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4年第二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结果》,新增11家医疗机构获批开展质子、重离子治疗。至此,全国可提供此类高端放疗的机构已达54家,覆盖28个省份,其中重离子治疗机构12家,质子治疗机构42家。
值得关注的是,石家庄爱迪森肿瘤医院成为此轮唯一获批的民营医疗机构,标志着民营资本首次进入这一技术壁垒高、资金需求大的领域。
重离子治疗被称为“肿瘤放疗的终极武器”,其能量分布集中、副作用低,尤其适用于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治疗,但单次治疗费用高达20万元以上。此前,这一技术主要由公立医院主导,而此次民营医院的突破,既得益于政策对非公医疗的引导,也折射出药企与资本在医疗产业链上的深度整合。
民营医院破局:美中嘉和与石药集团的“双上市”联盟
石家庄爱迪森肿瘤医院的背后,是港股上市企业美中嘉和与A+H股上市药企石药集团的强强联合。根据公开信息,该医院由双方合资成立的河北石药泰和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美中嘉和注资上限达2.55亿元。
1. 美中嘉和的肿瘤医疗版图
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肿瘤医疗服务商之一,美中嘉和已在全国布局8家自有医疗机构,涵盖肿瘤医院、影像诊断中心及互联网医院。其2024年1月登陆港交所后,加速向高端放疗领域扩张。此次通过爱迪森肿瘤医院引入重离子设备,不仅填补了京津冀地区的技术空白,更强化了其在肿瘤全链条服务中的竞争力。
2. 石药集团的转型焦虑与突围
石药集团作为传统制药巨头,肿瘤领域曾依赖“多美素”“津优力”“克艾力”三大单品,但近年受集采冲击,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6%,2024年前三季度肿瘤业务收入更是锐减17.6%。此次跨界合作,既是为了通过医院平台加速新药(如多恩益、多恩达)的临床落地,也是将产业链延伸至医疗服务,以对冲集采风险。
数亿投入与运营难题:民营医疗的“重资产”赌局
尽管获得设备配置许可,重离子治疗中心的落地仍面临巨大挑战。以2025年2月启用的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为例,其建设周期长达3年,总投资12亿元,年基础运维成本超千万元,且需配备稀缺的放疗医生、物理师和技师团队。
近年来,民营医院倒闭潮持续:2022年以来超2000家民营医院破产,2025年仅前三月已有近20家宣告清算,包括投资20亿元的山东鲁西南医院。在此背景下,爱迪森肿瘤医院选择以高端设备和技术为差异化突破口,但其成功需依赖两大核心能力:
资金链韧性:重离子设备回报周期长,需持续资本输血;
精细化运营:通过精准定价、商业保险合作及高端患者服务提升盈利空间。
行业变局:药企+民营医院的产业链垂直整合逻辑
爱迪森案例并非孤例。2024年9月,5家社会办医集体获批质子治疗设备,包括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美中嘉和旗下)、南京明基医院等,总投资均超10亿元。药企与民营医院的合作,实质是医疗与医药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其动因包括:
规避集采压力:未纳入集采或不愿降价的新药,可通过民营医院渠道快速商业化;
临床数据闭环:医院平台为药企提供真实的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助力研发;
生态圈构建:从药品销售延伸至诊疗服务,形成“研发-生产-治疗”一体化布局。
尽管前景广阔,这一模式仍面临多重考验:
政策风险:国家虽鼓励社会办医,但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深化可能挤压民营市场空间;
成本控制:国产重离子设备的小型化趋势(如甘肃武威肿瘤医院推动的技术路线)或降低投入,但普及仍需时间;
医疗公平性争议:高端治疗技术能否惠及普通患者,而非仅服务于高收入群体,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石家庄爱迪森肿瘤医院的获批,不仅是民营资本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里程碑,更揭示了药企转型与医疗产业链重构的深层逻辑。然而,数亿投资仅是入场券,真正的胜出者需在运营效率、技术迭代与政策适应中找到平衡。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民营医院能否摆脱“重设备、轻服务”的路径依赖,将成为决定其生死的关键。
作者:苏芽 时间:2025-03-31 16:57: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村夫日记 时间:2025-03-31 11:02:26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袁昆 时间:2025-03-31 10:58:1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晨晓 时间:2025-03-29 15:39:43 文章来源:首发
作者:秦永方 时间:2025-03-29 15:32:4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齐厄 时间:2025-03-29 15:30:01 文章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