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原医疗集团正式启动“由医及养,医养结合”。成立养老服务公司,主要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务。2018年,成立医养服务集团,医养结合模式在体系内全面铺开。
我们起步是这样做的。
一是在我们有医院的地方,无条件承接民政下面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全面开展社区居家医养服务,我们称它作“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我们的模式是,利用旗下医院的医护资源,辅以当时我们省内第一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为医院周边社区老人提供线上线下的医疗康复护理上门(社区、家庭)服务。当时媒体把它称为“杭州模式”。当年承办的“第六届中国社会养老创新发展论坛”上,时原国务院办公厅、卫生部、民政部主要领导都到会予充分肯定这种模式,一位领导还专门为我们题词:让天下长者医侍无忧。
二是在旗下每一家医院,都成立医养结合事业部。主要负责医院“由医及养,医养结合“的业务。
今天就谈谈当年算是创新、如今已“泛黄“的话题——医养结合。
我们的模式,承接旗下医院所在地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为社区老人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同时,利用我们的线下线上医康护资源,为社区或居家老人提供上门医康护服务。包括上门体检、护理、送药上门、互联网医院诊疗(全国首个提出并实践互联网医院进社区)、建立健康档案,有住院需要时及时安排送医,等。位于杭州的一家社区医养中心还成为了当时全省的示范点。
我们为何要做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当然是价值导向。
首先是社会需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养老模式是“9073 ”,就是说,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7%的老人是社区养老,3%的老人是机构养老。97%的老人都在社区或家中养老,这其中,50%以上的老人或有长期慢性病、或长期需要护理、或经常需要上医院看病,等等,就是有病老人。他们需要长期或经常性的医疗服务,但未必需要住院治疗。97%的居家社区养老的其中那部分有病的老人,如果身边有医疗服务随侍左右,以保安全,那多好?我们正是奔着这个社会和老人的需要去的。
同时也是我们自己需要。集团旗下,原来在省城有五家医院,床位达2000多张,其中4家是老年康复医院。几年下来,康复医院的“老年康复是基础,重症康复是支撑,功能康复是特色”模式已广为行业认可和参照。实践中,我们发现,医院很多病人来自社区工作机构的介绍。当时,很多社区已经在建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引进养老服务机构,承接社区居家养老老人的生活服务。但是,当时民政或社区补贴很少,很多站点的工作没怎么做起来,很多站点形同虚设。
插一句,社会办医,已经进入到一个最为艰难的时期。大家都在想办法,如何走出困境,逃出生天。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路子,就是转型,转型养老或医养结合。
我不主张全面或彻底转型,而是延伸。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由医及养,医养结合“,而不是”由医到养“。就是医院延伸到养老,甚至医疗还是主业,医疗为养老服务,养老反哺医疗——为医院输送病人——养老服务成为医院的另一种健康有效的营销手段。欣慰的是,这两年走下来,接触了很多同行,很多人也有了这样的思路,也在努力这样做。
既然明确有价值去做,那么我就进一步说说我们是怎么去做的。
选点。围绕医院服务范围去选一些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如果是地市级或省级城市,医院也位于中心城区居民密集区域,我们不妨选取医院五公里范围内的社区站点,以适当的方式从社区或民政手里承接下来;如果医院位于县城及以下城镇,不妨可以遍地开花。这样选点的依据,就是必须要保证我们医院对点上老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打造。站点一定要打造好。医,是我们的特色,也是区别并优于其他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别的服务提供商,他们是靠政府补贴获取一定的报酬来盈利的,所以,约节约越好,更不会去大投入。他们获利的底层逻辑是通过“节流“获利。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的底层逻辑是为了获客,获取有到医院就医需求的病人,通过”开源“获利。所以,让老人感动,是我们要做的事。我们必须打造和提供远超政府、社区和老人预期的医养服务站点。统一形象,统一配置,植入医康护元素。每一个站点,我们都配置互联网诊室(这是我们的优势,有全省首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各种智能化体检设备、物联网监护系统、康复理疗设备,等。打造一个医康护养一体化的社区医养桥头堡,并提供延伸服务。这是我们的建设和运营定位。当时,我们在有医院的地方,承接或自建有近300个站点,号称服务30万老人。每个站点投资至少10多万,最多的示范站点投资达到400万。
服务。让老人感动,并最终成为我们的终身、忠诚客户,无论他的养与医。我们有统一的服务规范、制度和流程,一丝不苟。每一个站点,除了提供常规的站点养老服务,还开展很多医康护养增值服务。每个站点除了都配有互联网诊室以外,还与对应医院建有线上线下的医康护无间断监控、服务。记得当时还承接了HZS政府推出的首期数百张家庭照护床,这是一个智能化的居家非健康老人很好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遗憾的是后来因故退场,也不知现在发展如何。每一家对应的医院,我们都成立了一个医养事业部,由执行院长亲任主任,目的只有一个:为对应的社区站点提供全方位的线下医康护服务!
转化。我们当然不是做慈善,一旦把站点老人的服务做好了,商业转化是必须要跟进做的事。即便养,老人也有很多需求,适老化改造、家政服务,等都可以做,这个不谈。我们要谈的,是让有就医需要的老人成为我们医院的忠诚客户,转化为我们的病人。经过一年或一定阶段的服务与培育,社区老人,通过分类管理,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份潜在客户名单,有病且随时需要到院治疗,这些人也是我们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的重点服务对象,他们最需要我们,同样,我们也最需要他们。我们所谓服务的30万老人,其实需要我们提供社区医养精准服务的,可能也就30-50%左右,而需要住院服务的可能也就20-30%。由于重点、精准和个性化服务,我们站点客服会第一时间知道病人的就医和住院需求,也第一时间报告医院,医生了解评估后,如需住院,马上安排救护车接送。当然,如果我们医院无力接诊的,我们同样把他转送其他上级医院,甚至帮介绍专家和陪诊、住院探视等。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医疗机构做养老服务的逻辑,它是如何为医院赋能的。当然,这里讲的仅是医养结合的一种模式——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
我们本来还有更加宏大的计划:就是将这种以我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医院进社区模式为纽带,线上、线下的“社区植入式医养结合”模式在集团体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合作推广——政府需要,老人需要,医院同样需要,如果推广到全国,”让天下长者医侍无忧”的梦想终可实现,可惜出征未捷身先死。多年以后,一位从我们互联网医院出去的骨干微信告诉我,钱总,SL医疗的互联网医院现在的模式就是照搬我们的,她在负责运营。
如果您是社会办医投资人或管理者,看明白了,不妨去试试。
2025.4.8
作者:韩晓峰 时间:2025-04-16 13:36:20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5 14:51:5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钱培鑫 时间:2025-04-15 09:14:55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贺华煜 时间:2025-04-14 10:39:22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刘庆丰 时间:2025-04-12 16:04:18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黎汉军 时间:2025-04-10 17:09:40 文章来源:原创