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好几个我认为最懂中医的朋友交流,他们都谈到一个事情:不想再开中医馆,原因是:
1、分身乏术。他们开中医馆肯定是赚钱的,毕竟有技术在手,问题是分身乏术,一个人没法顶起几家中医馆。
2、太折腾人。对医馆投资人来讲,开完第一家馆后,基本上就体验到了做成一家医馆的难度,投钱无所谓,但人跟人之间的内耗会让他们精疲力尽,再说也不怎么赚钱,扩张又不是很现实,干嘛耗下去呢!
3、缺乏信心。接下来中医馆将进入到跟医保脱钩的新周期,加上经济疲乏,老百姓消费吃紧,对于全国连锁或者区域头部连锁中医馆来讲,风险巨大,为预防风险,不敢再扩张,全面进入到战略调整和收缩期。
当然,这些最懂中医的人不开中医馆,并不意味着中医馆的增长速度会降下来,整个中医产业的发展会停滞,还是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进入到这个领域,推着行业向前发展。
只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当最懂中医的这批人远离中医馆的时候,我们应该安静下来想想,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到位吗?我进入这个领域有胜算吗?我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了吗?
我们一直在讲一个简单的事实:目前中医馆是没有盈利模式的,更别说标准化可复制了。
以前,我们经常把中医馆跟饭店做对比,觉得厨师和医生的性质非常类似。
问题是餐饮行业近10年的发展,连锁占比越来越高,说明他们找到了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式,即后端标准化的中央厨房模式让餐饮行业进入到了工业化时代。
中医馆目前还解决不了技术标准化问题,中医AI的出现是最有机会解决这一难题,但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市场培育问题,技术周期的跨越还需要一些时间。
最懂中医的人远离中医馆,并不等于说他们远离中医,即使他们想弱化中医元素,但其底色还是中医。
医馆行业进化到今天,最懂中医的人竭尽全力推动其前进的时候,感觉越来越吃力,感觉自己要想的东西在医馆身上越来越难实现,自然想办法寻找新的机会,而中医馆成为了他们的背书和跳板。
所以我们也没必要对医馆未来发展悲观,还是要积极探索,找到跨越技术周期的路径和方法。
旧人退、新人进,这才是一个行业正常的进化、迭代逻辑。
作者:陈俊逸 时间:2024-11-08 17:09:1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许伟明 时间:2024-11-08 16:58:49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苏卓然 时间:2024-11-07 17:05:45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4-11-07 16:52:2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陈俊逸 时间:2024-11-07 10:40:46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于斐 时间:2024-11-06 17:43:59 文章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