙江省

  把远隔万里的医生与患者「连接」起来,一直都是互联网医疗最核心的价值主张,并由此衍生出了平台上各种经典的业务模式与服务场景。


  换句话说,我们实际是在用物理意义上的「距离」作为标尺,划分了互联网医疗与实体医疗的服务边界,即所谓的「线上」与「线下」,泾渭分明。


  如果一个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医患双方,物理「距离」足够近,又该如何界定「线上」还是「线下」呢?


  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一位在互联网医院注册的医生,刚好心血来潮,决定带着电脑去咖啡厅工作。又刚好发现坐在其对面的,就是下一位在线预约的患者。


  双方直接面对面问诊后,医生开具电子处方,患者在线完成购药。过程中的对话信息,全部完整、如实地记录在平台上。


  在这个场景中,医患双方既实现了面对面问诊,又使用了互联网平台工具。如果仍简单用「距离」作为标尺,显然是会陷入逻辑混乱的。


  在我看来,这应该算是一种「具有线下体验感的线上问诊」模式。


  之所以归为「线上问诊」,是因为在这个特殊场景下,医生能够合法行医的前提,是「互联网医院」提供了相应的资质。


  否则,医生在咖啡厅最多只能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而不能下诊断开处方,不然按照现有的法规,这属于妥妥的非法行医。


  为什么要探讨这样一种想象中的、发生概率极低的案例的合法性呢?


  这是因为,「创新」往往就出自这样存在争议的灰色地带。那些大家坚信不疑的行业共识,可能正是阻碍创新的思想钢印。


  如果对上述场景的判断是准确的,那就意味着,至少在理论层面,平台上注册的医生可以在任意有网络覆盖的地点行医,化身为「行走的诊所」。


  对于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医生来说,启动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会大大降低,只要对自己的临床水平有信心,就可以尝试这样一种「轻创业」模式。


  其实单看这种行医模式本身并不新鲜,无论是现在医疗机构在报备后的「社区义诊」,还是从前在乡村入户看病的「赤脚医生」,都与之类似。


  但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以「注册认证」而非「实际就职」的身份,以个人即诊所的「轻创业」心态来行医,无论对于平台还是监管机构,应该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而探索这样一种创新模式,对互联网医疗平台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此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过,未来整个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会在「分级诊疗」制度足够成熟后,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出现,可能会严重动摇、甚至摧毁现有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模式,这也是我们现在不断寻求「创新」的压力来源之一。


  假设在未来,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建成,那么摆在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面前的,大概只有两个选择:


  融入:成为夯实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扮演技术伙伴、运营助手等角色;


  开拓:找到除了自建民营医疗机构外,更符合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聚拢那些有「轻创业」意向的医生们,由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以期在新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不失为现阶段的未雨绸缪。


  事实上,这与当初红极一时的「共享医疗」颇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


  相似点在于,底层逻辑都是将医院的业务进行「解构」,再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进行「模块重组」。这样既绕开了医院内部积重难返的各种弊端,又可以用市场经济手段激发各方活力。


  不同点在于,当初「共享医疗」主要是赋能B端,医生要么选择自建实体机构,要么选择独立或以医生集团的形式加盟实体机构。而在「轻创业」模式下,每一位医生都可以被视为「行走的诊所」,直接参与「共享医疗」。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在完整的「共享医疗」模式下,各方的角色分工:


  诊断开方,由「轻创业」的医生负责,资质由平台提供


  辅助诊疗,由第三方影像、检验、病理、手术等中心负责


  药品供应,由平台及平台上的商家负责,或与连锁药店合作


  健康管理,由「轻创业」的医生负责,工具由平台提供


  当然,现阶段远不需要如此复杂,因为原本活跃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的患者,主要都是「轻问诊」需求。而增加了「线下」场景,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患者的面诊沟通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平台参与甚至主导「共享医疗」奠定基础。


  在试点阶段,皮肤科、儿科、中医科、心理科等几个专科可以先行。通常情况下,这些科室的医生更需要与患者当面交流,同时也并不过分依赖仪器设备。


  如果这些专科「轻创业」的医生真的与患者线下面诊了,而且这些患者即便在实体医疗机构里,也确实不需要做额外的检查检验。这就意味着,即便这次面诊是「首诊」,医疗风险也在可控范围里。


  那么,「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复诊不能首诊」的政策限制,是否又会在新模式的冲击下有所调整呢?


  此外,假设这种「轻创业」模式可行,互联网医疗平台也找到了另外一种打通「线上+线下」的方案。


  几乎所有头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期望能够将自身打造成中国版的凯撒集团或联合健康。然而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国情的巨大差距导致很难实现这种期望。


  在当前的市场上,平安健康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最大,然而他们必须先解决好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彻底完成对北大医疗的深度整合,两系人马拧成一股绳。


  而「轻创业」模式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正像是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生自由执业模式。


  一个理想状态是,医生本身并不一定需要脱离体制,但又是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一间「虚拟诊所」的创始人,在线上与线下之间、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游走。


  假如这个设想可以成立,那么开展相关业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是否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大型的「虚拟医疗集团」,或者一个「云 · 医联体」呢?


  在这样一个「虚拟医疗集团」或「云 · 医联体」内,参考凯撒集团、联合健康的模式重构运营管理体系,相信要比去收购、整合实体医疗机构容易许多。


  当然,「轻创业」的潜在问题还是需要予以关注。


  在医生处于「轻创业」的模式下,互联网医疗平台自然就会变得更「重」一些,因为平台实际承担了「医院」的责任。


  这不仅包括了医疗方面的责任(比如要为误诊兜底),还包括了安全方面的责任(比如发生医患冲突后如何处理)。


  但权责利本来就该是相匹配的,只要平台希望真正融入医疗行业,而不是被质疑只是「卖药的」,那么就必须要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或者可以反过来说,当平台愿意真的成为一家「医院」,主动承担而非逃避责任时,那些如今困扰平台的各种矛盾与难题,大部分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


  结语


  赋能医生「轻创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勇敢者游戏。不仅是在挑战平台自身的业务逻辑,更是在试探现有监管的边界。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平台关注的重点是「连接」问题。然而,浅层次的「连接」似乎并不完美适合医疗行业,而深层次的「连接」则需要由政府主导。


  然而,「轻创业」模式的出现,主要并不是为了解决「连接」问题,而是在为医生群体创造「另外一种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是在解决「如何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假设平台建立了某种可靠的评估体系,比如与AI医生进行PK,通过考核的医生就可以得到平台的认证和背书,具备「轻创业」的资格。


  那就意味着,在传统体系内需要积累足够年限,才能被患者认可的医生们,可以更早地独当一面,加快他们成为行业中坚力量的步伐。


  与此同时,由于平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平台与医生间的关系就不只是简单的「中介服务」,而是可以建立更密切也更长远的合作。


  那么,现有的平台总体战略和运营策略也必然得作出调整,需要更多地去思考,在「真正有了一定的医生调度能力」之后,如何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


  作者:Jonathan丨Liu 


  来源:格路人


本文由(秦王)转载自: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PQqujsJ3vB3E9GshVhkRyg
本文(图片)由作者(投稿人)自主发布于 @华夏医界网 ,其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包含文中图片的版权来源),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承担前述引起的任何责任。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此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文章来源下方“侵权申诉”按钮)或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535905836@qq.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欢迎网友参与讨论及转载,但务必注明"来源于www.hxyjw.com"
发  布
猜你喜欢
447阅读

广东卫健委520官宣美容外科“迟来的爱”

作者:宋红现 时间:2024-05-21 10:46:14 文章来源:原创

398阅读

医保电子凭证的亲情账户,助长冒用他人的欺诈骗保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21 10:43:32 文章来源:原创

470阅读

广东解放整外生产力,会是医美利好第一枪吗?

作者:何嘉焜 时间:2024-05-21 10:38:29 文章来源:原创

795阅读

卫健委最新数据:7800+机构、200万床位,医养融合是否迎来入局的黄金时机?

作者:秦王 时间:2024-05-20 17:02:42 文章来源:转载

738阅读

为部分过评仿制药设置60%挂网价格上限,江苏棋高美国

作者:码万祺 时间:2024-05-20 17:00:24 文章来源:原创

1022阅读

口腔诊所转介绍失效?揭秘如何打造持续有效的转介绍系统!

作者:梅曦 时间:2024-05-20 15:15:21 文章来源:转载

秦王
简介
毕业于浙江某大学中文系,曾从事医疗行业文案策划10年,热爱民营医疗行业。现任某大型医疗集团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集团内文字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